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杨伟国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2): 28-36.  
    摘要1661)      PDF (7012KB)(715)    收藏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从保护劳动者就业权利、创造劳动力需求、促进劳动力供给、优化劳动力供求匹配等方面,全面深入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举措,构建综合性就业政策体系与就业政策评估审计制度,并探索建立基于中国就业实践和就业范式演进规律的更具解释力的新劳动经济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机遇与挑战:AIGC赋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王少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5): 106-116.  
    摘要925)      PDF (7468KB)(562)    收藏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内容生产(AIGC)的迅猛发展,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新契机。AIGC技术基础中内蕴的文图对比预训(CLIP)、可扩散化模型(Diffusion)和反馈强化学习(RLHF)机制,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表里交融、内境与外境多元交互、主体与对象深度交流。与此同时,AIGC赋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新挑战,受结论预设、泛娱乐化和技术滥用的影响,容易固化青年学生的价值偏见、冲击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并引发青年学生的多重风险。应坚持用系统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审视AIGC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发挥AIGC的正向效能,增加有效话语供给以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利用特征关联驱动来形塑青年学生健康品行,重视科技伦理融入并加强青年学生科技伦理教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概念及其现代发展
    林锋, 王先鹏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1): 35-44.  
    摘要1638)      PDF (7272KB)(555)    收藏
    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劳动方式及生活条件的改变,“无产阶级消失论”的论调兴起并对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要对这一论调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去,考察、还原马克思恩格斯语境中“无产阶级”概念的本来涵义,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对“无产阶级”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因不占有生产资料而被迫出卖劳动力为生”是马克思恩格斯笔下的“无产阶级”的核心特征。在现代世界,符合该特征的社会群体持续存在,证明了这一概念在当代仍有强大解释力和适用性。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客观上构成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理论的挑战。作为现代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有必要在现代语境下对“无产阶级”概念予以捍卫和发展,在坚持其合理内核的前提下对“无产阶级”作出一些新的诠释。具体地说,应将这一概念的适用领域从狭义的物质生产领域扩展至广义的、具有丰富类型和多样性的劳动领域,将概念的适用群体从绝对贫困人群调整为相对贫困人群,从而使这一经典概念拥有更强大、更广泛的解释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全球政党视域中的百年政党
    陈崎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4): 110-118.  
    摘要2372)      PDF (6216KB)(554)    收藏
    党龄超过一百年且至今仍活跃在各国政坛的政党是全球政党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对其进行总体考察和分析,能够为同样身为百年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供建设和执政等方面的经验和借鉴。本文在学术界多年来积累的理论成果、研究方法和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对全球百年政党的基本面貌进行了概括,对它们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经验作了总结,并对它们当前面临的挑战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逻辑探究与争论评析
    刘召峰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5): 44-52.  
    摘要388)      PDF (6924KB)(546)    收藏
    我们需要运用具体的历史的思维方式,在“一般社会——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这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中来把握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时,马克思明晰地区分了生产过程的物质要素与社会形式,揭示了资本的拜物教性质,彰显了资本的独特性与历史暂时性。历史发展规律并非外在于人的规律,而恰恰是只有在人的活动中才能存在的规律;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考察社会发展的“似自然性”问题,需要明确哪些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永恒的必然性”、哪些是存在于一些或某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暂时的必然性”。无论“五形态”还是“三形态”的依次演进,都不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本身,而只是它的具体表现。

    [作者简介]刘召峰,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浙江 杭州 31005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双重思想主线的当代价值——纪念《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发表100周年
    柴林丽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0): 52-60.  
    摘要429)      PDF (5244KB)(527)    收藏
    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发表100周年的契机下对其进行再研究,不仅因为它是列宁晚期最著名的哲学著作,还因为它所体现的思想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在当下仍具有现实性。新时代为彰显文本本身的哲学思想和价值,我们需要在解读过程中注意几点问题:首先,从相关背景的考察与学术史的清理中看到新的理论价值;其次,突显列宁从哲学和社会实践双重路径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者未来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坚守的思想标准;最后,结合时代彰显列宁“两个结盟”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当代科技发展的特征、趋势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任守双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8): 108-117.  
    摘要581)      PDF (8203KB)(52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马克思与黑格尔在自由与财产权问题上的分歧
    魏小萍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6): 56-63.  
    摘要511)      PDF (6020KB)(523)    收藏
    马克思对黑格尔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上的颠倒与批判,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域,即人的自由与其财产所有权之间的关系。自由概念与公平正义概念一起可以看做是资产阶级革命理念的核心内容,黑格尔从自由意志推论出个人财产权的合法依据。自由同样是马克思追求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与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马克思对自由涵义的理解从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出发。研究方法的不同使得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对自由与财产权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着分歧,这一分歧拉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由主义理论论争的序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马克思的资本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王国刚, 罗煜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8): 42-54.  
    摘要1030)      PDF (8945KB)(521)    收藏
    马克思的资本市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收入资本化机制是生息资本转化为虚拟资本的关键机制;证券交易所有着传递利率信号、推进资本集中、加剧投机交易和倒置因果关系等作用;股份公司既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也是信用机制的产物,有着推进生产力发展、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减缓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强化市场竞争和垄断、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等功能,股票价格波动并不直接影响国民财富的增减。马克思的资本市场理论,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市场发展机制,深化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丁峰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8): 118-126.  
    摘要645)      PDF (7858KB)(51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及其创新贡献
    王易, 秦玉娟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2): 5-16.  
    摘要578)      PDF (10109KB)(479)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从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出发,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科学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定位、基本内涵、现代价值与传承弘扬等内容。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论断与新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繁荣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在展示中国文明形象的同时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程、经验和未来展望
    燕连福, 林中伟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2): 5-17.  
    摘要1027)      PDF (11143KB)(470)    收藏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思考的重大命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精神、独立自主精神、与时偕行精神、知行合一精神相结合,纠正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唯书唯上、形式主义等错误,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积累了宝贵经验。展望未来,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华文化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根本遵循,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化两者结合,在价值层面自信自强,在治理层面提升治理水平,在世界层面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沈传亮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1): 15-24.  
    摘要1596)      PDF (8239KB)(459)    收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十年来,经历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三件大事,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论恩格斯晚年的所谓“政治遗嘱”——对一桩历史公案的澄清
    赵玉兰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2): 18-26.  
    摘要580)      PDF (7330KB)(446)    收藏
    在1895年发表的《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恩格斯对议会斗争的重大作用和积极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从而引起后人的广泛争论。伯恩施坦恰恰利用《导言》而把恩格斯归结为其修正主义观点的源头。通过对《导言》的写作背景和原初稿本的考察,以及对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斗争策略的分析,本文认为,恩格斯始终根据具体斗争形势来确定其斗争策略,他晚年的观点并没有发生转变;恩格斯非但不是修正主义的源头,相反,他在其萌发期便是伯恩施坦的严厉批判者。《导言》所彰显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恩格斯留给后人的真正遗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赵峰, 谭璇, 周慧珍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0): 61-74.  
    摘要394)      PDF (8989KB)(444)    收藏
    围绕价值生产和资本积累,财政支出可以通过两方面作用于社会再生产的生产过程:一是提供公共的物质生产条件,二是为劳动力再生产提供商品和服务。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康纳将财政支出划分为社会投资、社会消费和社会费用,其中,社会投资和社会消费能够形成社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三类财政支出都可以形成商品需求,从而减缓利润率下降的压力并提升社会的投资意愿,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内涵式和外延式扩张。结合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7—2020年财政支出结构的特征和变化来看,由于各类财政支出可以通过多个渠道作用于经济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因而三类财政支出的协同增长能够更加有效地满足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项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美国新自由主义危机与当前经济“滞胀”风险——以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为视角
    丁晓钦, 罗智红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9): 40-52.  
    摘要622)      PDF (9058KB)(441)    收藏
    根据积累的社会结构(SSA)相关理论,从国内SSA视角看,美国新自由主义主要表现为自由化和金融化,自由化表现在放松对资本家的管制,弱化工会的影响,金融化则表现为经济的“脱实向虚”和不断的金融深化,这在为资本主义带来利润增长的同时也极大加剧了经济的风险和社会的贫富分化;从国际SSA视角看,美国则面临着美元霸权衰弱、军事霸权收缩,以及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挑战等问题,因而美国在疫情爆发之后应对能力有限,这使得美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很有可能进一步演变为经济“滞胀”。美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滞胀”风险是在疫情冲击下新自由主义SSA长期累积矛盾的一次集中性爆发,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随着美国“滞胀”风险向危机转化的可能性不断上升,美国所主导的新自由主义SSA很可能就此终结,一个新的SSA将会逐渐建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初探
    顾海良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4): 23-34.  
    摘要443)      PDF (8053KB)(437)    收藏
    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而且还包含着对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思想渊源的,是对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结构体系的赓续和拓新;是以当代世界历史过程中不同的经济关系态势的变化、格局的演进、交往方式的拓新及其面临的发展问题为经济社会依据和基本条件;是以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新一轮科学技术和经济政治格局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众多不稳定不确定的经济政治社会关系变化为背景的。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理论,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数字经济劳动方式的变化特征及其作用因素分析
    李韵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3): 43-53.  
    摘要996)      PDF (7392KB)(429)    收藏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的明显区别就在于其劳动方式不再单纯地以物质实体条件为载体,而是出现了以数字生产条件为载体的新变化,这种新的数字劳动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单纯的数字劳动方式,二是实体与数字融合的劳动方式,三是智能劳动方式。其基本特征表现为:虚拟性、融合性、跨时空性、开源共享性、智能性等。数字劳动方式主要源于其生产要素即劳动和生产资料的数字化,即程序和互联网作为虚拟机器和虚拟厂房成为主要劳动资料;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成为主要劳动对象;数字劳动作为复杂劳动成为主要劳动形式。为此,数字劳动与数字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成新型的劳动与资本关系,即载体数字化、主体虚拟化、矛盾冲突社会化和跨时空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数据资本化、收益分配与所有权
    蔡万焕, 张紫竹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7): 57-65.  
    摘要676)      PDF (7144KB)(429)    收藏
    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的生产要素属性已经被广泛认可。数据要素被“使用”的过程就是其价值形态演进的过程,也是其价值增殖和资本化的过程,平台既是加工数据要素的“工厂”,也是实现数据要素价值运动的重要中介。平台通过数据商品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完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从而形成了以数据商品为核心的资本积累过程。数据资本所有者攫取了数据要素带来的大部分数字红利,而提供数据原料的用户、维护平台正常运行的劳动者和保持平台活力的小生产者反而处于一种被支配的地位,这有违分配的公平性。数据资本所有者独占数据既缺乏法理基础,也有悖数据要素的生成特性,因此,亟需明确数据所有权以重塑收益分配格局。在现阶段,我们需要赋予平台组织数据用益权以促发展,但同时需要注意数据收益的再分配向用户倾斜;从长远看,我们可以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数据公有制道路,从根源上解决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基于唯物史观经典论述分析
    周丹, 孔祥润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0): 44-51.  
    摘要1168)      PDF (5433KB)(420)    收藏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追问最终落脚到社会关系上。社会关系是如何生成的?唯物史观从物质生产出发,客观揭示了人的社会性,并呈现出从个人主体到国家主体、从直接生活到全部生活、从意识外的存在到意识界的存在的三重延伸。以生产关系深化对社会关系的理解,“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的本质。基于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等一系列概念,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