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社会运动研究:一个学术史的梳理*
    王金良
    《教学与研究》    2015, 49 (8): 101-109.  
    摘要1295)      PDF (6646KB)(1662)    收藏
    社会运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它涉及了群体冲突、抗争、集体行动以及革命等行为。长期以来,在欧美学界逐渐形成一些主要的理论范式,包括古典的集体行为理论和社会结构变迁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理论,新社会运动理论,再到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的框架建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流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社会运动研究范式的变迁,也反映了研究层次从宏观到中观、微观解释的变化;以及理论内核从古典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结构变迁解释,到占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解释,再到以意义建构和象征的文化解释的转变。对西方社会运动的主要理论流派进行梳理、考察和总结,可以为社会运动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理论的知识谱系。进一步说,介绍西方的社会运动理论流派,也可以为本土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国家认同的内涵、测量与来源:一个文献综述*
    李艳霞,曹娅
    《教学与研究》   
    3. 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无政府状态假设:不同流派的比较
    丁韶彬
    《教学与研究》    2004, (2): 82-88.  
    摘要1110)      PDF (1130KB)(2857)    收藏
    无政府状态是当代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各思想学派理论论争的一个焦点.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把无政府状态视为先验而又不变的结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政治理论,考察国际关系的冲突性或合作性;英国学派和建构主义则以演进观考察"国际社会"秩序机制及其文化属性,特别是后者赋予无政府体系多种逻辑,因而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
    4.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双重思想主线的当代价值——纪念《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发表100周年
    柴林丽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0): 52-60.  
    摘要325)      PDF (5244KB)(325)    收藏
    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发表100周年的契机下对其进行再研究,不仅因为它是列宁晚期最著名的哲学著作,还因为它所体现的思想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在当下仍具有现实性。新时代为彰显文本本身的哲学思想和价值,我们需要在解读过程中注意几点问题:首先,从相关背景的考察与学术史的清理中看到新的理论价值;其次,突显列宁从哲学和社会实践双重路径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者未来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坚守的思想标准;最后,结合时代彰显列宁“两个结盟”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西方对华舆论的演变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曾向红, 李琳琳
    教学与研究    2020, 54 (10): 81-93.  
    摘要995)      PDF (10134KB)(302)    收藏
    国际舆论是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与影响因素,也是国家获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国家对外展开权力斗争的重要阵地,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攀升,西方对华舆论随着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而趋于消极,在对华猜疑、警惕与攻击三个历史阶段分别有所侧重。呈现出关注主体从学界先行发展至政界主导、关切领域从经济为主转变为安全为主、污名化的传播策略成为常态、涉华报道情感强度逐步升级的具体特征。对此,中国应深刻认识到争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应对过程中,要坚持底线思维、有针对性分化西方阵营、培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媒体、发挥议题设置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提升高水平复合型外事人才质量,为营造良好稳定的国际舆论环境不断奋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中国式现代化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问题探究
    安昊楠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2): 5-16.  
    摘要83)      PDF (2102KB)(82)    收藏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一论断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实践指向。丰富的人民精神世界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推动着人民精神世界的发展和丰富,丰富的人民精神世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建成提供着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引。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还面临着意识形态指引与社会心理不协调、人的依赖性文化与物的依赖性文化叠加发展以及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交错发展等问题。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出现的文化建设新挑战,铸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科学真理的力量、历史文化的力量、社会革命的力量、实践发展的力量铸就文化新辉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同质化与异质化
    张静
    《教学与研究》    2002, (5): 56-61.  
    摘要2441)      PDF (758KB)(4540)    收藏
    全球化所带来的一个后果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世界文化发展的走向如何?是将走向文化的同一化,还是走向文化间进一步的分裂?本文认为,由于存在着文化帝国主义及文化主体性诉求这双重现象,全球文化既不会完全走向同质化,也不会完全走向异质化,同质化与异质化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发展趋势将同时并存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
    8. 斯威齐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学术贡献*
    张维昊
    《教学与研究》   
    9. 马克思与黑格尔在自由与财产权问题上的分歧
    魏小萍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6): 56-63.  
    摘要387)      PDF (6020KB)(404)    收藏
    马克思对黑格尔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上的颠倒与批判,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域,即人的自由与其财产所有权之间的关系。自由概念与公平正义概念一起可以看做是资产阶级革命理念的核心内容,黑格尔从自由意志推论出个人财产权的合法依据。自由同样是马克思追求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与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马克思对自由涵义的理解从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出发。研究方法的不同使得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对自由与财产权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着分歧,这一分歧拉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由主义理论论争的序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张力:概念、方法与意义
    荆世群, 王文兵
    教学与研究    2020, 54 (12): 48-56.  
    摘要7517)      PDF (7405KB)(392)    收藏
    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张力”这一概念已不单纯是一个用以描述事物所处某种状态的普通概念,而已上升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分析方法。实际上,张力是矛盾的一种特殊情形;张力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一种特定形式。张力概念和张力分析方法有其明确的思维取向,这就是反对非此即彼的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追求一种叩问两端、动态平衡、多元一体的思维方式,力图在不同因素之间建构一种互补共生的关系。这是一种双重性逻辑,也是一种双向动态分析,它力图通过运用和调节对立因素的互补性来滋养各种对立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实现对立因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双向转化及其创造功能。张力概念、张力分析方法有其和谐旨趣,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正可与矛盾概念、矛盾分析方法所突显的斗争旨趣互补共存、相得益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及其战略含义
    吴征宇
    《教学与研究》    2006, (5): 78-83.  
    摘要9904)      PDF (948KB)(2212)    收藏
    本文主要探讨尼古拉斯·斯皮克曼的地理战略观及其在现时代的意义。本文认为,斯皮克曼与麦金德的理论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在斯皮克曼赋予“边缘地带”以更突出的战略地位及他在强调“边缘地带”某些地区重要性时表现出的选择。本文指出,尽管有许多学者将遏制战略的形成及其弊端同斯皮克曼的理论联系在一起,但这种政策所反映的主要是麦金德而不是斯皮克曼的理论,因为后者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涵义并没有在遏制政策中体现出来。本文最后还探讨了斯皮克曼的理论在后冷战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绝对地租的形成机制:理论评析与当代意义*
    齐 昊, 问严锴
    教学与研究    2021, 55 (4): 44-54.  
    摘要320)      PDF (8530KB)(436)    收藏
    本文批判性地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出现的三种绝对地租形成机制理论。本文认为,以特定制度环境为基础的机制代表了一种合理的理论进路;虽然它解释了绝对地租的历史性产生,但未能解释绝对地租的再生产。因此,本文引入了开发资本家与食利者地主之间的互动,并探讨了绝对地租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三种典型租金即金融租金、知识产权租金和平台租金的形成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杨伟国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2): 28-36.  
    摘要366)      PDF (7012KB)(185)    收藏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从保护劳动者就业权利、创造劳动力需求、促进劳动力供给、优化劳动力供求匹配等方面,全面深入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举措,构建综合性就业政策体系与就业政策评估审计制度,并探索建立基于中国就业实践和就业范式演进规律的更具解释力的新劳动经济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机遇与挑战:AIGC赋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王少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5): 106-116.  
    摘要588)      PDF (7468KB)(375)    收藏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内容生产(AIGC)的迅猛发展,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新契机。AIGC技术基础中内蕴的文图对比预训(CLIP)、可扩散化模型(Diffusion)和反馈强化学习(RLHF)机制,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表里交融、内境与外境多元交互、主体与对象深度交流。与此同时,AIGC赋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新挑战,受结论预设、泛娱乐化和技术滥用的影响,容易固化青年学生的价值偏见、冲击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并引发青年学生的多重风险。应坚持用系统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审视AIGC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发挥AIGC的正向效能,增加有效话语供给以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利用特征关联驱动来形塑青年学生健康品行,重视科技伦理融入并加强青年学生科技伦理教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现代性的超越——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历史启示
    林钊
    教学与研究    2021, 55 (10): 56-64.  
    摘要3148)      PDF (1214KB)(505)    收藏
    “犹太人问题”的核心是犹太人如何在现代性的框架中获得解放,犹太人是作为人还是作为犹太人而获得解放。鲍威尔给出了同化主义的解决路径,要求犹太人和基督徒摒除宗教的特殊性而同化为“人”。针对这个启蒙主义的方案,马克思另辟蹊径,他通过对政治解放的剖析改变了问题的提法,指出犹太人无法在现代性中获得解放,要实现真正的解放必须超越现代性。犹太人在经历政治复国主义和文化复国主义的争论后最终重建以色列,但犹太国的重建并不是解放的实现,因为他们没有走出现代性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历史启示在于,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苦难深重的民族的解放与复兴必须同时获取和扬弃现代性。对于正在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中国人来说,需要谨记犹太人的教训和马克思的教诲,需要在超越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之上谋求中国人的解放和人的解放的统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马克思的文化观及其方法论意涵
    贾丽艳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2): 27-34.  
    摘要39)      PDF (1420KB)(41)    收藏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议题中,文化理论的构建问题首当其冲。马克思并没有提出一个系统完整的文化理论,只是留下一些关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意识、精神生产、精神交往、文化斗争等问题的论述。尽管马克思没有对“文化”下过明确的定义,但是在其相关的论断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个文化观的雏形,而且其中所蕴含的社会认识论原则是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完善的。面对当代社会变革所发生的“文化转向”及其文化矛盾,需要进一步构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回应时代的议题,而马克思的文化观为达成这一目标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论原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如何理解资本二重性——兼论新型政商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张开
    教学与研究    2020, 54 (9): 26-35.  
    摘要666)      PDF (7467KB)(301)    收藏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作为劳动二重性派生范畴的资本二重性: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体现生产力属性;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体现生产关系属性,两个方面构成资本二重性内在矛盾。本文遵循“劳动二重性—资本二重性—资本二重性内在矛盾的创造性转化”的叙述逻辑,尝试给新型政商关系提供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如何理解精神产品的价值问题
    马捷莎
    《教学与研究》    1998, (2): 56-58.  
    摘要894)      PDF (268KB)(1657)    收藏
    讲授精神生产势必要涉及精神产品的价值问题。目前我国研究精神产品价值的文章尚不多见,就现有的文章来看,论者几乎都是用经济学的价值原理来分析精神产品的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19. “资本论”历史典据注释(初稿)
    集士
    《教学与研究》    1959, (1): 50-50.  
    摘要946)      PDF (456KB)(1564)    收藏
    在欧洲的封建主义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脱离了农业,所以从11世纪起,便形成了城市。在封建制度下,城市的中心人物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城市也收留一部分从封建主那里逃跑出来的农奴,这些农奴也从事手工业或商业。当时城市居民向封建主或农民(其中也包括农奴)进行买卖,也对封建主或农民贷放高利贷。但是,城市居民却仍受着封建主的统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
    冯刚, 曹鹤鸣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2): 17-26.  
    摘要75)      PDF (1699KB)(48)    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开。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不同于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原发现代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性,并以其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提供出场语境、锚定建构方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是基于当前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的一个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的自觉过程,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实现现代性的自我确证、明确现代性建构的构成要件及主要向度。最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能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深厚的文化滋养和持续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