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2024年, 第5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16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三重维度
何虎生
2024, 58 (10):  5-17. 
摘要 ( )   PDF(10384KB) (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可以从三重维度来把握:从生成逻辑来看,这一重要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从核心内容来看,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怎样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价值意蕴来看,这一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了统战工作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场”逻辑的辩证分析
种鹃, 邱耕田
2024, 58 (10):  18-26. 
摘要 ( )   PDF(6691KB) (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在承认个性的前提下对各民族共性的把握与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准确把握其意涵,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一方面,要看到不同民族间的多样性、差异性即个性;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不同民族间的统一性、共同性即共性。从民族间个性和共性辩证关系原理来看,个性包含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基础,共性统摄和支配着个性;个性是客观存在,共性是主流和历史趋势。各民族间的共性又通过共生、共识、共行、共利和共情加以体现和实现。其中,共生促成了共识,共识指向了共行,共行实现着共利,共利产生了共情,共利和共情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维护、巩固着共生、共识和共行。这“五共”的统一,共同支撑和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共”逻辑视阈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共性和个性、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实然和应然、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本期专题: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增强教育强国的思政引领力
特邀主持人项久雨
2024, 58 (10):  27-27. 
摘要 ( )   PDF(5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阐释
项久雨
2024, 58 (10):  28-36. 
摘要 ( )   PDF(6968KB) ( )  
历经40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了具有独立形态的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孕育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母体,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论升华,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集体探索的产物。从结构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由概念层、论断层、原理层、范式层四个部分组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知识演进的谱系脉络。从类型上看,综合研究、专题研究、历史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出这一知识体系的基础属性与实践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真”,以文明价值、国家价值、社会价值、个体价值为主要表现的“善”,以及知识体系内在结构层次所反映出的“美”的有机统一整体,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为全面提升“思政引领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知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
卢岚
2024, 58 (10):  37-45. 
摘要 ( )   PDF(7119KB) ( )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要求,是增强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的实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反思和超越西方知识、盘活传统教化智慧、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的基础上,从知识的传承、引进走向建构与升华的过程。将比较研究作为重要方法论,从历时性的纵剖面展开,通过链接传统与现代,全方位、多角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独特性,在横断面上对中外知识体系进行比较,萃取其经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性,进而通过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议题设置与重构新的知识结构呈现方式,夯实其知识体系底座,激活其原创性与独立性,延展其生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进路
潘一坡
2024, 58 (10):  46-54. 
摘要 ( )   PDF(6755KB) ( )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趋于成熟、知识积累取得进展、知识形态逐步定型的时代产物,根源于主客观条件的演变。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变革、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更新,形塑了特定的问题域,成为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所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结构渐进演变,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应力求以学理型知识阐释时代变革,以哲理型知识反映时代精神,以道理型知识培育时代新人。面向学科发展的下一个40年,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的知识增长点,应站在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增强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思政引领力的“能力属性”和“力量属性”,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贯通的时代要求,持续不断地产出标识性理论成果,构筑可靠、稳固、创新的知识大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论马克思对现代化的探索与反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中心
黄志军
2024, 58 (10):  55-62. 
摘要 ( )   PDF(7021KB) ( )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和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通过理性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机理,揭示了现代社会与世界的进步性和鄙俗性这两种基本定向,把握到了创造交换价值作为社会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并从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消费方式、人的能力体系等方面的现代化阐述了社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以自由个性的发展程度为根据,从现代生产体系、交换体系、财富作为个体价值的尺度等维度展开了对社会现代化的反思,尤其是对个体在现代的处境做了批判性的剖析。就此表明:一方面,相较于之前的文本,马克思对现代化探索的广度和深度在《大纲》中达到了新的高度;另一方面,它对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仍具有时代价值,尤其是在促使现代化的手段和目的归位,以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展开现代化探索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
党务工作:研究什么、如何研究——文献梳理与经验回顾
祝灵君, 高梦冉
2024, 58 (10):  63-74. 
摘要 ( )   PDF(721KB) ( )  
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已经成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党务工作应该研究什么、如何研究,目前学术界还亟待形成共识。通过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重要文献、党的领导人关于党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等,重点分析近300余部出版物(含工作手册)、5000余篇论文,聚焦作为一项具体事务的党务工作、作为一项职业的党务工作、作为一门学科的党务工作,有助于总结党100多年来开展党务工作的历史经验,摸清党务工作(党务管理)研究的基本概况和已有基础。由此,才能更加准确界定党务工作概念、把握党务工作历史、建构党务工作理论体系、确立党务工作研究方法、设置党务工作课程,从而建立党务工作(党务管理)的学科范畴与学科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建构与演进逻辑——以企业契约关系为视角
宋冬林, 孙尚斌
2024, 58 (10):  75-92. 
摘要 ( )   PDF(14558KB) ( )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枢纽,国有企业改革是该枢纽中最为核心的理论构成。从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三个命题出发,传统国有企业的非契约关系即人格化资本缺失与劳动力产权缺位问题成为国有企业效率困境的关键诱因,回归“企业一般”的双层劳动者契约重建工作相应成为中国微观—宏观市场化改革的核心要义。历经三阶段改革探索,改革任务在国有企业效率提升中发生转换:由着力增进营利效能转向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增强核心功能,进而对打造兼具“营利—公共”双重职能与“行政—市场”二元机制的特殊性国有企业提出改革深化的现实要求。基于体制型契约与市场型契约的具体特征及异质功能适配性,改革深化要求劳动者契约实现混合式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传统农业的转型
张利庠, 田家榛, 宁兆硕
2024, 58 (10):  93-106. 
摘要 ( )   PDF(10929KB) ( )  
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传统农业转型的逻辑关联是当前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论命题。农业新质生产力代表着高素质农业劳动者、高效能农业劳动资料、高价值农业劳动对象及其要素优化组合的质变,质变过程依次通过要素精准识别、要素嵌入聚合、要素差序运作三种要素整合方式实现,本质上与传统农业转型的动态演进过程具有逻辑一致性。为牢牢把握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动传统农业转型的价值意蕴,亟需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原始创新技术攻关,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新质人才培育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与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探析
金伟, 张钰
2024, 58 (10):  107-116. 
摘要 ( )   PDF(8136KB) ( )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现代化道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世界现代化格局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对于改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消除西方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误解、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通过对外政策与国际合作、贸易合作与经济援助、媒体与信息传播、文化与教育交流等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打破了西方国家现代化话语垄断的局面,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促进了海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客观理解,并增强了世界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的深刻认同。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现代化叙事固有的优势地位难以撼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化表达能力不强、中国式现代化议题设置水平有待提高等挑战。因此,需要通过巩固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基础、突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逻辑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表达的效力、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议题设置的有效性等方面综合施策,从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学前沿
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概念内涵的多维审视
王衡, 黄诗竣
2024, 58 (10):  117-128. 
摘要 ( )   PDF(9171KB) (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中国式政治现代化开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范畴,科学审视“全过程”的概念内涵,既是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走向深化的逻辑前提,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空间的认知基础。基于“微观—中观—宏观”的单元层次维度和“规范性—经验性”的内容结构维度构成的立体式分析框架的考察表明,微观层面公民基本权利的程序规定与实质保障过程、中观层面政治制度体系的科学构建与有效运行过程、宏观层面新型政治文明的价值整合与道路拓展过程,共同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概念的丰富内涵,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从多数到共识——西方民主理论的回归性反思
李鑫诚
2024, 58 (10):  129-136. 
摘要 ( )   PDF(6482KB) ( )  
共识民主作为包容性的西方民主理论,试图超越竞争性的多数民主。共识民主在根本假设上倡导人们从私利到共同善的转向,在政治参与上强调人民主体地位从形式到实质的转变,在政制安排上主张由边缘到主导的过渡,实为对古典民主的一种回归性尝试。虽然共识民主打破了实用主义思维对民主想象的束缚,是对人民统治的民主理想否定之否定的结果,构成了西方民主理论的螺旋式发展,但它依然未能逾越自由主义民主的藩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