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马克思与黑格尔在自由与财产权问题上的分歧
    魏小萍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6): 56-63.  
    摘要403)      PDF (6020KB)(458)    收藏
    马克思对黑格尔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上的颠倒与批判,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域,即人的自由与其财产所有权之间的关系。自由概念与公平正义概念一起可以看做是资产阶级革命理念的核心内容,黑格尔从自由意志推论出个人财产权的合法依据。自由同样是马克思追求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与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马克思对自由涵义的理解从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出发。研究方法的不同使得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对自由与财产权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着分歧,这一分歧拉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由主义理论论争的序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机遇与挑战:AIGC赋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王少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5): 106-116.  
    摘要629)      PDF (7468KB)(408)    收藏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内容生产(AIGC)的迅猛发展,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新契机。AIGC技术基础中内蕴的文图对比预训(CLIP)、可扩散化模型(Diffusion)和反馈强化学习(RLHF)机制,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表里交融、内境与外境多元交互、主体与对象深度交流。与此同时,AIGC赋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新挑战,受结论预设、泛娱乐化和技术滥用的影响,容易固化青年学生的价值偏见、冲击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并引发青年学生的多重风险。应坚持用系统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审视AIGC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发挥AIGC的正向效能,增加有效话语供给以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利用特征关联驱动来形塑青年学生健康品行,重视科技伦理融入并加强青年学生科技伦理教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沈传亮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1): 15-24.  
    摘要1481)      PDF (8239KB)(390)    收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十年来,经历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三件大事,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当代科技发展的特征、趋势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任守双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8): 108-117.  
    摘要504)      PDF (8203KB)(38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及其创新贡献
    王易, 秦玉娟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2): 5-16.  
    摘要494)      PDF (10109KB)(379)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从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出发,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科学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定位、基本内涵、现代价值与传承弘扬等内容。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论断与新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繁荣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在展示中国文明形象的同时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双重思想主线的当代价值——纪念《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发表100周年
    柴林丽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0): 52-60.  
    摘要331)      PDF (5244KB)(374)    收藏
    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发表100周年的契机下对其进行再研究,不仅因为它是列宁晚期最著名的哲学著作,还因为它所体现的思想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在当下仍具有现实性。新时代为彰显文本本身的哲学思想和价值,我们需要在解读过程中注意几点问题:首先,从相关背景的考察与学术史的清理中看到新的理论价值;其次,突显列宁从哲学和社会实践双重路径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者未来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坚守的思想标准;最后,结合时代彰显列宁“两个结盟”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数据资本化、收益分配与所有权
    蔡万焕, 张紫竹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7): 57-65.  
    摘要517)      PDF (7144KB)(370)    收藏
    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的生产要素属性已经被广泛认可。数据要素被“使用”的过程就是其价值形态演进的过程,也是其价值增殖和资本化的过程,平台既是加工数据要素的“工厂”,也是实现数据要素价值运动的重要中介。平台通过数据商品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完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从而形成了以数据商品为核心的资本积累过程。数据资本所有者攫取了数据要素带来的大部分数字红利,而提供数据原料的用户、维护平台正常运行的劳动者和保持平台活力的小生产者反而处于一种被支配的地位,这有违分配的公平性。数据资本所有者独占数据既缺乏法理基础,也有悖数据要素的生成特性,因此,亟需明确数据所有权以重塑收益分配格局。在现阶段,我们需要赋予平台组织数据用益权以促发展,但同时需要注意数据收益的再分配向用户倾斜;从长远看,我们可以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数据公有制道路,从根源上解决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从中国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
    赵锦英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4): 18-28.  
    摘要891)      PDF (8969KB)(360)    收藏
    从一般的现代化到具体的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一系列的转变、提升和优化,孕育着一系列的创新、融合和发明。现代化在中国首先是在外部冲击—中国回应模式影响下被迫奋起的现代化,是一般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只有把普遍、一般诉求与中国独特的条件、路径、模式相结合,开创了现代化的“中国范式”后,中国式现代化才逐渐摆脱现代化与西方化等同的发展主义与发展决定论,告别西方启蒙话语制造的落后的“中国”形象,在现代化的普遍要求、回归中华文明发展大道和社会主义新文明的三者融合创新中型塑新的中国形象。中国式现代化通过更多的“流转”“往来”开拓一种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文明格局和逻辑,即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的和谐共生、合作共赢取代了掠夺宰制、你死我活式的零和思维模式,呈现新文明的崭新世界格局和视野。防止资本逻辑的盲目扩张、遏制全球性问题的外推、保证发展成果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资本和精英,需要一个成熟的社会主义政党和政府来保障。唯有如此,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的新理念、思路、政策才能更好地获得实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丁峰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8): 118-126.  
    摘要450)      PDF (7858KB)(34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概念及其现代发展
    林锋, 王先鹏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1): 35-44.  
    摘要1420)      PDF (7272KB)(338)    收藏
    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劳动方式及生活条件的改变,“无产阶级消失论”的论调兴起并对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要对这一论调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去,考察、还原马克思恩格斯语境中“无产阶级”概念的本来涵义,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对“无产阶级”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因不占有生产资料而被迫出卖劳动力为生”是马克思恩格斯笔下的“无产阶级”的核心特征。在现代世界,符合该特征的社会群体持续存在,证明了这一概念在当代仍有强大解释力和适用性。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客观上构成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理论的挑战。作为现代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有必要在现代语境下对“无产阶级”概念予以捍卫和发展,在坚持其合理内核的前提下对“无产阶级”作出一些新的诠释。具体地说,应将这一概念的适用领域从狭义的物质生产领域扩展至广义的、具有丰富类型和多样性的劳动领域,将概念的适用群体从绝对贫困人群调整为相对贫困人群,从而使这一经典概念拥有更强大、更广泛的解释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杨伟国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2): 28-36.  
    摘要562)      PDF (7012KB)(332)    收藏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从保护劳动者就业权利、创造劳动力需求、促进劳动力供给、优化劳动力供求匹配等方面,全面深入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举措,构建综合性就业政策体系与就业政策评估审计制度,并探索建立基于中国就业实践和就业范式演进规律的更具解释力的新劳动经济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背叛者还是创新者:透过鲍尔斯看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高岭, 唐昱茵, 卢荻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0): 106-121.  
    摘要274)      PDF (9114KB)(326)    收藏
    激进政治经济学已经走过了50余年的历程,鲍尔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创新能力在激进政治经济学者中脱颖而出,他所开辟的“没有劳动价值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代表了激进政治经济学的主流范式。基于鲍尔斯从1975到2020年间发表的所有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关的论文,可以将鲍尔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75至1981年的转型期”“1982至1989年的理论成型期”和“1990年至今的理论拓展期”,勾勒了鲍尔斯的学术思想轨迹。本文的研究发现:鲍尔斯对劳动价值论的“放弃”与其在20世纪90年代的行为科学转向在研究路径上并没有发生断裂,而是其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把鲍尔斯的学术历程看作是一个连续谱系,是理解鲍尔斯及其代表的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理论进展的关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式现代化
    王炳林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0): 10-14.  
    摘要1492)      PDF (3311KB)(323)    收藏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既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又是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发展理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原则和理论遵循。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价值目标和科学指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从“谈论马克思”到“像马克思一样谈论问题”——关于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思考
    吴静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8): 5-15.  
    摘要337)      PDF (8503KB)(316)    收藏
    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奋斗史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历史意义,是深入贯彻唯物史观的直接体现。从“谈论马克思”到“像马克思一样谈论问题”意味着只有坚持以社会存在为出发点、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支撑,才能不断探索马克思学说的当代生命力。因此,构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不仅需要对传统理论进行现代反思,还需要完成伟大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总结,真正实现在现实中升华理论,在理论中把握现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数字经济时代虚拟偶像产业的资本逻辑及其超越
    韩文龙, 李艳春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4): 41-54.  
    摘要369)      PDF (10813KB)(316)    收藏
    以虚拟偶像代替真人偶像成为资本主义偶像工业降低风险、生产虚拟空间的重要方式,虚拟偶像产业由此受到资本逻辑的支配与控制,成为资本缓解过度积累与生产过剩矛盾的新领域。为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阶级不断扩大剥削范围,提高剥削程度,从粉丝的免费劳动到雇佣工人的付费劳动均被纳入资本主义增殖体系,由此完成剩余价值的最大化生产。与此同时,为将这些剩余价值最大化实现,资本家阶级将消费主义应用到虚拟偶像产业,使虚拟偶像符号化,实施符号消费主义,利用数字平台等现代传播手段编织和构建虚幻意义,使消费动机超越使用价值,转而追求符号价值。按照马克思“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从虚拟偶像产业生产与消费现象抽象出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资本逻辑,以及数字劳动剥削与符号消费主义的必然性,最后回归到中国虚拟偶像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新时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就、问题与路径选择
    王桂军, 张辉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6): 12-30.  
    摘要1916)      PDF (13267KB)(308)    收藏
    现代化产业体系蕴含于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具体可分为动力体系和保障体系两大部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虽然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诸多领域成就卓著,但仍然在产业结构演进、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等个别领域存在梗阻和挑战。深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引擎,在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确保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和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的同步跟进和深度融合:一是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以数字经济推动技术变革,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内部动力体系;二是从产业体系内部的动力机制和外部的保障机制同时入手稳定实体经济规模,打造“以量促质,以质保量”的实体经济发展机制;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和现代基础设施,促成保障体系与动力体系的深度融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算法控制、“自我剥削”与数字劳动的时空修复——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LPT研究
    黄再胜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1): 97-112.  
    摘要468)      PDF (13065KB)(296)    收藏
    劳动过程理论(LPT)强调,围绕控制、同意与反抗的劳资博弈,始终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如影相随。进入数字资本主义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生产正在推动劳动过程发生深刻变化。数据驱动的算法控制,成为资本主义劳动控制的新形态;劳动者身陷“老板游戏”的“自我剥削”,演绎资本主义“同意制造”的新机制;而来自数字劳动的时空修复,则开辟了数字化时代劳动主体性重塑和劳动抗争的新路径。深化对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科学揭示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对于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也不无实践启迪与经验镜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
    辛向阳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0): 20-24.  
    摘要1209)      PDF (3213KB)(295)    收藏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路径是多方面的。从文明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华文明的内在精神特质生机盎然,使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变得无比强大;从民主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能够调动起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从法治的角度看,我们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跳出了一些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陷阱,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现代化顺利推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历史方位视角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话语体系
    沈伯平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6): 18-31.  
    摘要652)      PDF (11238KB)(293)    收藏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识的视角,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形塑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则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新性发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再到新发展阶段,这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包含、层层递进和跃升的关系,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为构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道路话语体系提供了一以贯之的参照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底蕴
    刘刚, 马姗子, 黄苏萍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3): 19-31.  
    摘要50)      PDF (10339KB)(279)    收藏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关思想的梳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共性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研究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共性在于“革故鼎新”思想,而传统文化中“既庶何加”“民为邦本”“富而教之”“天人合一”“亲仁善邻”等思想则充分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具备的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特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围绕“既庶何加”这一核心问题,选择“富之”与“教之”两手齐抓的发展路径,以“天人合一”“亲仁善邻”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革故鼎新”的理念让改革成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