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曹东勃, 蔡煜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4): 50-62.  
    摘要634)      PDF (13578KB)(288)    收藏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的要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新质生产力是通过充分整合科技创新和现有产业基础,推动提升要素治理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先进生产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既要从根脉与魂脉的“注解”中理解其理论内涵,又要从时代与使命的“召唤”中透视发展的价值指向,还要从“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之问的现实回应中明晰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更要把握走向公平与效率高度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面临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指标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启发,也为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性变革和系统性重塑指明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从“改变世界”的维度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贾丽民, 郭潞蓉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12): 5-15.  
    摘要615)      PDF (8402KB)(283)    收藏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彻底的理论”立足实践基础、遵循人的根本、回应现实关切,内蕴“改变世界”的价值旨归与现实指向。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群众掌握理论的工作实践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由此,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通过有效发挥人民群众和物质实践的作用,进一步触及现实世界,在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过程中改变了中国和世界,显现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迸发出的真理力量、强大生机与无限活力。实践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方法
    刘建军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12): 25-32.  
    摘要358)      PDF (6046KB)(306)    收藏
    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运用抽象思维、借助理论语言而进行的旨在把握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学术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方法,要求对本学科重要概念进行学理锤炼,辨析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对本学科重要命题进行学理阐述,既系统阐释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相关重要命题,又根据学术研究而概括形成新的理论命题;对本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学理建构,形成和完善本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对本学科研究成果进行学理叙述,以分层叙述方式达到环环相扣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真正的民主制”思想及其价值
    殷紫丹蓝, 梁燕晓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2): 35-44.  
    摘要358)      PDF (1832KB)(86)    收藏
    作为马克思提出的第一个政治构想,“真正的民主制”是马克思1843年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与黑格尔思想交锋的成果。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共同问题域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他们都以克服现代社会的原子化为目标,分歧则在于能否经由中介机制实现这一目标。黑格尔认为人民是无知的原子式个体,因此制定了以等级为中介的调和方案,马克思则认为,人自身具有普遍性,因此中介机制既不彻底也无必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真正的民主制”。这是马克思突破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框架的一次尝试,尽管存在局限性,但其中蕴含的个体与国家关系的积极视角不仅是马克思日后探索未来社会理论的基础,也为他下一步转向市民社会批判提供了契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三条路径
    孙颖, 韩秋红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12): 109-119.  
    摘要320)      PDF (8887KB)(122)    收藏
    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是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的主题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现代性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发展逻辑主要形成三条批判理路:一是哲学维度的理性主义批判。针对启蒙理性这一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精神内核,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让现代性的理性理念以完整形态得以正确应用的发展方案和主张“瓦解的逻辑”的否定方案,在关于启蒙“再启蒙”的思辨中走向重建与解构的分野。二是经济学维度的普遍异化批判。从“物化”到“新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揭示资本主义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时代社会关系异化普遍化的进程,以价值批判立场要求人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复归。三是政治学维度的极权主义批判。从“新控制形式”到“生命政治”,西方马克思主义揭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假性及现代官僚政治体制的极权主义危机,对现代政治持怀疑与否定态度,将建基于主体间包容性的参与式民主与新社会运动视为个体与共同体“和解”之路与期许。总的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百年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路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社会本土化中的批判特色,但其马克思主义底色的缺失和对马克思主义本色的销蚀则需引以为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新质生产力与国家竞争优势:内在逻辑与战略重点
    周文, 杨正源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6): 57-72.  
    摘要289)      PDF (12483KB)(103)    收藏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竞争不断升级,发达经济体纷纷加大产业政策实施力度,旨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为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也是赢得国际竞争战略主动的现实需要。相较于传统生产力的渐进式创新,新质生产力以颠覆式创新为内核,其逻辑起点应是在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下的自主创新能力的重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应以新型举国体制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攀升全球价值链中上游,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方法论基础的阐释及其当代价值
    竭长光, 张贝可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12): 16-24.  
    摘要272)      PDF (6341KB)(229)    收藏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理论内容”方面,更表现在“方法论”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自身所具有的“历史他因论”和“历史外因论”性质,是其之所以带有“空想”性质的方法论根源。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其在方法论上具有“历史自因论”和“历史内因论”的性质是分不开的。深入把握二者在方法论上的差异,对于思考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研究方法
    王树荫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12): 33-41.  
    摘要237)      PDF (7414KB)(206)    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本文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运用大历史观,在古今中外历史视野中,侧重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及其方法论相关问题,深化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历史视野,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提供学理依据、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历史回溯、现实审视与政策实践
    贾利军, 郝启晨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5): 45-58.  
    摘要220)      PDF (11557KB)(145)    收藏
    生产力发展事关国家战略全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生产力变革均以技术革命突破为基本前提、以生产力要素创新性配置为主要动力、以产业变迁为现实着力点,这体现为生产力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历史阶段生产力的新质态,其发展既符合一般性规律,也体现数字化时代的新特征。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性突破、以数据要素为纽带的生产力要素创新性配置、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三重机制共同催生和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我们破除三重机制发挥作用的现实阻碍,加快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创新对于生产力要素系统革新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数据要素的生产、确权、流通,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资源调配和整合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等前瞻性战略布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三大倡议”的内在联系及其世界意义
    曾向红, 田嘉乐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4): 82-90.  
    摘要220)      PDF (9768KB)(33)    收藏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局势和明显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中国从人类的前途命运出发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三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统一,共同为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以及治理赤字注入了中国力量、提供了中国方案。“三大倡议”作为中国向人类社会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全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突破了西方全球治理理论的桎梏以及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荣兆梓, 王亚玄, 李艳芬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1): 42-57.  
    摘要212)      PDF (13428KB)(45)    收藏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独有的分配制度,按要素分配则是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分配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不同分配制度并存;其二是按劳分配制度与按要素分配的市场机制并存。分配制度与分配机制是不同理论层次的范畴。所谓按要素分配是这样一种分配机制: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按要素价格在市场交易中获取收入,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劳动力所有者获得工资。这一机制既适用于私有制经济,也适用于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是仅适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分配制度,它与私有制经济中按资分配的制度一样,以按要素分配为实现形式。一方面,劳动产品的公共扣除通过公有资本的利润和利息,以及公有土地的租金等市场机制实现;另一方面,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以货币工资为实现形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世界政治视角下的国际秩序变迁:国际秩序为何趋向平等
    宋伟, 王越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12): 85-98.  
    摘要202)      PDF (11044KB)(104)    收藏
    世界政治研究旨在解释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基本性质和基本制度变迁。当前的国际秩序正不断趋于平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越来越不得民心。究其原因,从世界政治研究的视角来看,技术革命、追求承认的斗争和产业转移的推动是国际秩序变迁的根本动力,国家间力量格局的变化和世界政治思潮的兴衰是国际秩序变迁的直接动力,而国际政治斗争是塑造政治思潮兴衰并将政治思想转变为国际秩序、国际规范的基本作用机制,其具体包括主导国倡导、学习和社会化以及政治妥协三种基本作用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建构范式的多维探究——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文本分析
    王海军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12): 49-59.  
    摘要200)      PDF (8557KB)(197)    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是一部内涵丰富、逻辑缜密、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理论文献,又是一部续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科学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让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文本和话语呈现,其话语表达清新质朴,用鲜活话语生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宏伟战略目标。话语是理论的载体,报告是由具有系列浓厚时代气息的新概念新语汇构成的科学理论话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极具典范意义的话语创新和理论创造。推进科学性、民族性和时代性话语体系塑造,是党的理论话语创新的重要使命,应在学理研究和传播实践中不断推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论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
    李西祥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3): 116-124.  
    摘要197)      PDF (7100KB)(46)    收藏
    齐泽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认为面对当今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四种对抗,我们仍然需要求助于共产主义的理念。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有四个基本维度:首先,齐泽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全球危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共产主义理念的必要性;其次,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是针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乌托邦的批判,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再次,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的革命主体是新型的无产阶级,也就是每一个处于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个体;最后,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提出了一种末世论时间观,认为接受共产主义的理念就要积极地采取行动,站在未来可能发生灾难的立场上积极地干预现在,为现在植入一种新的可能性。与巴迪欧的共产主义理念相比,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显得更为激进,但是却存在着许多模糊性和摇摆性,特别是在共产主义的主体观上,陷入了一种空想,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批判、解蔽与建构:《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公正思想
    王晓青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4): 39-49.  
    摘要190)      PDF (10616KB)(15)    收藏
    《哥达纲领批判》是一篇极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蕴含着深刻的公正思想。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通过对拉萨尔主义鼓吹的劳动决定论、分配决定论和铁的工资规律等错误理论进行彻底批判,从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出发实现了对资产阶级抽象公正观的颠覆与解蔽,基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轨迹,建构起无产阶级公正思想的基本内容。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当代意蕴并恰当寻索指向性路径,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魅力和时代价值所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中国式现代化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问题探究
    安昊楠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2): 5-16.  
    摘要190)      PDF (2102KB)(133)    收藏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一论断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实践指向。丰富的人民精神世界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推动着人民精神世界的发展和丰富,丰富的人民精神世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建成提供着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引。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还面临着意识形态指引与社会心理不协调、人的依赖性文化与物的依赖性文化叠加发展以及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交错发展等问题。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出现的文化建设新挑战,铸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科学真理的力量、历史文化的力量、社会革命的力量、实践发展的力量铸就文化新辉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历史不拒绝偶然性——基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文本解读
    沈江平, 黄东阳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3): 32-40.  
    摘要187)      PDF (7661KB)(38)    收藏
    偶然性从起初的日常话语到成为哲学话语,后来进一步演变成历史观中的重要范畴,其发展转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解人的本质及其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马克思为正确认识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一种科学范式和正确路径,其偶然性思想也呈现为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偶然性思想的经典之作,文章基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从思想因素、政治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偶然性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丰富和完善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重思马克思从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关系中考察偶然性的思想,有助于在把握历史大势中正确理解偶然性,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张青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7): 115-126.  
    摘要185)      PDF (11327KB)(7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平台企业价值运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王婷, 丘雅琪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12): 60-72.  
    摘要184)      PDF (2408KB)(144)    收藏
    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生产和流通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平台企业的价值运动过程表现出新的变化和特征。在生产领域,平台企业以互联网用户的数字化活动为生产的必要条件,通过雇佣数字劳动者进行数字劳动,直接参与了数字商品的价值创造过程。在流通领域,平台企业的数据商品价值实现过程和借助数字平台流通的非数据商品价值实现过程相互交织。在分配领域,凭借着新型产业资本和新型商业资本的身份,平台企业获得了从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参与价值分配的权力,占有了数字劳动者和广大非数字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成果,分享了传统职能资本的利润,并逐步实现平台资本的积累。与此同时,平台经济中市场竞争不充分、分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平台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为进一步规范平台企业的生产与分配过程,我国应规避资本主义国家平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充分释放平台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规范平台资本的运营管理、完善平台收益分配机制、发挥平台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巨大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意蕴
    秦宣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8): 5-12.  
    摘要183)      PDF (8700KB)(163)    收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对于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