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同质化与异质化
    张静
    《教学与研究》    2002, (5): 56-61.  
    摘要2462)      PDF (758KB)(4606)    收藏
    全球化所带来的一个后果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世界文化发展的走向如何?是将走向文化的同一化,还是走向文化间进一步的分裂?本文认为,由于存在着文化帝国主义及文化主体性诉求这双重现象,全球文化既不会完全走向同质化,也不会完全走向异质化,同质化与异质化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发展趋势将同时并存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
    2. 机遇与挑战:AIGC赋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王少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5): 106-116.  
    摘要619)      PDF (7468KB)(407)    收藏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内容生产(AIGC)的迅猛发展,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新契机。AIGC技术基础中内蕴的文图对比预训(CLIP)、可扩散化模型(Diffusion)和反馈强化学习(RLHF)机制,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表里交融、内境与外境多元交互、主体与对象深度交流。与此同时,AIGC赋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新挑战,受结论预设、泛娱乐化和技术滥用的影响,容易固化青年学生的价值偏见、冲击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并引发青年学生的多重风险。应坚持用系统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审视AIGC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发挥AIGC的正向效能,增加有效话语供给以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利用特征关联驱动来形塑青年学生健康品行,重视科技伦理融入并加强青年学生科技伦理教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文化自信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张传开, 单传友
    教学与研究    2021, 55 (9): 41-47.  
    摘要2850)      PDF (5632KB)(495)    收藏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并不仅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不同,理论自信的内核是意识形态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核是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这既源于文化价值观渗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选择中,也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建立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上,还源于文化价值观自信的力量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文化自信决非文化决定论,也不意味着走向文化复古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国家认同的内涵、测量与来源:一个文献综述*
    李艳霞,曹娅
    《教学与研究》   
    5. 现代性的超越——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历史启示
    林钊
    教学与研究    2021, 55 (10): 56-64.  
    摘要3253)      PDF (1214KB)(518)    收藏
    “犹太人问题”的核心是犹太人如何在现代性的框架中获得解放,犹太人是作为人还是作为犹太人而获得解放。鲍威尔给出了同化主义的解决路径,要求犹太人和基督徒摒除宗教的特殊性而同化为“人”。针对这个启蒙主义的方案,马克思另辟蹊径,他通过对政治解放的剖析改变了问题的提法,指出犹太人无法在现代性中获得解放,要实现真正的解放必须超越现代性。犹太人在经历政治复国主义和文化复国主义的争论后最终重建以色列,但犹太国的重建并不是解放的实现,因为他们没有走出现代性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历史启示在于,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苦难深重的民族的解放与复兴必须同时获取和扬弃现代性。对于正在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中国人来说,需要谨记犹太人的教训和马克思的教诲,需要在超越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之上谋求中国人的解放和人的解放的统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从中国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
    赵锦英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4): 18-28.  
    摘要886)      PDF (8969KB)(356)    收藏
    从一般的现代化到具体的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一系列的转变、提升和优化,孕育着一系列的创新、融合和发明。现代化在中国首先是在外部冲击—中国回应模式影响下被迫奋起的现代化,是一般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只有把普遍、一般诉求与中国独特的条件、路径、模式相结合,开创了现代化的“中国范式”后,中国式现代化才逐渐摆脱现代化与西方化等同的发展主义与发展决定论,告别西方启蒙话语制造的落后的“中国”形象,在现代化的普遍要求、回归中华文明发展大道和社会主义新文明的三者融合创新中型塑新的中国形象。中国式现代化通过更多的“流转”“往来”开拓一种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文明格局和逻辑,即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的和谐共生、合作共赢取代了掠夺宰制、你死我活式的零和思维模式,呈现新文明的崭新世界格局和视野。防止资本逻辑的盲目扩张、遏制全球性问题的外推、保证发展成果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资本和精英,需要一个成熟的社会主义政党和政府来保障。唯有如此,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的新理念、思路、政策才能更好地获得实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双重思想主线的当代价值——纪念《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发表100周年
    柴林丽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0): 52-60.  
    摘要330)      PDF (5244KB)(369)    收藏
    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发表100周年的契机下对其进行再研究,不仅因为它是列宁晚期最著名的哲学著作,还因为它所体现的思想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在当下仍具有现实性。新时代为彰显文本本身的哲学思想和价值,我们需要在解读过程中注意几点问题:首先,从相关背景的考察与学术史的清理中看到新的理论价值;其次,突显列宁从哲学和社会实践双重路径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者未来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坚守的思想标准;最后,结合时代彰显列宁“两个结盟”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马克思与黑格尔在自由与财产权问题上的分歧
    魏小萍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6): 56-63.  
    摘要400)      PDF (6020KB)(453)    收藏
    马克思对黑格尔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上的颠倒与批判,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域,即人的自由与其财产所有权之间的关系。自由概念与公平正义概念一起可以看做是资产阶级革命理念的核心内容,黑格尔从自由意志推论出个人财产权的合法依据。自由同样是马克思追求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与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马克思对自由涵义的理解从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出发。研究方法的不同使得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对自由与财产权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着分歧,这一分歧拉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由主义理论论争的序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及其战略含义
    吴征宇
    《教学与研究》    2006, (5): 78-83.  
    摘要9936)      PDF (948KB)(2236)    收藏
    本文主要探讨尼古拉斯·斯皮克曼的地理战略观及其在现时代的意义。本文认为,斯皮克曼与麦金德的理论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在斯皮克曼赋予“边缘地带”以更突出的战略地位及他在强调“边缘地带”某些地区重要性时表现出的选择。本文指出,尽管有许多学者将遏制战略的形成及其弊端同斯皮克曼的理论联系在一起,但这种政策所反映的主要是麦金德而不是斯皮克曼的理论,因为后者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涵义并没有在遏制政策中体现出来。本文最后还探讨了斯皮克曼的理论在后冷战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理论评析
    罗天虹
    《教学与研究》    1999, (8): 47-53,80.  
    摘要2243)      PDF (1006KB)(4012)    收藏
    哥本哈根学派是批判的安全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它针对80年代以来安全议程的扩大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新的安全理论。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理论认为: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具有特殊的“修辞逻辑”和“主体间”特性,但安全只是一个有限的目标,非安全化才是更高的目标;该派把“部门”作为研究不同类型威胁与不同方面安全的透镜,划分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与环境五大“安全部门”;它还通过“安全复合体”理论揭示了地区动因对地区安全结构模式的作用。该派吸收综合了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和平研究等多种理论方法,其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欧洲特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11. 张力:概念、方法与意义
    荆世群, 王文兵
    教学与研究    2020, 54 (12): 48-56.  
    摘要8098)      PDF (7405KB)(450)    收藏
    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张力”这一概念已不单纯是一个用以描述事物所处某种状态的普通概念,而已上升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分析方法。实际上,张力是矛盾的一种特殊情形;张力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一种特定形式。张力概念和张力分析方法有其明确的思维取向,这就是反对非此即彼的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追求一种叩问两端、动态平衡、多元一体的思维方式,力图在不同因素之间建构一种互补共生的关系。这是一种双重性逻辑,也是一种双向动态分析,它力图通过运用和调节对立因素的互补性来滋养各种对立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实现对立因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双向转化及其创造功能。张力概念、张力分析方法有其和谐旨趣,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正可与矛盾概念、矛盾分析方法所突显的斗争旨趣互补共存、相得益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数字经济时代虚拟偶像产业的资本逻辑及其超越
    韩文龙, 李艳春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4): 41-54.  
    摘要364)      PDF (10813KB)(310)    收藏
    以虚拟偶像代替真人偶像成为资本主义偶像工业降低风险、生产虚拟空间的重要方式,虚拟偶像产业由此受到资本逻辑的支配与控制,成为资本缓解过度积累与生产过剩矛盾的新领域。为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阶级不断扩大剥削范围,提高剥削程度,从粉丝的免费劳动到雇佣工人的付费劳动均被纳入资本主义增殖体系,由此完成剩余价值的最大化生产。与此同时,为将这些剩余价值最大化实现,资本家阶级将消费主义应用到虚拟偶像产业,使虚拟偶像符号化,实施符号消费主义,利用数字平台等现代传播手段编织和构建虚幻意义,使消费动机超越使用价值,转而追求符号价值。按照马克思“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从虚拟偶像产业生产与消费现象抽象出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资本逻辑,以及数字劳动剥削与符号消费主义的必然性,最后回归到中国虚拟偶像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新时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就、问题与路径选择
    王桂军, 张辉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6): 12-30.  
    摘要1912)      PDF (13267KB)(307)    收藏
    现代化产业体系蕴含于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具体可分为动力体系和保障体系两大部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虽然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诸多领域成就卓著,但仍然在产业结构演进、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等个别领域存在梗阻和挑战。深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引擎,在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确保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和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的同步跟进和深度融合:一是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以数字经济推动技术变革,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内部动力体系;二是从产业体系内部的动力机制和外部的保障机制同时入手稳定实体经济规模,打造“以量促质,以质保量”的实体经济发展机制;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和现代基础设施,促成保障体系与动力体系的深度融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无政府状态假设:不同流派的比较
    丁韶彬
    《教学与研究》    2004, (2): 82-88.  
    摘要1121)      PDF (1130KB)(2888)    收藏
    无政府状态是当代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各思想学派理论论争的一个焦点.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把无政府状态视为先验而又不变的结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政治理论,考察国际关系的冲突性或合作性;英国学派和建构主义则以演进观考察"国际社会"秩序机制及其文化属性,特别是后者赋予无政府体系多种逻辑,因而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
    15.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杨伟国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2): 28-36.  
    摘要512)      PDF (7012KB)(322)    收藏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从保护劳动者就业权利、创造劳动力需求、促进劳动力供给、优化劳动力供求匹配等方面,全面深入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举措,构建综合性就业政策体系与就业政策评估审计制度,并探索建立基于中国就业实践和就业范式演进规律的更具解释力的新劳动经济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社会运动研究:一个学术史的梳理*
    王金良
    《教学与研究》    2015, 49 (8): 101-109.  
    摘要1299)      PDF (6646KB)(1704)    收藏
    社会运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它涉及了群体冲突、抗争、集体行动以及革命等行为。长期以来,在欧美学界逐渐形成一些主要的理论范式,包括古典的集体行为理论和社会结构变迁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理论,新社会运动理论,再到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的框架建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流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社会运动研究范式的变迁,也反映了研究层次从宏观到中观、微观解释的变化;以及理论内核从古典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结构变迁解释,到占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解释,再到以意义建构和象征的文化解释的转变。对西方社会运动的主要理论流派进行梳理、考察和总结,可以为社会运动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理论的知识谱系。进一步说,介绍西方的社会运动理论流派,也可以为本土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当代科技发展的特征、趋势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任守双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8): 108-117.  
    摘要502)      PDF (8203KB)(38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底蕴
    刘刚, 马姗子, 黄苏萍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3): 19-31.  
    摘要41)      PDF (10339KB)(276)    收藏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关思想的梳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共性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研究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共性在于“革故鼎新”思想,而传统文化中“既庶何加”“民为邦本”“富而教之”“天人合一”“亲仁善邻”等思想则充分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具备的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特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围绕“既庶何加”这一核心问题,选择“富之”与“教之”两手齐抓的发展路径,以“天人合一”“亲仁善邻”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革故鼎新”的理念让改革成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西方对华舆论的演变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曾向红, 李琳琳
    教学与研究    2020, 54 (10): 81-93.  
    摘要1028)      PDF (10134KB)(357)    收藏
    国际舆论是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与影响因素,也是国家获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国家对外展开权力斗争的重要阵地,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攀升,西方对华舆论随着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而趋于消极,在对华猜疑、警惕与攻击三个历史阶段分别有所侧重。呈现出关注主体从学界先行发展至政界主导、关切领域从经济为主转变为安全为主、污名化的传播策略成为常态、涉华报道情感强度逐步升级的具体特征。对此,中国应深刻认识到争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应对过程中,要坚持底线思维、有针对性分化西方阵营、培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媒体、发挥议题设置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提升高水平复合型外事人才质量,为营造良好稳定的国际舆论环境不断奋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背叛者还是创新者:透过鲍尔斯看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高岭, 唐昱茵, 卢荻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0): 106-121.  
    摘要271)      PDF (9114KB)(324)    收藏
    激进政治经济学已经走过了50余年的历程,鲍尔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创新能力在激进政治经济学者中脱颖而出,他所开辟的“没有劳动价值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代表了激进政治经济学的主流范式。基于鲍尔斯从1975到2020年间发表的所有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关的论文,可以将鲍尔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75至1981年的转型期”“1982至1989年的理论成型期”和“1990年至今的理论拓展期”,勾勒了鲍尔斯的学术思想轨迹。本文的研究发现:鲍尔斯对劳动价值论的“放弃”与其在20世纪90年代的行为科学转向在研究路径上并没有发生断裂,而是其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把鲍尔斯的学术历程看作是一个连续谱系,是理解鲍尔斯及其代表的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理论进展的关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