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乡关系的演变
    孔祥智
    2019, 53 (8):  5-14.  DOI:
    摘要 ( )   PDF(7781KB) (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乡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改革前的严重偏斜时期,在由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户籍制度“三大支柱”构成的传统体制下,农民通过农业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造成了城乡关系的严重偏斜和农业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丧失;二是自改革开放到中共十九大召开前的改善时期,由于一系列“三农”政策的实施,城乡关系从改革初期的“恢复性缓和”到20世纪末期的紧张加剧,再到新世纪以来由于政策、体制、机制的变化导致的“实质性改善”;三是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国的城乡关系进入融合发展时期。预计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城乡关系整体上达到当前发达县市的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协商民主建设70年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
    王永香,陆卫明
    2019, 53 (8):  15-23.  DOI:
    摘要 ( )   PDF(6996KB) (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内生性的制度文明,自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立协商民主制度以来,中国协商民主经历了从国家宏观政治层面的确立与发展向基层社会领域逐步拓展、再到制度化与体系化全面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经过七十年的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如确立了完善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创新了协商民主的实现方式、形成了完备的协商民主运行体系、实现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有机结合等。同时,也为协商民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主要体现在党的领导为协商民主提供了根本保证,群众路线和协商民主具有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法律制度、法治机制、法治文化建设是协商民主的基本保证,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突出优势。在新的历史节点,需要进一步深入推动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重点加大协商民主法治化建设,着力构建科学完整的程序机制,积极培育协商民主文化,有效增强协商民主的制度自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百年解释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柴林丽,刘怀玉
    2019, 53 (8):  24-32.  DOI:
    摘要 ( )   PDF(7362KB) ( )  
    列宁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重要领域。《唯批》是研究列宁思想不可跨越的理论著作。百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唯批》的思想解释多元化。在《唯批》中列宁是对第二国际理论进行辩护与僵化式处理,还是面对哲学危机时思想开始觉醒并进行理论创新;对列宁哲学思想是进行目的论的直线式理解,还是断裂论异质化理解或者对其进行历史阶段性分析研究;哲学党性原则问题是否已经过时。这些都是学者研究《唯批》时聚焦的重点问题。本文期望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回顾与反思《唯批》的百年解释历程,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带来新的启示和理论自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辨析与话语建构
    周文,李超
    2019, 53 (8):  33-45.  DOI:
    摘要 ( )   PDF(14428KB) ( )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出让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但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功实践和经验进行提炼总结时总是不自觉地受到西方话语影响,一些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在学术界存在误用和混用现象。基于此,本文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四对比较重要、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进而强调市场化改革不等于私有化改革,政府调控不等于政府干预,经济体制改革不等于经济体制转轨,以及中国道路不等于中国模式。本文认为只有明确区分和清楚辨析这些概念,才能够更好地真实描述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活生动实践并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突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主体、社会条件与主攻方向
    谢富胜,王松
    2019, 53 (8):  46-56.  DOI:
    摘要 ( )   PDF(8872KB) ( )  
    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直面社会需求,推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创新过程具有不确定性、累积性和集体性,要求企业适应创新的特征和社会条件,始终坚持创新战略,保证资金持续投入,组织协调人力资源。企业要抓住当代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重点,以关键核心部件创新为主攻方向,建立关键核心部件开发平台。通过系统性持续性的研发活动,积累知识和经验,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切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研究
    论美好生活的道德哲学向度
    晏辉
    2019, 53 (8):  57-66.  DOI:
    摘要 ( )   PDF(7582KB) ( )  
    美好生活作为一个描述性命题,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判断,一如快乐和幸福那样,似乎难以量化,更难以取得科学意义上的一致同意。但这并不排除人们在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上取得共识,产生共同感、共通感。依照道德哲学的理解,美好生活相关于三种之善,即身体之善、外在之善和灵魂之善。而在实现美好生活的具体方式上,可有由外到内和由内到外两种路向。道德哲学向度上的美好生活则着眼于主体间的善和主体自身的善两种,缺少了或缺失了善的维度,美好生活便是初级的、不完整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文化哲学中的文化相对主义
    袁鑫
    2019, 53 (8):  67-75.  DOI:
    摘要 ( )   PDF(6766KB) ( )  
    文化相对主义是从文化多元论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比较极端的文化哲学思潮。但文化多元论并不等于文化相对主义,承认文化的相对性也不必然导致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的基本思想特征是强调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差异性,否认一元的文化进化观和历史进步观;否认人类文化发展具有普遍的一般法则和规律;否认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普遍适用的价值尺度;认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具有不可比较性和不可通约性。文化相对主义有其积极的理论价值,同时又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逻辑
    何虎生,赵文心
    2019, 53 (8):  76-83.  DOI:
    摘要 ( )   PDF(6235KB)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革命文化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如何使革命文化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更充分地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价值、问题和实践三重逻辑。首先,充分理解革命文化在促进思政课教学、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中所起到的“三位一体”的重大意义。其次,逐步理清革命文化在知识、方法、价值层面所体现的由表及里的现存阻碍。再次,贯彻落实教师与学生相协同、硬件与软件相配套、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呼应的“四位一体”的有效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及其提升
    王新刚
    2019, 53 (8):  84-91.  DOI:
    摘要 ( )   PDF(5976KB) ( )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作为一种文化力,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思想观念之间相互吸引、相互靠近的状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研究,当前主要有“教育过程”“课程要素”“亲和力要素”三种视角。跳出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角度探讨亲和力的研究范式,探究“如何提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既要体现理论研究的现实观照性,又要提升教育活动的理论抽象性。既需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何以可能”“何以必要”“何以现实”等基本理论问题,又需要深入探讨“语言表达”“幽默感”“游戏化”等具体对策。这样才能够打造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学前沿
    协商民主中代表机制的理论争论与思考
    周洁玲,谈火生
    2019, 53 (8):  92-102.  DOI:
    摘要 ( )   PDF(8205KB) ( )  
    代表机制是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它要解决的是“谁来协商”的问题。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代表理论经历了从标准解释到多元阐释的变化过程。协商民主论者也逐渐认识到代表在协商民主理论中的必要性,并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不同于选举模式的协商代表机制。在理论层面,学者们从代表的形式维度与实质维度对协商代表的合法性展开了争论;在实践层面,学者们对于微型公共领域这种新型代表机制进行了阐释,并思考其与既有代表机制的衔接问题。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协商民主理论中的代表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初步的思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经济图景与理论构建:从熊彼特到垄断资本学派
    张雪琴
    2019, 53 (8):  103-112.  DOI:
    摘要 ( )   PDF(7405KB) ( )  
    垄断资本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流派,并对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产生过重大影响。该学派立足于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的基本矛盾,以经济停滞为基本经济图景,在批判性吸收凯恩斯和凡勃伦的大量论述的基础上构建了垄断资本理论。尽管熊彼特对垄断资本学派的创始人斯威齐钟爱有加,但是同该学派对凯恩斯和凡勃伦思想的大量吸收相比,垄断资本学派很大程度上拒斥了熊彼特的思想。基于此,本文拟从经济图景和理论模型建构的角度出发,考察熊彼特的理论困境,以及垄断资本学派对熊彼特的拒斥,以分析出现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并试图探讨垄断资本学派的拒斥对垄断资本理论构建所产生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