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当代中国与世界
    百年变局下中国与世界的复合生态关系及中国的责任担当
    李慧明
    2021, 55 (9):  5-17. 
    摘要 ( )   PDF(9533KB) ( )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来看,百年变局是传统发展范式危机以及与之相应的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地球已经进入一个由人类主导的人类世,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地球系统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鉴于中国本身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中国与世界在物质互通、制度互构和理念互融几个层面已经形成日益深入的复合生态关系,中国已经成为影响并重塑世界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性力量。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转型肩负着四重使命:为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广大后发的发展中国家探寻新发展道路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拓展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推动全球性绿色发展潮流和低碳转型作出中国的贡献,推动世界向低碳或零碳经济模式转型;通过自身的成功发展转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新型世界秩序注入强大动力。中国实现这些使命也面临着来自内部高煤炭的能源结构、经济增长的刚性需要,以及来自外部的美欧联合限制中国科技创新、“逆全球化”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现实主义政治回归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必须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出发,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当前的全球“碳中和”潮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中西方政策扩散比较研究
    黄燕芬, 田盛丹, 张超
    2021, 55 (9):  18-31. 
    摘要 ( )   PDF(10584KB) ( )  
    政策扩散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国家治理为政策扩散提供了基本情景,但现有文献缺乏国家治理视角下中西方政策扩散的比较研究。鉴于此,本文首先阐释了国家治理视角的基本内涵,在总结体制稳态的西方和渐进改革的中国在政治形态、治理架构和制度体系主要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政策扩散比较研究的分析框架,进而对中西方政策扩散模式、机制和动力三方面进行对比,并探讨了其内在原因。本文总结出中国政策扩散实践的三点基本经验,分别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服务深化改革大局和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而提出政策扩散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可以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与政策扩散的关系、府际关系的变迁及其对政策扩散机制的影响、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优化与政策扩散新动力三个方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历史演进与民主形式的嬗变——基于马克思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的考察
    马梦菲
    2021, 55 (9):  32-40. 
    摘要 ( )   PDF(6805KB) ( )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揭示了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变化,以此作为逻辑线索考察民主形式的嬗变过程,可获得如下的历史图景: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中,个人与共同体处于直接统一的状态,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雅典民主制开创了直接参与的民主实现形式;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与共同体相互分离,民主政治蓬勃发展起来并以选举代议为主要实现形式;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个人与共同体将会实现辩证统一,民主将会失去其政治属性,真正成为人民自我管理的手段。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形式则为这种民主理想提供了现实雏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文化自信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张传开, 单传友
    2021, 55 (9):  41-47. 
    摘要 ( )   PDF(5632KB) ( )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并不仅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不同,理论自信的内核是意识形态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核是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这既源于文化价值观渗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选择中,也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建立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上,还源于文化价值观自信的力量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文化自信决非文化决定论,也不意味着走向文化复古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前沿
    对新卡莱茨基增长体制理论的反思: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视角
    赵峰, 田佳禾, 段雨晨
    2021, 55 (9):  48-61. 
    摘要 ( )   PDF(10309KB) ( )  
    新卡莱茨基模型继承了马克思、凯恩斯和卡莱茨基等人的思想,认为投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动态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投资决策函数不同形式的讨论,该理论构建了工资拉动型和利润拉动型的经济增长体制分析框架,成为当前西方异端经济学研究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重要范式,在经验研究上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出发,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卡莱茨基增长体制模型存在的理论缺陷:(1)“斯密教条”的思想遗留;(2)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对收入分配的制约;(3)技术进步与经济新长波的形成。我们认为新卡莱茨基模型片面强调经济中需求侧的因素,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供给侧的作用,使其在解释长期增长上遭遇到了一定的限制。即使通过一些经验结论将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关联起来,也缺乏准确刻画经济长期变化的理论基础。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我们需要从理论的高度正确地辨析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在政策上坚持采用以供给侧为主、需求侧为辅的政策组合,双向发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超越资本逻辑全球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帝国主义”为分析视角
    户晓坤
    2021, 55 (9):  62-72. 
    摘要 ( )   PDF(7433KB) ( )  
    资本逻辑全球化构成了理解和把握现代世界秩序与国际关系本质的理论前提和现实基础。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以民族国家中心为视角、基于竞争性国家资本分析框架勾画了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复杂矛盾及其转化趋势。21世纪帝国主义理论的不同阐释路径进一步揭示了金融资本霸权主导下世界体系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与权力主体分化,从不同角度呈现出隐匿于新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与权利体系表象之下的实际权力冲突。本文将20世纪以来帝国主义性质及其演化置于资本逻辑全球化的动态结构之中,以“世界市场构成资本运动的前提和结果”为出发点,揭示超越资本逻辑全球化的可能趋势如何从自身内在冲突中产生出来,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形态,阐明以和平主义为前提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与新型国际关系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学前沿
    人类命运视域下的共同体构建新探
    于颖, 钟明华
    2021, 55 (9):  73-82. 
    摘要 ( )   PDF(6980KB) (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不仅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旨归。通过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人类—人类命运—自由人联合体”的“解放逻辑”,并依此探寻实现人类命运终极样态的现实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解放逻辑”。在厘清“人类”“命运”“人类命运”等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进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物质武器”与“精神武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相关论断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解析
    李忠军, 杨科
    2021, 55 (9):  83-90. 
    摘要 ( )   PDF(5894KB) ( )  
    马克思关于“物质武器”与“精神武器”的经典论断,不仅准确界定了二者的本质内涵,充分彰显了哲学与无产阶级对于实现人类解放的重要意义,而且彻底厘清了哲学与无产阶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为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找到了精神指引与现实支撑。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这一基本原理为指导,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充分发挥理论武装的核心功能,不断坚定实现人的解放的价值追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现新时代的“物质武器”与“精神武器”的辩证统一,不断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境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问题及实现路径
    石岩, 王学俭
    2021, 55 (9):  91-99. 
    摘要 ( )   PDF(6832KB) ( )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要在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深化其价值意蕴、核心问题和建设路径研究。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认识差异较大、课程体系欠缺、方法选择困难、协同运行不畅、教师主体缺位、管理权责不晰等问题。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需要在树牢育人理念、建构育人格局、优化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打通协同渠道、锻造教师队伍、健全管理体系等方面系统推进,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差异性一体化:欧洲一体化研究的新进展
    陈洁
    2021, 55 (9):  100-112. 
    摘要 ( )   PDF(9316KB) ( )  
    差异性一体化研究已经成为欧洲一体化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差异性一体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此后相关研究逐渐增加并在近年步入兴盛。差异性一体化研究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学理背景,即差异性一体化在欧盟法律中逐渐制度化;差异性一体化政策实践不断增加;传统欧洲一体化理论对一体化中新问题的解释力不足。差异性一体化研究带来了欧洲一体化研究思路的转变,并为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一体化进程提出了新的研究议题。然而,差异性一体化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仍然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表现为学术界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以及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