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联系教学实践研读《邓小平文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搞好政治理论课教学
    1984, (3):  2-10.  DOI:
    摘要 ( )   PDF(1234KB) ( )  
    近些年来,我们在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下,继承我党我军政治思想教育的光荣传统,注意汲取军内外院校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摸索搞好新时期政治理论教育的规律,努力改进自己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做到了:从调查研究入手,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紧密联系实际,坚持理论灌输,促进学员的思想转化,注重教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们汇报一些初步的体会,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者之声与报道
    哲学原理教学亟需改革
    周建发
    1984, (3):  11-14.  DOI:
    摘要 ( )   PDF(834KB) ( )  
    高等学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以下简称《原理》),由于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使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对此,教育部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为了推进《原理》课的教学改革,应当就其教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最后由领导部门制定改革方案付诸实施,使《原理》课的教学,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授参考
    论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
    恽希良
    1984, (3):  13-18.  DOI:
    摘要 ( )   PDF(843KB) ( )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立的经济。市场经济建筑在生产社会化和私有制基础上。生产社会化使部门、地区、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生产愈来愈强烈地要求按比例地发展。而资本主义私有制阻挠这种要求的实现,社会生产过程没有统一的社会控制,处于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计划经济建筑在生产社会化和公有制基础上。千万个企业的个别生产过程汇成的社会生产过程,在统一的社会控制下发展着,社会生产处于计划管理的状态。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刘恩钊
    1984, (3):  19-22.  DOI:
    摘要 ( )   PDF(642KB) ( )  
    如何认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是正确理解这一规律的一个极重要方面,这里仅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怎样认识计划规律是社会主义的特有规律要讲清计划规律是社会主义的特有规律,首先要分清它同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这个生产的一般规律的区别和联系。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是由生产力、社会分工的发展决定的,因而是存在于各个社会经济形态之中的生产一般规律。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这个生产一般规律,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通过不同的特殊形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比例分配劳动规律的表现形式也是客观规律
    李家祥
    1984, (3):  22-23.  DOI:
    摘要 ( )   PDF(376KB) ( )  
    社会主义经济中客观上是否存在着一条有计划发展的规律,这在我国经济学界有着长期争论,也是近几年经济体制改革中所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薛英同志在《国民经济计划要以按比例发展规律为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一文中阐述了否定的意见。我认为该文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基础》一文否定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论据之一是:按比例发展是经济规律,而有计划发展只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因而不是规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重点的设想
    王建初
    1984, (3):  24-27.  DOI:
    摘要 ( )   PDF(521KB) (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新引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健康发展的轨道。关于三中全会的教学,我认为应当充分阐明这一根本性的论断,着重讲三个问题。一、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而不是粉碎“四人帮” 1976年10月,党中央政治局,依靠人民的支持,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这确实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它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系教学实践研读《邓小平文选》
    学习《邓小平文选》改进和提高哲学教学
    肖明, 李秀林
    1984, (3):  28-34.  DOI:
    摘要 ( )   PDF(1464KB) ( )  
    《邓小平文选》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它虽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但却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其中每一篇讲话或谈话,总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单纯的就事论事,对每一个问题都是讲清道理,做充分的理论分析;所讲的道理都很实际,对问题的分析总是建立在坚实可靠的事实的基础上。理论和实际结合得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真正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既可以用它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充实哲学教学内容,又为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改造哲学课的教风和学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范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部分
    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思想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
    马绍孟
    1984, (3):  33-38.  DOI:
    摘要 ( )   PDF(1264KB) ( )  
    毛泽东同志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简要明确地概括为“事实求是”。所谓实事求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说法:“‘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同志把实事求是看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作风和态度,是无产阶级党性的表现。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和捍卫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思想。他在新时期指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总结了群众的新鲜经验,集中了全党的集体智慧,进一步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邓小平文选》就是他在这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光辉结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潮辨析
    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
    彭湘福
    1984, (3):  39-44.  DOI:
    摘要 ( )   PDF(972KB) ( )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社会,也就存在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们就在力求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作出说明。把人说成社会的动物,这是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也不乏关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论述。许多思想家常常论及公和私、匹夫和天下的关系,如“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从一定意义说,所谓“公”、“天下”,就是讲社会,所谓“私”、“匹夫”,就是讲个人。人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是有所不同的,是不可能超越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只能是客观历史状况的相应的反映;即使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由于人们观察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难点试析
    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陈瑞莲
    1984, (3):  45-48.  DOI:
    摘要 ( )   PDF(786KB) ( )  
    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教学中,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说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任何国家的社会形态,都必须严格按照五种经济制度更替的顺序进行。而中国未经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就进入社会主义,这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这种看法是只承认普遍性,否认特殊性,把普遍规律绝对化的表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部分
    应当具体地历史地评价德国党左派在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斗争中的作用
    任大奎
    1984, (3):  49-51.  DOI:
    摘要 ( )   PDF(840KB) ( )  
    德国社会民主党曾经是第二国际时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有威望、最有影响的党。后来由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泛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它堕落成为帝国主义的走卒。在德国党蜕化为修正主义政党的过程中,以罗莎·卢森堡、奥古斯都·倍倍尔、卡尔·李卜克内西等为代表的左派同伯恩施坦一伙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左派的斗争未能阻止修正主义取得暂时的胜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略论卢森堡和列宁在民族问题上的争论
    刘祖熙
    1984, (3):  52-58.  DOI:
    摘要 ( )   PDF(2025KB) ( )  
    从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罗莎·卢森堡及其理论表现出极大兴趣,出现了“卢森堡热”,撰写了许多论文和专著。在这些西方学者中,有不少是致力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和进步学者,但也有不少是从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反共立场出发的反动学者。对于他们的著作,我们要加以分析和鉴别。我们对卢森堡的重新评价,应当实事求是,不能把卢森堡的一些已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理论,也看作是正确的。本文试图对卢森堡和列宁围绕民族问题展开的长期争论,作一番历史考察,剖析卢森堡和列宁在民族问题上的分歧,对卢森堡的民族理论作出评价,从而进一步理解列宁民族理论的伟大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备课札记
    “五四”研究断想
    彭明
    1984, (3):  59-64.  DOI:
    摘要 ( )   PDF(1911KB) ( )  
    冬去春来,物转星移,已是五四运动六十五周年了。“五四”年年讲,今年又该讲些什么,使当代青年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呢? 一五四运动是一个爱国运动,又是一个文化运动。爱国运动爆发在1919年,而文化运动在“五四”前四年,即1915年,就以《青年》(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的创刊为标志而兴起了。当时的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青年》杂志的创办人陈独秀,是以法国的启蒙运动为模式的,他想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走完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法国启蒙运动的路程。《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理论动态和学术观点评介
    西方消费经济学持久收入假定与生命周期假定说评述
    厉以宁
    1984, (3):  65-68.  DOI:
    摘要 ( )   PDF(1156KB) ( )  
    在西方消费经济学中,持久收入假定和生命周期假定都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有关收入与消费之间关系的学说。它们都是对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的一种修正,也都不同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出现的相对收入假定。它们和相对收入假定的区别在于:它们不是把人们的消费支出同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联系起来,也不是强调人们的消费支出同周围的人的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而是用人们的长期收入(未来收入)来分析人们的现期消费支出的变化。持久收入假定的提出者是密尔顿·弗里德曼,生命周期假定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莫迪利安尼。这两种有关收入与消费相互关系的假定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但从本质上说,它们都是曲解资本主义条件下消费的性质及其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消费经济学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来稿摘编
    略论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卢找律
    1984, (3):  69-70.  DOI:
    摘要 ( )   PDF(385KB) ( )  
    我认为“物质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这类常见的提法,不适于表述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基本原理。一方面,这类提法使得人们把运动着的物质理解为它本身并不具有时间和空间形式,只是占据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它只是在既定时间和空间之中存在和运动,而不是在自身的存在和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时间的持续和空间的广延特性。简言之,本身无时空之物在时空之中,占据了一部分时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度和关节点是一回事吗?
    金光俊
    1984, (3):  70-72.  DOI:
    摘要 ( )   PDF(665KB) ( )  
    黑格尔曾认为,“度是有质的定最”。也就是说,度既不是单纯的质,也不是单纯的量,而是“质与量的统一”。黑格尔在《逻辑学》中,还谈到了度和关节点的关系,“在这种量变中,出现了一个点,在那个点上,质也将改变,定量表明自己在特殊化,以致改变了的量的比率转化为一个尺度,因而转化为一种新质、一个新的某物”。黑格尔在上面讲的“点”,即我们常说的“关节点”,他有时还把它称之为“极点”、“交错点”、“尺度交错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者之声与报道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与历史唯物主义教学
    王箴禹
    1984, (3):  71-73.  DOI:
    摘要 ( )   PDF(770KB) ( )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部、北京哲学会、北京高校哲学教学协会,前不久邀集三十多所院校哲学教师,座谈结合胡乔木同志的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讲好历史唯物主义的体会,发言的同志就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讲授要点等方面交流了经验。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概述于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与资料
    关于计划经济问题讨论的部分情况
    屈真
    1984, (3):  73-77.  DOI:
    摘要 ( )   PDF(1006KB) ( )  
    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问题,在近几年的讨论中,有各种不同的提法。十二大和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以后,统一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但对怎样理解这一原则,仍有不同看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讨论情况简介
    陈秀山
    1984, (3):  78-81.  DOI:
    摘要 ( )   PDF(653KB) ( )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核心和最集中的体现。如何认识我国现存的各种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地位,建立适合我国现有生产力状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这是经济改革中首先遇到并且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近几年来,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问题进行了几次大的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