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专稿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吴潜涛1,张磊2
    2019, 53 (7):  5-12.  DOI:
    摘要 ( )   PDF(5088KB) ( )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出了不同要求。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六个要”的要求,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核心素养的精辟概括。深刻领会“六个要”的科学内涵,既要把握“六个要”各自的基本内容,又应从政治素养、业务素养和师德素养三个层面把握“六个要”的内在逻辑。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六个要”核心素养的培育应该把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强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自身学习实践能力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八个统一”
    刘建军
    2019, 53 (7):  13-19.  DOI:
    摘要 ( )   PDF(4382KB) ( )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方面的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统一”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谨的逻辑结构,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的集中体现,对于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思想史视域中的《资本论》“存在论革命”
    郗戈
    2019, 53 (7):  20-28.  DOI:
    摘要 ( )   PDF(5453KB) ( )  
    从西方思想史来看,马克思在黑格尔之后开辟了不同于尼采、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实现了“存在论革命”。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根本上转换了哲学的问题视域与思维方式,超越了关于“存在一般”的形而上学探究,直接追问社会历史存在物的特定存在方式问题,提出了一种关于现代世界的存在方式、生成方式与超越方式的“新存在论”。 这种新存在论构成了《资本论》的新哲学建构的理论根基。《资本论》揭示了现代世界的特有存在方式:资本逻辑统摄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产生出普遍的物象化效应。《资本论》揭示了现代世界的特有生成方式,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与物象化结构的生成过程。《资本论》提出了“现存世界的存在方式何以能超越”的问题,其具体体现是追问人类解放何以可能,并提出遵循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来寻求内在超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正义原则
    闻晓祥
    2019, 53 (7):  29-36.  DOI:
    摘要 ( )   PDF(4846KB) ( )  
    “人学”问题是政治哲学的前提,对“人”的理解与界定不恰当,相应的政治哲学原则便立不住脚。而“人学”方法论左右着对“人”的理解与界定。马克思的“人学”方法论的核心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根据这种方法论,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人就是“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个概念,吻合马克思主义社会正义原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西方比较产业关系理论:发展与挑战
    杨伟国,周宁
    2019, 53 (7):  37-47.  DOI:
    摘要 ( )   PDF(6777KB) ( )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全面迎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统治了西方劳动关系研究数十年历史的制度主义随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突出地表现在关注劳、资、政三方和国家正式制度的系统理论开始逐步丧失对于劳动关系世界的解释权。学者们试图突破局限,尝试从不同角度升级系统理论。贯穿这一系列理论升级的红线则是在国家制度和劳、资、政三方框架之外寻找对于产业关系多样性的解释变量。这其中包括:次国家产业关系系统视角关注国家内部产业关系子系统,强调地域、行业、次国家行动者等影响因素。资本主义多样性视角将产业关系系统整合进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而进行通盘考量,认为其他的社会经济子系统是影响产业关系系统“路径依赖”的关键变量。全球价值链视角则尝试突破国家疆界,以供应链上的控制机制为路径构建因果链条,特别关注领导企业对于供应商雇佣关系实践的影响。这些理论尝试都仅仅部分地解决了系统理论在全球化时代所遭遇的挑战,并且未能全面升级比较产业关系研究的分析框架。全球化时代,制度主义虽然实践着艰难转型,但仍然面临困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东欧国家工会发展:共同挑战与战略选择
    代懋
    2019, 53 (7):  37-47.  DOI:
    摘要 ( )   PDF(6934KB) ( )  
    基于历史传统和不同的政策导向,中东欧国家的产业关系可以被划分为以斯洛文尼亚为代表的社会伙伴关系模式、维谢格拉德集团模式以及波罗的海模式。受到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环境和国际化进程等类似因素的影响,中东欧国家工会的发展面临共同的挑战。他们从会员招募、集体谈判和抗议活动、工会重组与合作、政治参与和三方协商以及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对工人权益进行维护,保护其成员免于失业,促进国内工会加强合作,使得三方协商机制更加完善,并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益相关者和劳动关系治理——一个新的比较产业关系分析框架
    张皓
    2019, 53 (7):  48-58.  DOI:
    摘要 ( )   PDF(9272KB) ( )  
    产业关系系统理论为20世纪的比较产业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分析框架,却在全球化时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核心原因在于其过分关注国家正式制度和劳、资、政三方行为主体,而忽视了其他诸多在全球化时代积极塑造产业关系形态的治理主体。本文将全球生产网络视角融合进了传统产业关系系统理论,进而提出了一个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比较产业关系分析框架。这一框架保留了系统理论“投入产出”的运行逻辑,但是关注不同利益相关者通过政治权威、经济杠杆和公众动员三种“武器”在全球生产网络中进行斗争、谈判和合作,最终实现价格或者规则的制定的过程。文章的结尾讨论了这一理论框架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与世界
    成员国难民政策差异性与欧盟政策困境
    巩潇泫1,贺之杲2
    2019, 53 (7):  74-84.  DOI:
    摘要 ( )   PDF(7300KB) ( )  
    近几年难民(移民)问题逐步发展为欧盟关键政策议题之一,不仅仅表现在它与社会、经济、安全等议题间的相关性,还表现在它涉及欧盟与成员国以及成员国之间的互动和博弈。尽管成员国需要将其观点和政策立场置于欧盟制度和政策框架之下,但由于成员国避难制度、观众成本和政府能力的不同,其难民政策呈现出差异性增加的趋势。成员国在难民政策上的差异性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欧盟难民政策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造成了新的政策困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法国的全球治理理念与战略阐析
    吴志成1,温豪2
    2019, 53 (7):  85-94.  DOI:
    摘要 ( )   PDF(6403KB) ( )  
    法国是战后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创建国与主导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外交传统和大国情怀促使法国积极融入全球治理进程,担当全球治理责任,甚至主导部分优势领域的治理,以此维护本国国家利益,强化大国地位与认同,应对国际体系变革风险。法国的全球治理战略主要体现在以安全治理为基础提升全球治理能力、以气候治理为重点履行世界大国责任、以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为主引领全球能源转型、以援助非洲为优先推行全球发展治理等,并呈现出以普世主义为中心的治理价值观、以重振大国地位为目标的战略追求和单边与多边主义并行的治理方式等特征。但是,法国全球治理战略的推行也面临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国内政治体制积弊、区域一体化进程受挫和大国地位削弱等多重挑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选举人团制度的不民主性分析
    聂露
    2019, 53 (7):  95-102.  DOI:
    摘要 ( )   PDF(4908KB) ( )  
    本文从制度规则、政治产出和社会评价三个方面,全方位分析了美国选举人团制度不民主性的表现与逻辑。在制度规则方面,制宪会议造就了该制度混合而非民主的本质,赢者全得规则民主性较低,选举人功能失效降低了民主质量。在政治产出上,选票不平等和关键州问题反映了政治平等的欠缺,少数票总统问题说明民主合法性不足,投票率走低意味着选民的消极参与。在改革选举制度的争论中,支持者要求更高的选举民主,反对者提出保守意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化自信的当代意义
    董朝霞
    2019, 53 (7):  103-109.  DOI:
    摘要 ( )   PDF(4294KB) ( )  
    文化自信是对自我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未来前景的坚定信念和高度认同。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国际比较视角看,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文化心态在任何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理性基础和形成机制视角看,真正的文化自信须以文化自觉为基础;从中国文化心态演变的历史逻辑看,文化自信历经“文化虚骄—文化自卑”的摇摆和曲折后而艰难树立,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唯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动态
    新中国70年经济理论与实践探讨——“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16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方凤玲
    2019, 53 (7):  110-112.  DOI:
    摘要 ( )   PDF(1931KB) ( )  
    2019年4月19日,“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16次学术讨论会”在西安召开。年会由首都经济学家论坛主办,西安财经大学承办,《经济学动态》杂志社、《教学与研究》杂志社、西北政法大学和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首都和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百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出席了讨论会。
    西安财经大学校长方明教授和首都经济学家论坛主席白暴力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与会学者围绕新中国70年经济理论与实践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白暴力教授在开幕辞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学理性,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四个意识基础上进行学术探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进一步加强不同地域学术交流,要充分发挥老一辈专家学者在学术化、专业化、学理化研究中定海神针作用,吸收更多青年学者进入论坛,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焕发勃勃生机,不断取得更多成果。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要注重用中国话语体系解释中国社会经济现实,要关注中央重大部署、决策和重点工作,找好切入点,从学理的形态做好阐释宣传,让科学理论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学者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和总规划,也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振中研究员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在国外,根基在国内,愿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高度融合,本质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中国人民大学张旭教授说,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有利于中国经济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放。学者们认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推动商品和要素在全球流动,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大家认为,我国经济发展道路是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以不同阶段不同主题现代化的实现为目标的发展道路,现阶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大学孙蚌珠教授指出,从两步走到三步走,再到新三步走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强国,从工业化道路选择到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大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大学邱海平教授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必须全面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分配、流通和消费方面的改革的辩证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它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美丽中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央民族大学张春敏教授认为,国有企业通过产业带动、建设扶贫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产品等多种方式参与精准扶贫,发挥着主体、靶向和带动作用。有学者认为,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要扫除现代生产要素资源和公共资源进入农业农村的障碍,必须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发展及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
    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一些学者认为,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成立后,逐步打破行政、信息、技术、市场、资金等壁垒,军民融合产业进入大发展时期。还有学者认为,全面整合科技资源在军队和地方双向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创造良好的军民融合环境,支持军民双向互转,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新中国70年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中国工业化道路发展上,学者们一致肯定,70年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传统农业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张旭教授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在重工业优先增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后发优势理论、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的理论逻辑基础上,经历了依靠援建没有完整工业化、引进吸收没有独立自主创新、跨越式没有足够积累的过程和重构中国工业体系的历史发展逻辑。有学者认为,新中国70年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大家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进而现代化就一定能实现。
    在城乡关系上,与会者畅谈了我国农业70年间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武汉大学李楠教授针对我国城乡关系70年演变的历程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强化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城乡平等互利交换关系,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联动、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学者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进入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时期,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必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围绕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与会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顶梁柱、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方凤玲教授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7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日益巩固,国有经济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有些学者认为,国有经济总量、影响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幅提高,推动形成了国民经济体系的完善,有力保障了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学者们深信,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学者们一致认为,体制机制改革是重要支撑和制度保障因素,没有金融财税体制、国民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难以实现。华北电力大学汪泽青教授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促进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高淑桂副教授说,高质量发展包括资本运转的效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其核心驱动要素是人力资本。学者们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创新引领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如何构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人民大学邱海平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存在着作为党的理论和作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两种形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认真系统地研究党的理论,为学理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找到“真问题”,同时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下总结提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学者们一致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话语权,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对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探讨中,一些专家认为,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对调动生产要素发展生产力有积极作用,但差距过大则会影响经济长期增长及社会稳定。《经济学动态》编辑部杨新铭主任指出,经济转型和发展使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收入差距中长期变化趋势总体上波动上升,中期变化趋势开始出现缩小迹象,有U字型并出现翘头。市场化过程使机会均等程度较高,人们改善生活状态的机会更多,收入差距在绝对收入水平更快上涨过程中有所拉大。与会者认为,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注重公平和效率。
    如何看待经济运行模式,一些学者确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能解放和保护生产力,更能保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中国政法大学侯廷智教授认为,马克思计划经济最初的经典表述是具有宏观性、客观性及可调节性的经济发展计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新型运行模式,是“看不见”和“看得见”两只手的结合。学者们一致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伟大创举,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关键。
    针对生态危机问题,一些学者指出,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建立生态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北京印刷学院常红利教授认为,《资本论》虽未出现过“生态”概念,但自然与人之间的“物质变换”是马克思阐述其生态思想的核心范畴。劳动“生态逻辑”对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作用是“适度”,解决生态危机必须解决好劳动的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关系。学者们一致认为,解决生态危机,必须践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
    在《资本论》学习研究实践上,学者们高度评价了《资本论》对于理解市场经济,遵循经济规律的重要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孔祥利教授介绍了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在老一辈经济学家带领下从事《资本论》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取得的成果,阐述了《资本论》的当代价值。西北工业大学胡红安教授指出,守正创新是学习领会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辩证法,要坚守正道,以经典原著为主,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与会专家学者肯定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对我国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作用。山东大学朱鹏华副教授说,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必须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根本,从商品概念→生产劳动范围→生产部类→四部类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缩减再生产依次拓展,再将信用和金融、外贸等因素纳入,逐步实现理论具体化。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拓展,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经济运行中的产业结构形态等提供了策略思路。
    围绕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变化,大家一致认为,人口问题不仅关系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有学者说,我国放开二胎政策以来,家庭生育意愿因性别偏好淡化,更加注重孩子质量及生育决策中女性话语权的加重而转变,劳动替代性收益、传宗接代性收益及养老保障性收益和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还有学者指出,出台更多生育福利、医疗、教育等保障性政策,有利于促进家庭的生育意愿。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基础上对我国改革发展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在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改革开放等方面谱写了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篇章。
    围绕新中国70年的经济理论与实践主题,与会专家学者深入学习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新中国70年经济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问题,促进了专家学者的学习交流,推动了研究学术化、专业化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