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论历史性变革
    陶文昭
    2019, 53 (9):  5-11.  DOI:
    摘要 ( )   PDF(4598KB) ( )  
    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前提和特征。历史性变革与历史性成就既是紧密关联的,也有微妙的区别。历史性变革表现在各方面,具有深层次、根本性的特点。准确地把握历史性变革,既要充分理解这一变革的广度和深度,又要紧紧把握这一变革旨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冯刚1,严帅2
    2019, 53 (9):  12-24.  DOI:
    摘要 ( )   PDF(9266KB) (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讲政治、育新人,保障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地见效,培养了一大批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新人,走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丰富了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治校的内涵。7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回应时代使命,遵循工作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改进工作举措取得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注重理论提升与实践发展相互促进,更加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布局中做好顶层设计,用科学化的学理和方法指导具体实践,为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现代性思想逻辑
    孙颖,韩秋红
    2019, 53 (9):  25-33.  DOI:
    摘要 ( )   PDF(6321KB) ( )  
    马克思唯物史观对思辨形而上学“头足倒置”的颠覆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全新变革和全面超越,成为其现代性思想一以贯之的统摄轴线。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通过剖析资本逻辑对主体本质外化的严重捆缚,揭示现代社会进步与毁灭共存的制度机理,构成现代性内涵的规约原则与基础;马克思哲学所蕴含的辩证法精神为现代性悖谬探寻原理,揭示了现代性批判的价值旨趣与逻辑路向;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唯物史观的前进动力,为主体异化的现代性危机指明可行的解救方案,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价值追索中完成理论回路。由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在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改变世界”的实践行动成为其合理解构与真切建构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成卓越于其他现代性理论的具有超越意义的整体逻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史中一个被忽略的对象:舒尔茨和他的《生产运动》
    李乾坤
    2019, 53 (9):  34-41.  DOI:
    摘要 ( )   PDF(5432KB) ( )  
    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史的研究中,舒尔茨的《生产运动》一书近年来进入到我国学界视野之中。舒尔茨的一生分为学习成长、第一次流亡、参加1848年大革命、第二次流亡四个阶段。《生产运动》一书1843年出版于舒尔茨第一次流亡瑞士期间,在问世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思想史上,对于舒尔茨思想的忽视,是20世纪东西方马克思研究的特点决定的。《生产运动》一书以回应社会矛盾为目的,以分工理论为方法,分析了物质生产中的规律,探讨了精神生产中的发展变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社会主义积累规律研究:基于中国经济增长70年
    荣兆梓1,李艳芬2
    2019, 53 (9):  42-57.  DOI:
    摘要 ( )   PDF(11182KB) ( )  
    创新发展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形成“创新红利分享空间”,进而构成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劳动者主权的社会经济中经济增长的动态路径使得共享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中国经济70年是符合劳动者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经济增长动态路径逐步展开的70年,高积累率与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相结合,造就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在此过程中,社会剩余(价值)率经历了一个N字形的大起大落,当前正处于第二个上升期的顶部。文章讨论了积累过程的未来趋势,认为共产党领导加上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增长的动态路径还将继续在劳动者利益最大化的轨道上,而市场经济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也会在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中通过技术进步路径的转换而逐步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创新发展与共享发展统一,生产力提高与人的能力发展相互促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70年来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基于1千年主要国家赶超历程的考察
    王珏
    2019, 53 (9):  58-70.  DOI:
    摘要 ( )   PDF(9608KB) ( )  

    本文采用历史GDP、白银工资、福利比、实物工资、人类发展指数等指标,考察了从公元1000年左右到现在,中国从被追赶超越,与工业化国家差距拉大,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在比较低的起点上开始实现有效追赶的千年史。中国在起点低、起步时间晚的情况下,在70年时间里有效缩小了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借鉴意大利、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1千年来追赶和超越的经验,中国大约会在21世纪中叶实现成功追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与世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参与南南合作的历程及其启示
    杨娜
    2019, 53 (9):  71-81.  DOI:
    摘要 ( )   PDF(6865KB) ( )  
    南南合作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共谋发展、深化合作的国际机制,也是南方国家合力参与全球治理的关键途径,更是他们面对国际重大事务协调彼此立场的有效平台。作为南方国家的重要一员,中国参与南南合作经历了以独立和反霸为主要目标的接触期、以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危机为内外驱动的快速融入期、以新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为背景的引领期三个阶段。由于国家实力大幅增强、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南方国家经济与政治诉求的变化以及国际体系结构的变迁,中国参与南南合作在以下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聚焦政治领域到追求“政治与经济并重”再扩展至全球治理诸议题、从单方面无偿付出到注重互利共赢、从参与为主到引导创建新机制、从“韬光养晦、和平发展”向“奋发有为、命运与共”的合作理念演变。中国参与南南合作的启示体现在,保持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贡献的平衡、利益协调的目标是寻找最大公约数、在南南合作整体框架下推动南方国家之间实现“多层级—多速合作”、南方国家之间和南北国家之间的关系为“合作+合作”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中国70年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迟永
    2019, 53 (9):  82-90.  DOI:
    摘要 ( )   PDF(10847KB) (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最初接触、解决代表权问题、初步参与、有限参与、全面合作五个时期。二者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四个特点:中国领导人的首脑外交是深化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助力;中国对联合国各项议程的参与呈现出一定的务实性;始终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从被动参与联合国议程逐渐转变为主动进行议程设置。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发展还将面临至少三个现实层面的挑战,包括中国联合国外交的不足;美国霸权的负面影响;价值观念的差异。未来中国可以从四个层面完善同联合国的关系,首先是加大针对联合国外交的资源投入;其次是协调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再次是发挥自身的“纽带”作用;最后是提升中国的规范引导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试论伊格尔顿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中意识形态思想的拓展
    薛稷
    2019, 53 (9):  91-97.  DOI:
    摘要 ( )   PDF(4695KB) ( )  
    英国思想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借鉴最新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对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特征重新理解并给予界定,对意识形态的内在冲突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对意识形态的感性维度做出独特的阐释,从而将意识形态的研究引入到实践领域、内在视阈与感性维度,在一定意义上创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中有关意识形态思想的研究范式,拓展其理论张力。
    [作者简介]薛稷,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副教授(山西 太原030006)。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解构与重构:新媒体情境中青年价值观建设路径探析
    史宏波
    2019, 53 (9):  98-104.  DOI:
    摘要 ( )   PDF(5030KB) ( )  
    新媒体营造青年价值观建设无法回避的生活情境,新媒体情境中青年价值观的“破”与“立”不可避免。新媒体情境中,主流价值观对青年价值观的形塑受多元价值观念的强烈冲击,非主流价值观通过新媒体特有的涉入、影响、接纳、嬗变等环节持续解构青年价值观。而主流价值观则应运用新媒体系统适应、整合、维持等环节不断重构青年价值观,以求最大限度发挥新媒体情境的功能,构建符合新时代特点、体现社会要求的青年价值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西方生态伦理理论:辨析及启示
    王波1,禹湘2
    2019, 53 (9):  105-112.  DOI:
    摘要 ( )   PDF(5721KB) ( )  
    西方的生态伦理有两个核心思想,一是重新思考人类和社会的伦理关系;二是相信自然界存在发展的极限。西方生态伦理理论在西方社会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西方生态主义伦理理论、基本观点、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的辨析,分析其积极性及局限性,从而进一步探讨西方生态伦理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