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
    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特邀主持人刘伟
    2021, 55 (12):  1-1. 
    摘要 ( )   PDF(560KB) ( )  
    [主持人语\]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注重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为新的历史起点上研究阐释党史经验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学理阐释,就要深刻认识历史经验的丰富内涵。历史经验源自历史实践,既指成功的经验,也包括失误和失败的教训;既指党自身活动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习借鉴他者所得到的间接经验;既包括个别的一般经验,更指反映历史本质、揭示历史规律的基本经验。《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辉煌历程,以“十个坚持”科学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基本经验,是党的理论又一次重大创新,理应成为学界研究阐释《决议》的重点。加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学理阐释,就要具有宽广深厚的视野,运用科学的方法。历史经验是历史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基本经验反映了历史实践的客观规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在纵向的历史演进上,展现为一个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的前后相继、开拓创新的四个发展阶段;在横向的结构维度上,展现为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创新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的“五史合一”的统一体。以这种“纵横交错”的研究眼光,紧紧围绕四个历史阶段、特别是新时代的鲜活实践,树立“五史合一”的学术视野,是研究阐释党的历史经验的重要方法。加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学理阐释,就要深刻认识历史经验对于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经验往往构成从实践走向理论的中介和桥梁,理论创新必须以科学总结实践经验为基础。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三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引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历史成就。研究阐释党的历史经验,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深刻认识理论创新规律,深入扎根当代中国实践,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加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学理阐释,就要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实践要求。《决议》强调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要求学界充分认识到历史经验是开创未来的重要借鉴,必须紧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确立研究阐释《决议》的根本目的和正确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学理研究,我们组织这组笔谈,从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自我革命等方面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供学界交流学习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认识中国道路
    刘元春
    2021, 55 (12):  6-10. 
    摘要 ( )   PDF(37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共产党百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飞跃”
    秦宣
    2021, 55 (12):  11-15. 
    摘要 ( )   PDF(37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往知来接续奋斗——经验总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运行逻辑
    王海军
    2021, 55 (12):  16-20. 
    摘要 ( )   PDF(40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坚持自我革命锻造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陈家刚
    2021, 55 (12):  21-25. 
    摘要 ( )   PDF(44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学前沿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思想历程
    项久雨
    2021, 55 (12):  26-36. 
    摘要 ( )   PDF(7648KB) ( )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与中国社会的进步史、中华民族的复兴史是高度同构的。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思想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这一历史进程贯穿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主题、思想体系、思想建设与思想传播这四条核心线索。思想的历史是现实历史的能动反映,站起来、富起来与强起来,构成了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主题,反映出党的思想理论对于时代根本问题的求索与回应。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建构起具有原创性贡献与强大生命力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实现“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创造性统一。中国共产党注重从思想上建党、从理论上强党,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党的思想传播实现了历史性发展,愈发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及其类型
    梁树发, 赵丹蕾
    2021, 55 (12):  37-43. 
    摘要 ( )   PDF(5404KB) ( )  
    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和作出一定贡献的人物。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有不同类型。对主体做类型学分析,目的在于发现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理想型主体,在于探究造就理想型主体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是群体,也是个人。群众、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群体主体;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主体是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三种不同意义下的存在形式。专业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理论-政治(实践)型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政治(实践)-理论型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主体的三种不同类型。理想型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主体。“领袖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杰出主体,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个人主体与群体主体的统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启蒙理性与现代性道德危机的批判性重构——基于马克思和尼采反思现代性模式的考察
    符海平
    2021, 55 (12):  44-52. 
    摘要 ( )   PDF(7161KB) ( )  
    启蒙理性促进了人的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繁荣,但也引发了传统价值的衰落,社会陷入整体性的伦理道德危机。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尼采敏于感受现代文明的弊病,聚焦于个体的人之非理性本质,诉诸“精神革命”来重塑个体主体性,以克服现代性道德危机。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强调社会的人之实践本质,深刻地阐述了内在于实践的自我实现的理想生存方式,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视角转向物质的生活关系,通过诉诸制度批判和革命实践,彻底破除了现代性危机的存在性根基,真正找到了一条克服现代性精神危机的现实路径。相较于尼采的审美性的文化批判,马克思奠基于实践生存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无疑更具现实性和时代超越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数据生产要素何以赋能农业现代化
    钟真, 刘育权
    2021, 55 (12):  53-67. 
    摘要 ( )   PDF(11929KB) ( )  
    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是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它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业产出成效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创新和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善了农业经营效益;通过加快农业发展瓶颈的有效治理和农业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强化了农业治理效能。但数据要素利用过程中还面临着认识、分析和解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理论难题与市场体系不成熟、治理体系不完善等实践挑战。为此,不仅需要围绕农业农村的数字人才、经营主体、数据平台、数字基建和数字技术等核心要素夯实生产力基础,还要针对农业数据要素的政策制度体系、共享流转机制和农业治理模式优化生产关系运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技术进步中的劳动正义困境及其现实效应
    刘同舫
    2021, 55 (12):  68-76. 
    摘要 ( )   PDF(6326KB) ( )  
    技术进步使得技术性劳动成为人们追求物质利益和社会权利所必经的路径。技术性劳动资源与具体生产过程分布的不公正对社会正义产生了冲击,孕育于其中的劳动正义被迫衍生出与资本生产需要趋向一致的价值取向,造成现代社会诸多领域的正义价值彼此分离、个体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的价值共识难以达成。技术进步的深入使得劳动正义遭遇的困境能够通过扩展劳动的技术性偏向得到自行消解。但这种消解方式植根于技术进步对劳动正义中的规范性与事实性、抽象性与现实性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且在具体的技术性劳动过程中忽视了事实性与现实性维度的基础地位,加深了社会治理和全球治理中根深蒂固的非正义性难题。劳动正义价值的真理性与现实性处于深刻的矛盾之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与世界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卫生外交的新倡议
    曾向红, 罗金
    2021, 55 (12):  77-87. 
    摘要 ( )   PDF(8151KB) ( )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此举是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希望与国际社会一同构筑公共卫生安全的可靠防线、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期待。本文尝试通过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缘起进行梳理,明晰该倡议得以构建的现实基础,据此探究该倡议对中国外交的现实意义与推进该倡议构建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实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从倡议到政策的顺利推进提供必要的学理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南合作视域下中国开发性金融国际化发展研究
    崔守军, 焦玉平
    2021, 55 (12):  88-99. 
    摘要 ( )   PDF(8279KB) ( )  
    近年来,中国开发性金融国际化发展势头迅猛,以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机构在全球开发性金融领域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大力推动双边与多边投融资互促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依托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资本优势和基础设施投融资中积累的经验优势,中国开发性金融已成为推动互联互通和发展对接的关键驱动力。从本质上看,中国倡导的开发性金融国际合作是根植于南南合作理念上的“新发展合作”,具有超长期性、多重协同性和互利共赢性。中国对外开发性金融合作的正外部效应显著,不但有助于填补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鸿沟、缓解能源供给瓶颈,还有利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增值评价
    徐蓉, 王潇
    2021, 55 (12):  100-107. 
    摘要 ( )   PDF(6053KB) ( )  
    随着新时代不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任务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发展与变革已经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增值评价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要求,对于引导教育质量评价走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直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存在的评价取向工具化、评价指标静态化、评价方式单一化等问题,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所具有的发展性、动态性、多元性的特征,提出须建立明确评价目标定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供评价技术支持等基本理念,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