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专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逻辑和理论逻辑探索
    顾海良
    2013, 47 (10):  5-12.  DOI:
    摘要 ( )   PDF(1573KB) ( )  
    马克思对历史回溯方法的说明,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科学社会主义思潮、运动和制度及其主题的演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三位一体”和“三总”的内在统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命题展开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结为一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刻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内在统一的核心和主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及方法运用上的深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论政府信任的结构与功能
    张成福, 边晓慧
    2013, 47 (10):  13-21.  DOI:
    摘要 ( )   PDF(1713KB) ( )  
    信任是公民与政府关系的核心。把握政府信任的现代内涵,应当超越仅仅将政府信任视为一种心理状态、态度选择和评估结果的静态视角,而真正凸显政府信任作为公民与政府交往关系的本质及其互动建构的过程。基于互动特征、公民导向与行动过程的视角,政府信任的结构可以区分为制度信任和个体信任、感性信任和理性信任、绩效信任和过程信任。政府信任的功能体现了信任作为政府治理的价值和工具所具有的积极效应,本文将政府信任的功能界定为:合法性功能、秩序建构功能、治理简化功能和民主发展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社会矛盾特征比较研究
    吴忠民
    2013, 47 (10):  22-30.  DOI:
    摘要 ( )   PDF(1822KB) ( )  
    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这样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当中,社会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社会矛盾角度看,在传统社会,社会矛盾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小,而在现代社会,社会矛盾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大;从基本根源的角度看,在传统社会,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在于土地问题,而在现代社会,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在于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的保障问题;从严重的社会矛盾表现方式的角度看,在传统社会,严重的社会矛盾容易通过一些相对激烈对抗的,有时甚至是流血、残暴的冲突方式表现出来,而在现代社会,严重的社会矛盾一般很少通过激烈对抗的、流血的方式表现出来;从社会矛盾化解能力的角度看,传统社会对社会矛盾尤其是对严重的社会矛盾的化解能力相对偏弱,而现代社会对于社会矛盾则有着较强的化解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
    金融工具作用问题的思考
    邱兆祥, 安世友
    2013, 47 (10):  31-36.  DOI:
    摘要 ( )   PDF(1313KB) ( )  
    新型城镇化建设在解决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金融是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而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十分薄弱,金融的规模、结构、机制和市场环境均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笔者认为,金融业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整的路径应该是“规模扩张→结构调整→机制完善→市场选择”,只有按照这样的路径制定相关政策,才能有效地发挥金融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工具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马克思的理性主义国家观及其法的正义批判
    张文喜
    2013, 47 (10):  37-44.  DOI:
    摘要 ( )   PDF(1660KB) ( )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文本。长期以来,在法哲学的特定领域,我们考察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有意在伦理意义上将国家神圣化进行批判及其私人利益与国家理性之间的冲突。由此呈现马克思所说的关于物质利益问题的“苦恼的疑问”,但这个疑问的进一步和具体规定是穷人的需要与富人的财产诉求的冲突。国家在法理上无法整合穷人的习惯法与贵族的习惯法所包含的内容。问题的暂时解决并不取决于为穷人的需要在法理正义上的批判,而取决于这个疑问所必然展现出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逻辑展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前沿
    危机理论史简介(上)
    安瓦尔·谢克
    2013, 47 (10):  45-56.  DOI:
    摘要 ( )   PDF(2560KB) ( )  
    本文旨在介绍和分析历史上出现的关于危机问题的基本观点。作者认为,对再生产和对危机的分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对再生产有三种基本分析思路。第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能够自动实现再生产,自由放任主义传统和右翼凯恩斯传统持这种观点。前者的商业周期理论认为,危机总是置身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正常进程之外;后者将危机归因于一系列的“政策”失误,只要适当的政府调节就可应对。第二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受有效需求不足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自我扩张,它需要一些外部需求的支持。与之相联系的是保守和激进的消费不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消费不足和比例失调理论。最后一种观点认为,尽管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自我扩张,但积累过程加深了积累所基于的内部矛盾,直到最终爆发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限制在其内部。这种分析几乎是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包括“利润率下降”和“利润挤压”这两种对危机的解释。作者最后总结了危机理论史暗含的三条教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破除新古典经济效率的迷思 ——“经济剩余”范型的方法论批判
    王生升
    2013, 47 (10):  57-66.  DOI:
    摘要 ( )   PDF(2210KB) ( )  
    以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来衡量市场经济的效率,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范型。根据这一范型,自发的市场均衡是效率最优和利益和谐的叠加状态,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任务就在于如何推动现实经济向这一理想状态不断逼近。然而,“经济剩余”范型依赖于四个有历史局限性的方法论原则,即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形式逻辑推理原则、和谐均衡分析原则、理论检验绝对免疫原则。“经济剩余”范型无助于我们评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真实效率,其真正功能在于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供辩护,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与世界
    金融危机后的中美实力对比分析
    约瑟夫·奈
    2013, 47 (10):  67-76.  DOI:
    摘要 ( )   PDF(2232KB) ( )  
    当金融危机对“华尔街模式”及其软实力造成巨大损失之时,中国的软实力正逐步增强,由此引发了国际社会关于中美软实力对比的诸多预测。面对这些预测,我们应当从短期敏感性和长期脆弱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由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所决定的国家间的实力对比。中国的崛起并非意味着战争,中美双方不仅希望维持两国在实力上的非对称性平衡,同时也认识到合作将会比凌驾于他国之上更好地展现软实力,合作是两国双赢的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左翼
    学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闫方洁
    2013, 47 (10):  77-84.  DOI:
    摘要 ( )   PDF(1686KB) ( )  
    纵观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左翼学者对待历史唯物主义迥然不同的态度和观点,可以归纳出五种历史唯物主义观。哈贝马斯在哲学反思中展开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并试图创立基于交往行为的社会进化新理论。柯亨、罗默、埃尔斯特等人将历史唯物主义看作关乎事实的科学,并尝试运用分析哲学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微观方法基础。奥康纳、福斯特等人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是生态唯物主义,全面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维度。詹姆逊、阿格里塔、哈维等人创造性地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中。鲍德里亚、拉克劳、墨菲等人从后现代主义出发,全面质疑并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语言意义阐释人之本性
    ——查尔斯·泰勒社群主义思想的诠释学基础研究
    尹金萍
    2013, 47 (10):  85-90.  DOI:
    摘要 ( )   PDF(1133KB) ( )  
    查尔斯· 泰勒立足于诠释学视角,强调人存在的本体论特征,对传统的自然科学及其背后潜在的认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把自我理解为语言的动物,理解为文化共同体对话网络之中的存在。正是这种诠释学的背景和理解人的存在的方式,奠定了泰勒的社群优先于自我的社群主义思想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评述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回顾与前瞻
    张智
    2013, 47 (10):  91-99.  DOI:
    摘要 ( )   PDF(1894KB) ( )  
    社会主义价值及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兴起,根源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的需要。近年来,在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学术氛围中,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特征、源流历程、地位功能、凝练表述和培育践行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省思前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的价值合理性,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点理据、比较优势、凝练概括和微观培植,将是今后的理论生长点和创新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全球政治中的对话
    ——吉登斯的对话民主理论探析
    郑少东
    2013, 47 (10):  100-106.  DOI:
    摘要 ( )   PDF(1504KB) ( )  
    随着情感民主的推进、权威系统对官僚等级制的逐步取代、社会运动和自助团体的发展以及全球性民主的浮现,吉登斯提出,无论是个人、集体、组织还是国家之间都可以通过公共场合进行对话,以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形成政策和行为。作为解决不同价值和不同生活方式之间冲突的最佳方法,对话民主建立在可信性的基础之上,由融汇之爱—纯粹关系—情感民主推进而来,很好地激发那些不同于国家层面上的政治形式的凸显,是一种实现全球性团结的手段,是协商民主在全球治理层面的一种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挑战与应对
    吴瑞财
    2013, 47 (10):  107-112.  DOI:
    摘要 ( )   PDF(1255KB) ( )  
    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危机的核心在于公民身份与民族认同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近年来,中文学术界在梳理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维系论”与“切割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理论建构意义的“匹配论”。本文在“匹配论”的基础上,提出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危机必须“双面出击”:既致力于归属性国家认同的培育也致力于赞同性国家认同的获得,从而合力完成一个国家共同体的“想象”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