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中国的“日耳曼”式发展道路(上)——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研究
    韩立新
    2011, (1):  5-17.  DOI:
    摘要 ( )   PDF(4166KB) ( )  
    马克思在1857-1858年所撰写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中,曾明确地提出过一个有别于他的"晚年构想"的世界历史理论,即人类社会要经过"共同体--市民社会--未来共同体"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在"本源共同体"的三种类型即亚细亚、古典古代和日耳曼当中,只有日耳曼才能必然地走向市民社会,而亚细亚则根本无法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这一转变。但是,1978年以后中国已经内发地出现了"劳动和所有的分离"等日耳曼式的因素,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当代中国正在走着一条日耳曼式的发展道路。因此,现阶段我们需要将"中国的发展道路"的解释框架从马克思的"晚年构想"转移到《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上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德、英、美等国学者对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的误解
    胡为雄
    2011, (1):  18-26.  DOI:
    摘要 ( )   PDF(2878KB) ( )  
    德、英、美等国的学者未系统研究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未全面把握马克思的上层建筑这个比喻性概念的丰富内涵,它包括思想、观念,政治结构、政治权力及政治行为,信用与虚拟资本等喻义。这些学者也未弄清上层建筑概念曾发生从思想观念到政治结构等的转移变化。德国学者中,柯尔希纳等对上层建筑所下的定义有失精确,哈贝马斯甚至认为在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再不适用于社会和国家的分析。英国学者莱尔因认为存在"反映论的发展与基础-上层建筑的比喻缠结在一起"的难题。美国学者麦克莫策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划分模糊不清,杰姆逊则认为马克思对基础和上层建筑经典式的区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得不能令人满意。这些学者中有人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政治的新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复杂情况来否定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企图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没有建树反而混淆了问题。由于上层建筑是一比喻性概念,它引起人们的误解和争论在所难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中国奇迹下的资本奇迹——对中国资本市场20年发展的解读
    胡海峰, 孙飞
    2011, (1):  27-34.  DOI:
    摘要 ( )   PDF(2072KB) ( )  
    中国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不仅创造了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史的奇迹,而且也成为推动中国奇迹产生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大国之路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过去20年发展奇迹进行全面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前进的运动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螺旋式上升与波浪式前进的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质量理论:检视中国福利改革的新视角
    韩克庆
    2011, (1):  35-41.  DOI:
    摘要 ( )   PDF(1158KB) ( )  
    社会质量在中国仍然是一个不为学界普遍认可甚至为公众所熟知的概念,它在中国和欧洲有着不同的语境。社会质量理论的出现,以及相应的欧洲社会模式的转向,无疑会影响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社会福利建设。从社会质量这一理论视角出发,中国福利改革的主要议题是:(1)经济发展是提升社会质量的主要途径;(2)政治民主是社会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3)市民社会的培育是提升社会质量的重要方面;(4)社会质量离不开机会平等。社会质量理论及其倡导的社会发展路径,提供了福利世界的另一种模式,使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中国社会福利改革与社会发展的目标走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特征与前景
    熊光清
    2011, (1):  42-47.  DOI:
    摘要 ( )   PDF(1292KB) ( )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随着中国网络媒介的发展、网民数量的激增和网络舆论空间的生成,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开始兴起并成长起来。当前,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感,与现实政治过程的互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国家的主导作用明显。从发展前景看,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独立性会增强,并会不断走向理性和成熟,同时,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会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前沿
    私有化与国有化:理论与现实
    朱安东
    2011, (1):  48-55.  DOI:
    摘要 ( )   PDF(2714KB) ( )  
    私有化在上个世纪后20年里曾经席卷全球,国有企业低效论是其理论支撑。但是,国有企业低效论不仅在理论上缺乏说服力,也缺乏数据支持。各国私有化后所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更是提醒我们,私有制的优越性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夸大了。近年来在多个国家出现的国有化浪潮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国有化可能也是解决一些社会经济问题的良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与世界
    经济外交的兴起:内涵、机制与趋势
    赵可金
    2011, (1):  56-62.  DOI:
    摘要 ( )   PDF(1375KB) ( )  
    经济外交是全球化时代外交发展的新形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经济外交内涵的理解仍然十分模糊,仅仅宽泛地理解为外交与经济的结合。事实上,经济外交必须严格限定其范围,才能汇入一个国家的外交体系中,不至于与外交系统发生冲撞而造成严重后果。从严格的经济外交内涵出发,经济外交仅仅包括对外援助、经济合作和经济制裁三种形式。从世界经济政治化和国际政治经济化的双重趋势出发,经济外交在未来还将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安全化路径分析与治理体系构建
    李志斐
    2011, (1):  63-70.  DOI:
    摘要 ( )   PDF(1885KB) ( )  
    环境安全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复合体。环境问题之所以演变成安全问题主要是经过三条安全化路径:环境问题与传统安全要素的结合;环境问题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基础产生影响;用安全概念分析宏观意义上的自然环境要素。基于环境安全化对人类社会安全与发展会形成重大影响和现实威胁,人类社会日益重视在多层面构筑环境安全治理体系以实现环境问题的"非安全化",在国家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国家环境安全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在地区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地区环境合作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在全球层面,主要表现为一个包含多元内容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潮评介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转变
    聂辉华
    2011, (1):  71-78.  DOI:
    摘要 ( )   PDF(1497KB) ( )  
    本文概括了第一代不完全契约理论存在的三个问题:理论基础不坚实,过于依赖专用性投资,难以解释授权问题。具体地,本文介绍了国际经济学界关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基础的争论。这些挑战导致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因素的引入,从而初步构建了以参照点效应为基础的第二代不完全契约理论。作者展望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研究议题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
    “公民教育”与“民族国家”诉求——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民教育观为分析对象
    暨爱民
    2011, (1):  79-85.  DOI:
    摘要 ( )   PDF(2587KB) ( )  
    近代欧美与中国的公民教育经验均显示,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一开始就包含着民族政治观的具体要求,即按照民族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塑造自己的国民。在民族国家的历史要求与政治逻辑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民教育观,在表达民族富强的心理期待的同时,又反映了他们一种普遍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影像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
    耿化敏
    2011, (1):  86-90.  DOI:
    摘要 ( )   PDF(2171KB) ( )  
    影像是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更新教学方式的有效手段。其教学价值主要体现为帮助学生摆脱对历史教科书的依赖,恢复历史应有的趣味性,丰富认识历史问题的视角,进而为建立多元性的历史解释框架提供可能性。在具体操作的层面上,影像教学一般应遵循数量与质量相统一、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增强师生的互动性等原则。紧密结合专题教学,认真回应课堂提出的历史的断裂性与延续性、各种社会思潮的渗透、反映"整体的历史"等突出的问题,是完善影像教学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走向历史的深处——陈先达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沈江平
    2011, (1):  91-93.  DOI:
    摘要 ( )   PDF(568KB) ( )  
    2010年10月14日,"走向历史的深处--陈先达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发来贺电,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莅临致辞,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媒体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及部分学生出席,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主持会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观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小凤, 朱会莉
    2011, (1):  94-96.  DOI:
    摘要 ( )   PDF(648KB) ( )  
    2010年10月28-30日,"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观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夏威夷大学教育学院协办,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5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