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意蕴
    秦宣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8): 5-12.  
    摘要313)      PDF(pc) (8700KB)(181)    收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对于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党务工作:研究什么、如何研究——文献梳理与经验回顾
    祝灵君, 高梦冉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10): 63-74.  
    摘要336)      PDF(pc) (721KB)(169)    收藏
    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已经成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党务工作应该研究什么、如何研究,目前学术界还亟待形成共识。通过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重要文献、党的领导人关于党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等,重点分析近300余部出版物(含工作手册)、5000余篇论文,聚焦作为一项具体事务的党务工作、作为一项职业的党务工作、作为一门学科的党务工作,有助于总结党100多年来开展党务工作的历史经验,摸清党务工作(党务管理)研究的基本概况和已有基础。由此,才能更加准确界定党务工作概念、把握党务工作历史、建构党务工作理论体系、确立党务工作研究方法、设置党务工作课程,从而建立党务工作(党务管理)的学科范畴与学科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基本问题研究
    特邀主持人刘建军
    教学与研究    2025, 59 (2): 40-40.  
    摘要156)      PDF(pc) (555KB)(16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
    沈传亮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8): 13-20.  
    摘要252)      PDF(pc) (8747KB)(128)    收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提出要不断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全党应当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全会提出的重大举措落实落细,确保按时完成既定改革任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动因、内涵与路径
    辛向阳, 吕耀龙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11): 5-13.  
    摘要313)      PDF(pc) (8005KB)(123)    收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厘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主要动因、丰富内涵及实践路径,深化对改革与制度之间互动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认识,准确领会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提升现代化治理效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制度动力和制度保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守正创新与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讨会”笔谈
    张东刚, 林尚立, 甄占民, 李君如, 顾海良, 张宇, 艾四林
    教学与研究    2025, 59 (5): 5-19.  
    摘要127)      PDF(pc) (11839KB)(10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三重维度
    何虎生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10): 5-17.  
    摘要281)      PDF(pc) (10384KB)(97)    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可以从三重维度来把握:从生成逻辑来看,这一重要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从核心内容来看,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怎样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价值意蕴来看,这一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了统战工作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人工智能对国家间关系的冲击及未来选择
    肖晞, 刘坤烨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8): 68-81.  
    摘要458)      PDF(pc) (15366KB)(92)    收藏
    世界动荡变革期,人工智能成为大国竞逐新领域,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正使国家间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对权力分配、收益偏好和共有观念的选择不同,造成了人工智能时代权力竞争加剧、国际制度稳定性下降、安全文化分歧扩大的互动结果。技术性介入导致国家发展机遇与挑战对冲、全球治理创新与困境共存、国家安全保护与风险交织张力增强。体系单位的稳定性降低致使国家间关系脆弱性增加。为减小人工智能对国家间关系的冲击,未来体系单位互动应当:打造多元合作平台,加强人工智能均衡发展,弥合“技术鸿沟”;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动专门性国际组织建设和国际制度的落实,完善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体系;在制度、技术与合作方面加强国家自身人工智能建设,实现全方位、全领域的安全保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的目标旨归、面临难题与推进路径
    燕连福, 何佳琪
    教学与研究    2025, 59 (2): 15-27.  
    摘要258)      PDF(pc) (11178KB)(90)    收藏
    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呈现为巩固文化领导主体性、文化发展主体性、文化创新主体性和文化交流主体性,重点回答的是“谁来巩固”“巩固内容”“巩固方式”和“巩固效果”的系统性问题。在此过程中面临着“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双重挑战、“唯文化主义”和“唯科技主义”的双面冲击、“古今之争”和“中西之争”的双重争论、“话语难题”和“接受难题”的双重障碍。面向未来,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要明确巩固重点,聚焦文化“凝聚力”“塑造力”“引领力”“辐射力”,加强领导权与自主权有机结合、增强文化性与科技性有机融合、秉持守正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推动话语力与传播力协同构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夯实文化根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原则研究
    张辉, 唐琦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9): 16-30.  
    摘要234)      PDF(pc) (12556KB)(89)    收藏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因地制宜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原则。为此,应确立“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方略,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找准比较优势,进而促使各地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以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是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下,基于各地传统优势与发展规划,推动生产要素有序流转与高效集聚,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生产力跃升的重要方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深刻认识国家安全形势坚决捍卫国家安全利益
    张湘宾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8): 133-140.  
    摘要168)      PDF(pc) (7909KB)(8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顾海良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9): 5-15.  
    摘要182)      PDF(pc) (8444KB)(82)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成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从知识要素到知识链结、再到知识体系“系统化”的过程特征。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以“术语的革命”为知识要素提炼的方法挈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重要理论成果”为体系构架,形成由四个基本方面集成的知识链结;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以核心立场和本质特征、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根本方法和战略思维为三大板块的“系统化”的知识架构。从“自主创新能力”到“自主创新道路”,再到“自主创新重点”,形成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特色和学理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主动逻辑
    刘水静, 张盼
    教学与研究    2025, 59 (1): 22-31.  
    摘要247)      PDF(pc) (8088KB)(79)    收藏
    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重大命题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历史经验的主动把握、时代价值的主动考量以及实践推进的主动布局,蕴含着深刻的主动逻辑。从历史维度看,这一命题的提出映射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和主动遵循,是党顺应历史潮流、总结历史经验、捕捉历史机遇、履行历史使命得出的重要结论,体现了厚重的历史主动逻辑。从价值维度看,这一命题的提出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对于“坚持文化领导权”在强化无产阶级政党“权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塑造世界文明发展新格局等层面价值意义的积极关照和主动审视,彰显了鲜明的价值主动逻辑。从实践维度看,这一命题的提出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通过把方向、抓导向、建内容、管阵地、强队伍着力坚持和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主动作为,昭示了深刻的实践主动逻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理论定位与实践要求
    丁俊萍, 何炫达
    教学与研究    2025, 59 (4): 5-16.  
    摘要124)      PDF(pc) (14318KB)(74)    收藏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全面推进改革事业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和坚强制度保障,对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成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研究仍存在可以拓展的空间,需要着力增强理论研究的系统观念,明确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理论定位和实践要求。从理论维度来看,“党的建设制度”“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新时代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分别在其所属制度体系、工作体系、战略布局中占据特殊位置并具有深刻意涵。从实践维度来看,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更加突出破立并举、先立后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及启示
    袁玉梅, 陈答才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8): 92-101.  
    摘要274)      PDF(pc) (10748KB)(71)    收藏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主要任务,适时把意识形态建设的中心从阶级斗争转向民族斗争。围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一切敌对思想进行坚决斗争,从而筑牢了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的共同思想基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推动意识形态建设进入新阶段。尽管在不同历史阶段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延安时期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以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一些方法借鉴,对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数字消费主义视域下人的精神异化的现实症候及应对策略
    李洁
    教学与研究    2025, 59 (3): 91-100.  
    摘要154)      PDF(pc) (11052KB)(70)    收藏
    消费主义是资本增殖的必然产物,集中表现为消费异化,而数字消费主义是传统消费主义在数字时代的新表现、新样态,本质上是一种充分反映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在数字消费主义的裹挟下,资本逻辑从人的物质生活领域向精神生活领域无限扩张,导致人的精神异化,主要表现为价值理性的物化倾向、人的主体性遮蔽与消解以及意义体系发生偏离。为此,唯有冲破数字消费主义对人的精神规训,摒弃工具理性,摆脱符码崇拜,才能超越数字消费主义,进而重构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的时代要求
    刘建军
    教学与研究    2025, 59 (2): 41-48.  
    摘要165)      PDF(pc) (6525KB)(69)    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必须体现新时代的要求和展现新时代的气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的主要任务,主要表现在原理的范围认定、理论表述、学理阐释、重心凸显、丰富发展、体系建构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范围认定要有新时代的眼光,理论表述要有新时代的气息,学理阐释要联系新时代的实际,重心凸显要体现新时代的特征,丰富发展要吸纳新时代的成果,体系构建要符合新时代的需要。这些关于原理时代化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原理研究也具有方法论上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内涵、机理与价值
    徐佳辉, 黄蓉生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9): 54-63.  
    摘要312)      PDF(pc) (8406KB)(68)    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客观地贯通于政治生活、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以及国际交往等领域,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波澜长卷和壮阔景象。思想政治教育贯通内涵丰富,作为一种必然发生的普遍现象,有着严整稳定的内容结构和贯穿融通的要素图谱,呈现出开放进阶的发展态势。科学理论对贯通基因的激活、多元实践对贯通渠道的创设、过程要素对贯通形态的塑造、功能旨向对贯通动力的提供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何以发生的内在机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对促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知信行统一、发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实践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科学性表述作出了创新性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当代世界文化
    赵书昭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9): 124-130.  
    摘要144)      PDF(pc) (5759KB)(6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的城乡融合发展:挑战、矛盾与出路
    解安, 张承文
    教学与研究    2025, 59 (3): 15-31.  
    摘要148)      PDF(pc) (17224KB)(66)    收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目标。当前,城乡发展正面临来自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粮食安全等多方位的现代化挑战,凸显着市场经济体制与城乡二元体制、城乡区域结构与整体发展需要、短期发展导向与长期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能简单寻求城乡关系改善,而要从体制、结构、标的三个层面深度融合城乡,加快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协调紧凑的空间布局、引导发挥城乡比较优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