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特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
    秦宣
    2019, 53 (6):  5-14.  DOI:
    摘要 ( )   PDF(6846KB) ( )  
    时代是思想之母。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当今时代和当代世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代中国与世界联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成为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它是时代的产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马克思的形而上学批判及其辩证法道路
    黄志军
    2019, 53 (6):  15-21.  DOI:
    摘要 ( )   PDF(4536KB) ( )  
    关于马克思辩证法的形成问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理解:一是唯物主义的进路,二是形而上学批判的进路。其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处理构成了这两种进路内在差异。唯物主义的进路突显了对唯心主义的颠倒,而忽视了对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的吸收与批判,所以很难解释唯物辩证法的完整建构。而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的进路是在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吸收黑格尔辩证法来批判这种形而上学,既继承了其合理内核,又批判了其“唯心”外壳,因而能够对唯物辩证法的形成做出相对完整的解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民社会批判视域下的马克思自由观研究
    于永成1,黄其洪2
    2019, 53 (6):  22-31.  DOI:
    摘要 ( )   PDF(7907KB) ( )  
    马克思有关人的自由问题的关注点在不断转换,即从政治国家到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二元结构,再到市民社会批判与政治解放,而马克思最终基于对现代市民社会的异化与人的自由的内在紧张关系的深入思考,找到了实现人的自由的真实道路。在马克思这里,首先,自由是作为一个统一性的整体而被理解,它既容纳了个体的自由,同时也在个体与他人的积极肯定的联系中包含了他人的自由,自由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体自身的狭隘范围,而是必须在与他人相互关系中才能真正得到整全性的实现。其次,自由是普遍性的自由,作为普遍性的自由是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的统一,它不仅从形式的层面规定了每一个个体的自由与权利,而且从实质性的层面强调这些自由与权利的普遍实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经济研究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机遇与挑战
    郑适,李睿,王志刚
    2019, 53 (6):  33-44.  DOI:
    摘要 ( )   PDF(8823KB) ( )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农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本文通过对农业三大子行业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贸易摩擦的本质是美国追求公平贸易与中国追求自由贸易之争;中国对美进口农产品加征关税将导致美国生产者福利损失,中国农民将受益;大豆和其他三大主粮的成本劣势将长期存在,贸易摩擦凸显了粮食行业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对畜产品和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直接威胁相对较小,但造成的市场挤压和潜在威胁不容小觑。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
    巩茹敏,林铁松
    2019, 53 (6):  45-51.  DOI:
    摘要 ( )   PDF(8823KB) ( )  
    “课程思政”是近几年我国在推进高校德育综合课程改革中产生的新理念,体现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层面的新形态。在逻辑关系上,“课程思政”契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彰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特点,促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构建。如何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下建构“课程思政”,仍有许多思考和提升的空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冲突及其化解
    李基礼
    2019, 53 (6):  52-57.  DOI:
    摘要 ( )   PDF(4413KB) ( )  
    由不同社会关系构成的系统塑造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不同角色:由社会阶级关系尤其是阶级斗争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在功能分化中衍生出思想政治教育子系统,由此塑造了功能承担者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意识形态灌输者”角色;由教育关系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子系统塑造了“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者”角色。各角色背后的社会关系及其社会期望的差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双重角色在追求目标、规范程度、行为态度和情感表现上都存在冲突,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言行和心理可能产生系列不良影响。为了缓解这种冲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根据意识形态的不同类型加以化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研究
    现代性辩证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逢铃
    2019, 53 (6):  58-64.  DOI:
    摘要 ( )   PDF(5015KB) ( )  
    无论是从“类”还是“共同体”角度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不够完整。只有回到使两者发生根本性改变的现代性视野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资本和理性双重动力下生成的现代性,使人类的存在状况实现了“现代”定在,即区别于传统社会。它形成了鲜明的“类”意识与共生共存的民族国家体系,这构成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件。但又在资本与理性的负作用下导致生命共同体的破坏和不同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冲突,即产生现代性的自我否定或危机,使人类的命运陷入困境。这种危机促使现代性反思的形成,构成了现代性潜在的否定之否定力量。其中,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现代性反思力量,启发我们要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重构现代理性,调整资本生产与人类、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与世界
    从地区价值链到亚洲命运共同体——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崛起和东亚复兴
    翟东升
    2019, 53 (6):  65-75.  DOI:
    摘要 ( )   PDF(8098KB) ( )  
    从地区和文明复兴的视角看,东亚制造业价值链的崛起与重构引发了中国1992年之后的工业化奇迹,并导致中美力量对比和关系的质变。中国的崛起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故事,而是地区跨国生产网络的扩展带来东亚文明复兴的一个最重要章节。中国的崛起反过来也对东亚生产网络形成系统性重构,动摇了日本的雁行模式规划和美国对本地区经济、政治和军事的主导地位。中国应承担地区领袖的角色,抓住机遇,从经贸、货币、安全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向整个地区提供公共产品,从而以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来取代本地区受制于人的地缘政治经济面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学前沿
    竞争性选举与负责制政府:一种“脆弱”的因果关系——选民、利益集团与代表理性互动视角下的分析
    牛文浩
    2019, 53 (6):  76-84.  DOI:
    摘要 ( )   PDF(6439KB) ( )  
    许多人相信西式民主制所采取的竞争性选举与一个对选民负责的政府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因果关系。这种观念其实是存在诸多问题的。在竞争性选举的制度条件下,选民对代表的决策行为以及代表候选人的竞选信息保持“无知”是合乎理性的选择。前一种无知将直接导致选民难以有效地监督代表,选举也就不能使代表有足够的动机对选民负责。而选民的这两种“理性无知”还会使得代表候选人接受利益集团的“俘获”更有可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这样,选举政府在许多决策中就会对利益集团负责,而不是对选民负责。“竞争性选举”实现“负责制政府”的条件很难满足,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脆弱”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当前社会思潮的主要形态、渗透逻辑及其应对策略
    王平
    2019, 53 (6):  85-92.  DOI:
    摘要 ( )   PDF(5563KB) ( )  
    意识形态冲突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在当前背景下,五种社会思潮形态具有广泛的影响,它们分别是新自由主义、保守复古主义、消费至上主义、虚无主义和新民粹主义。这些社会思潮形态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是因为这些社会思潮分有了以下渗透逻辑,即表象化逻辑、单向度逻辑、过滤性逻辑和唯美化逻辑。在新的时代,要有效防范负面思潮的影响,必须从三重维度发力:在认识论层面,颠倒被黑格尔主义所颠倒的世界观;在方法论层面,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判析要形成新的视域;在文明观层面,要树立与西方道路有别的新文明发展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政党组织从科层制到分层制的转型与启示
    岑树海
    2019, 53 (6):  93-102.  DOI:
    摘要 ( )   PDF(7356KB) ( )  
    从科层制或集权制政党到分层制或分权制政党的转型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组织层级减少;二是权力斗争博弈观从零和转向正和,权力共享成为可能。卡迪、博莱叶、霍普金、郝顿等人的政党理论都凸显了西方政党分层或分权治理的新势头。西方政党分权化的实践体现为地方党组织或区域性政党的挑战增强以及包容性治理的党内外双重维度。政党治理中的分权化与集权化进程要保持均衡,应区分政党治理与商业管理之间的本质性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需求侧到供给侧:《宏观经济学》教材体系的演变
    尹敬东,吕文慧
    2019, 53 (6):  103-112.  DOI:
    摘要 ( )   PDF(6696KB) ( )  
    宏观经济学主流教材体系演化的基本动力来自理论上与时俱进的创新和重大经济事件的影响,两股力量使得现代宏观经济学教材内容体系经历了由传统的以需求侧为主的需求管理范式转变为突出需求侧和供给侧内容均衡的新主流范式,和以供给侧内容为主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范式。论文从宏观经济理论演变的视角,结合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两本教材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探讨他们是如何对宏观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取舍的,它们又是如何随着学术和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的,讨论了巴罗等基于供给侧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内容体系特征。最后,总结了西方不同的宏观经济学教材范式对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启发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