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必要性、可行路径与基本原则
    董志勇, 沈博
    2023, 57 (8):  5-17. 
    摘要 ( )   PDF(9044KB) ( )  
    站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起点上,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不仅体现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独特价值和光辉成就,还体现于现代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自我发展对吸纳和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需求。关于传统经济思想中的义利观和系统观的比较分析,则进一步表明有效结合的潜在可行路径:以现实问题为引,结合历史语境和时代精神转译与解读传统思想文化观念,在比较分析中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学在理论和现实层面进行有效对话和融通的潜在空间,力求思想、理论和方法论的延伸和拓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学人应警惕一些错误认识,遵循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立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基本原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习近平关于城市治理重要论述研究
    赵萌琪, 孟凡坤
    2023, 57 (8):  18-29. 
    摘要 ( )   PDF(8651KB) ( )  
    如何在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科学有效的城市治理,是历史、时代、人民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艰难考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城市治理、怎样实现城市治理的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系统完整和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从生成逻辑看,其借鉴与升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城市理论,赓续与延展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经验,反思与回应了新时代城市治理复杂现实;从科学内涵看,其阐明了城市治理的总体目标、价值取向、根本保证和基本规律;从实践路径看,其总结了城市治理的关键场域、必由之路、内在要求、实践方法和全球视野;从价值意蕴看,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城市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我国城市治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贡献了世界城市治理之问的中国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马克思自由联合理论与中国古代和合思想的高度契合与融合创新
    于金富, 陈超然
    2023, 57 (8):  30-39. 
    摘要 ( )   PDF(7121KB) ( )  
    基于“真正共同体”思想的马克思自由联合理论阐明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个人自由与社会联合的两大基本特征,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与社会联合的科学观点。基于“和而不同”理念的中国古代和合思想包含了承认个体差异性、肯定社会和谐性与主张发展融合性等进步理念。马克思自由联合理论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和合思想既具有重要区别又具有内在一致性与高度契合性。因此,我们应当把马克思自由联合理论与中国古代和合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相得益彰、融合创新。一方面努力挖掘与吸收中国古代和合思想,使马克思自由联合理论获得丰富的中华文化滋养,有力推动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自由联合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另一方面,以马克思自由联合理论的真理力量激活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和合思想,使其焕发出蓬勃生机,有力推进当代中国建设自由人联合体的实践创新,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自由人联合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化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对《巴黎手稿》“私有财产”命题的分析性考察
    李世杰
    2023, 57 (8):  40-48. 
    摘要 ( )   PDF(6342KB) ( )  
    马克思思想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至少体现在他在《巴黎手稿》中对“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必然结果”这一命题的论述及其后续思想之中。在对这一命题的论证过程中,马克思提出的某些本体论思想仍然在原则上适用于其晚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方法论上,马克思这一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在于没有像其晚期那样严格区分“具体”和“抽象”,并根据具体的私有财产事实得出一个抽象的私有财产概念;但他对异化劳动起源的追溯已经包含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而这对于理解后来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前对《资本论》及其他政治经济学批判文本进行哲学阅读的语境下,马克思早期思想尤其是《巴黎手稿》中的异化理论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与马克思的主体性革命——从“异化劳动”“感性实践”到“全面生产”的概念嬗变
    苏红豆
    2023, 57 (8):  49-56. 
    摘要 ( )   PDF(5586KB) ( )  
    从《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通过主体性革命,以“实践主体”取代“认知主体”,把握到主体与客体在感性实践活动中的相互生成关系,有效克服了近代主体性哲学中的主客体二分困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与主体性革命的完成包含了从“异化劳动”“感性实践”到“全面生产”三个理论环节,形成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演进逻辑。其核心是借由对实践概念的“劳动—生产”化重构,将劳动概念中的自我意识原则与生产概念中的物质第一性原则相统一,进而打通了哲学批判和社会历史批判的理论关节,实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主体向度和客观向度的辩证统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统一性、差异性与长期性
    洪功翔
    2023, 57 (8):  57-67. 
    摘要 ( )   PDF(7632KB) ( )  
    深刻理解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统一性、差异性与长期性,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统一性的理论基础是共生发展,现实条件是政策的一以贯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政策内涵是有差异的,尤其是要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是权宜之计,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共产党宣言》辨析社会思潮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当代价值
    韩海涛, 陈月
    2023, 57 (8):  68-80. 
    摘要 ( )   PDF(9375KB) ( )  
    《共产党宣言》既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著作,也是研究和辨析社会思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范本。《共产党宣言》以唯物史观为理论起点和逻辑主线,阐明了科学辨析社会思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思想文化领域始终面临着批判资产阶级文化的历史任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揭示了“两个必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表现和社会思潮的历史命运,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形形色色的所谓“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全面辨析和批判,阐明了实现“两个彻底决裂”的途径和条件。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辨析社会思潮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于深刻把握世界历史进程中社会思潮运行规律和演进趋势,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性观念的历史变迁
    吴文珑
    2023, 57 (8):  81-89. 
    摘要 ( )   PDF(6324KB) ( )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有关党性的理解和表述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观念初步形成,党的阶级性作为党性的核心内涵被重点阐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党性的言说重心发生改变,群众观念和实事求是精神成为共产党人诠释党性的中心内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组织纪律建设和思想观念塑造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从而使其党性观念进一步延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观念实现创造性发展。梳理、考察中国共产党党性观念的历史变迁,对于人们正确理解党性内涵、澄清模糊认识,以及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英国学派的国际组织研究:一种理论取向变化的视角
    张强
    2023, 57 (8):  90-98. 
    摘要 ( )   PDF(6451KB) ( )  
    迄今为止,在英国学派的理论取向变化中,存在经典英国学派、社会连带主义转向、地区转向和实践转向四种国际组织研究进路。英国学派的不同理论取向始终围绕国际组织是否具备国际社会制度属性以及国际组织与国际社会制度关系两大主题对国际组织展开研究。经典英国学派的理论取向,决定了国际组织不具备国际社会制度属性,但国际组织对国际社会制度发挥作用产生影响;社会连带主义转向依然未承认国际组织的国际社会制度属性,但将国际组织视为人权制度化的工具;地区转向将国际组织视为国际社会的次级制度,认为首要制度与国际组织之间存在有条件的单向关系;实践转向继承了国际组织的次级制度属性,提出首要制度与国际组织之间存在辩证的互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主义:一项研究议程
    黄真, 孙彦哲
    2023, 57 (8):  99-114. 
    摘要 ( )   PDF(11955KB) ( )  
    本文从概念界定、本质特征、现实挑战和建构路径四方面对西方多边主义研究进行述评,并将中国多边主义的研究历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初探西方概念以及中国多边外交实践(2000—2005年)、辨析美欧多边主义政策机制(2006—2012年)、服务中国多边主义外交实践(2013年至今)。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同时,学界也存在着比较研究有待深入、研究对象稍显单一、相对重实践轻理论、相对重赞扬轻反思的不足。为了促使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主义形成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双重效用的研究议程,有必要从时代背景、核心要义、鲜明特征、价值取向、政策意涵、重大意义六个维度进行探讨和分析,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主义的研究议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