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特稿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张东刚
    2022, 56 (6):  5-8. 
    摘要 ( )   PDF(30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百年大党历史叙事的大检阅——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决议为文本
    齐卫平
    2022, 56 (6):  9-17. 
    摘要 ( )   PDF(6640KB) (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大检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是贯穿决议全文的一条主线,党的百年奋斗全景式的历史叙事呈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前进轨迹。比较党中央形成的三个历史决议,建党百年作出的历史决议体现了党检视自己百年奋斗历史的思想自觉,体现了百年大党历史叙事的精神主动。站在百年奋斗的历史高度上,历史决议全面总结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重大成就,深刻提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形成的历史经验,体现了百年大党历史叙事的大视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进新征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启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功新时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基于历史方位视角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话语体系
    沈伯平
    2022, 56 (6):  18-31. 
    摘要 ( )   PDF(11238KB) ( )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识的视角,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形塑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则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新性发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再到新发展阶段,这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包含、层层递进和跃升的关系,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为构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道路话语体系提供了一以贯之的参照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就业优先的困境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洪银兴, 韩绿艺
    2022, 56 (6):  32-41. 
    摘要 ( )   PDF(7579KB) ( )  
    如何统筹兼顾数字技术进步与就业优先是产业数字化背景下面临的重要问题。产业数字化对就业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供给侧,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不仅挤出体力劳动者,也挤出脑力劳动者。这种失业不是技术性失业,而是数字替代型失业。应对数字替代型失业的对策是挖掘其“创造”潜力,包括创造新产业、新岗位、新平台,尤其是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创业。数字技术有其使用界限,即存在技术应用偏向。在现阶段,我国数字技术应更多偏向于产业升级,而不是偏向于替代劳动就业。由于数字技术替代就业趋势不可阻挡,任何岗位都不可能是持久的。因此,以“教育与技术赛跑”的方式快速适应数字技术进步是关键。发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学习能力,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实现充分就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王晓东, 谢莉娟
    2022, 56 (6):  42-55. 
    摘要 ( )   PDF(10263KB) ( )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条现实主线在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则为其提供有力支撑。我国流通体系经历了从传统的计划流通体系向现代的市场流通体系的转变,这一过程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展开,并将继续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助力提升大循环主体和推动双循环互促的重要作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既要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与社会再生产循环关系的一般原理,更要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发展模式的要义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使流通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发展理念相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马克思与黑格尔在自由与财产权问题上的分歧
    魏小萍
    2022, 56 (6):  56-63. 
    摘要 ( )   PDF(6020KB) ( )  
    马克思对黑格尔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上的颠倒与批判,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域,即人的自由与其财产所有权之间的关系。自由概念与公平正义概念一起可以看做是资产阶级革命理念的核心内容,黑格尔从自由意志推论出个人财产权的合法依据。自由同样是马克思追求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与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马克思对自由涵义的理解从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出发。研究方法的不同使得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对自由与财产权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着分歧,这一分歧拉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由主义理论论争的序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国家治理效能提升中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和逻辑理路
    任映红
    2022, 56 (6):  64-70. 
    摘要 ( )   PDF(5362KB) ( )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的历史经验之一。国家治理效能与坚持人民至上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提升国家治理效能,重在发展保证人民治理主体地位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系,并以人民为中心形塑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坚守人民性以提升治理效能的逻辑理路主要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扩大治理参与;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推进治理公平;着力整治顽瘴痼疾,优化治理环境;加强政治信任建设,汇聚治理力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与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辩证逻辑
    陈明琨
    2022, 56 (6):  71-84. 
    摘要 ( )   PDF(10943KB) (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球视野审视“世界怎么了”的时代之问而作出的战略判断,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具有辩证逻辑的新概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辩证的、多维的,从时间维度上看,大变局具有历史的纵深感,是长时期积淀演化的结果;从空间维度上看,大变局是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深度变革,蕴含着“东西两个方位”“南北两个世界”的权力消长、位置转换;从未来维度上看,大变局仍将演化、催生、激荡,其波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会日益显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带来的变化、变动、变革与变迁前所未有,对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全面深刻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在“长与短”之间明晰“百年”的时间范畴,把握其时间尺度;在“危与机”之间审视大变局的时代特征,把握其影响深度;在“变与不变”之间分析大变局的核心要素,把握其变动幅度;在“纵与横”之间阐明大变局的交织关系,把握其关涉广度;在“退与进”之间探寻大变局的应对之道,把握其实践力度;进而实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系统性、整体性认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区一体化组织间的规范扩散与竞争——以欧盟-东盟关系为例
    巩潇泫, 贺之杲
    2022, 56 (6):  85-96. 
    摘要 ( )   PDF(9415KB) ( )  
    随着以欧盟、东盟为代表的地区一体化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提升,地区一体化组织的互动关系正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除了制度建设和利益塑造外,规范扩散也成为地区一体化组织间互动的关键维度。规范扩散与规范本土化塑造了地区一体化组织的规范互动进程,并外溢到地区一体化组织间的关系。在欧盟-东盟的规范互动过程中,双方在经济规则和规范方面呈现合作主导的态势,在机制规则和建设领域呈现竞争主导的态势,在人权规范方面呈现对抗主导的态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学前沿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探索
    李坤睿
    2022, 56 (6):  97-105. 
    摘要 ( )   PDF(6423KB) ( )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驱,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坚持统一战线政策,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在民族复兴道路探索史上留下伟大遗产。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共产党探索道路提供历史启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须团结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必须在长期奋斗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民族复兴道路探索史的起点是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派首次自觉地把握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推动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进程。辛亥革命是民族复兴道路探索史上一座重要里程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从“意识形态形态学”到“实践解剖学”——弗里登意识形态理论探析
    孟锐峰
    2022, 56 (6):  106-115. 
    摘要 ( )   PDF(7416KB) ( )  
    弗里登是当代著名的意识形态研究专家,他的研究打破了人们普遍认为意识形态只是虚假意识和观念错觉的看法,而从更积极的方面把意识形态看成政治世界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思想力量。在他看来,对意识形态的分析可以采取一种语义学的方式,考察基本政治概念在不同意识形态中的细微差异。他反对用一种政治哲学的方式来为鲜活的政治观念提供普遍意义上的宏大叙事。弗里登面对意识形态中的各种“主义”之争,试图以一种语言分析的方式解码各种政治话语,追踪政治话语背后所掩盖或伪装的东西,揭示出各种意识形态背后可能隐含的政治意图和实践动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詹姆逊与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基于文化政治学与精神分析学
    郭咔咔
    2022, 56 (6):  116-122. 
    摘要 ( )   PDF(6064KB) ( )  
    詹姆逊与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从意识形态如何被认识(认识论层面)、意识形态如何运作(功能论层面)、如何走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批判)三个层面来进行比较。因此,“无意识”“主体”和“差异性”是把握两者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范畴。在“无意识”的认识论层面两者分别提出了“政治无意识”和“幻象无意识”,在“主体”的功能论层面两者分别认为主体的样态是“零散化”和“符号化”,在“差异性”的意识形态批判层面两者分别落脚于文化革命和实在界革命,从而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