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中国智慧
    张雷声
    2016, 50 (11):  5-12.  DOI:
    摘要 ( )   PDF(5636KB) ( )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习近平依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在总结我国治国理政实践经验和借鉴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表达中国话语、彰显中国风格、体现中国特色的蕴含着丰富而深刻中国智慧的理论成果。习近平的国家治理思想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的总体概括,也是对21世纪以来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所做的顶层设计的精辟概括,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标识性概括。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秉承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现代化思维方式,它以人民性与国家性的统一为基础,寻求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现代化探索*
    韩喜平,巩瑞波
    2016, 50 (11):  13-19.  DOI:
    摘要 ( )   PDF(5031KB) (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承继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与经验,把握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和世界视野,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战略关口,瞄准中国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为中国走向现代化进行顶层设计,深化了对现代化的历程、阶段、道路、规律和模式的认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现代化的民生短板,以改革和法治的方式构建现代化的制度体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领导现代化的能力,解决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建设的战略意蕴*
    刘水静
    2016, 50 (11):  20-26.  DOI:
    摘要 ( )   PDF(5197KB) ( )  

    文化自信是指一国民众对其国家主流文化的充分肯定、积极认同和倾心归依。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积极引导当代国人理性看待自身文化,坚定广大民众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及其发展前景的信心信念,对于我们维护文化安全、促进民族认同、发展文化交流、坚定道路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等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的推进*
    关锋
    2016, 50 (11):  27-36.  DOI:
    摘要 ( )   PDF(7095KB)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一种新的公共事务管理模式——现代治理日益兴盛,其核心就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国家地位、权能、职责、边界等问题。质言之,就是国家问题,它的出现就是对传统国家观念及其现实问题反思的结果。“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既是对西方现代治理理论的辩证分析、合理借鉴,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某些内容的创新推进。后者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国家消亡与社会主义国家及其长期性问题;国家管理与国家治理问题;国家与社会长期共存、良性互动问题;社会主义民族国家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马克思主义居住观的几个维度*
    李春敏
    2016, 50 (11):  37-41.  DOI:
    摘要 ( )   PDF(4162KB) ( )  
    “居住”是“生活世界”的重要维度,它不仅关涉身体对空间的占有,更展现着人的生命形态和本质力量,指向了人的精神家园和生命寄托,人在“居住”中建构意义世界;同时,居住空间也日益成为一个社会变迁的“场所”。马克思主义的居住观为理解“居住”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提供理论启示:即作为一种“生活实践”的居住、作为一种“空间生产”的居住、作为一种“政治规划”的居住、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的居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前沿
    重商主义经济学革命:意义、贡献与现实价值*
    贾根良,张志
    2016, 50 (11):  42-52.  DOI:
    摘要 ( )   PDF(8002KB) ( )  
    本文以哈奇森判定经济学革命的四条标准为准绳,通过对重商主义经济学在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哲学基础上与经院哲学存在根本性不同的比较,论证了重商主义经济学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及其意义。经过这次革命,经济学成为独立发展的学科,从而成为现代经济学的起源。作为一种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和高度依赖具体情境的经济学,重商主义经济学及其经济政策体系对后世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替代性经济学研究传统的源头,本文对重商主义经济学革命的讨论对于认识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重新定向经济学、重建发展经济学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数据互联网与物质生产方式根本变革*
    张建云
    2016, 50 (11):  53-60.  DOI:
    摘要 ( )   PDF(6102KB) ( )  
    互联网的深刻内容和本质是建立在信息数据化基础上的海量信息的广泛流动、全民共享和便捷使用。互联网对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最为根本的,就是实现了生产与消费一体化,形成了以消费为主导的新生产模式,去中介化、彰显服务的新商业模式,以信息创新驱动取代资本驱动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网状分工体系与小微化、自组织化等特征的新组织模式。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理性总结和概括物质生产方式这一伟大变革,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都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与世界
    世界文化秩序中的区域文化治理
    特邀主持人郭树勇
    2016, 50 (11):  61-61.  DOI:
    摘要 ( )   PDF(467KB) ( )  

    [主持人语]杭州G20峰会之后,中国进一步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更加接近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核心地带,这为全球治理体系合理化和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然而,又必须认识到,全球治理是一项伟大的人类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国际社会工程,涵盖经济、文化、安全等多个方面,需要区域治理作为重要依托和环节。当前国际社会存在着多方面严重的治理赤字,尤其令人焦虑的是,“伊斯兰国”等极端恐怖主义势力的再度猖獗暴露了世界政治经济社会过度不平衡发展问题,向世人敲响了警钟,区域和全球层面的“文化治理迟滞”已成为世界秩序的核心难题。中国要成为负责任的大国,推进新型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体系合理化,不可能像传统大国那样走“先经济后文化”的路子,而是应当经济治理与文化治理协调发展,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统筹推进。为此,有必要加强文化治理的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形成东亚和全球层面文化治理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本期组织了三篇关于区域文化治理的文章,集中研究区域文化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区域文化治理与世界文化秩序》一文主要从当今世界秩序存在的“文化治理迟滞”这个核心问题出发,研究了区域文化治理的内涵,区域文化治理与全球文化治理的关系,区域文化治理的国际经验等,侧重于理论框架上的阐述;《欧盟文化战略视角下欧盟文化政策研究》选取了区域文化治理最为成功的发达区域代表欧盟作为研究案例,介绍其新近文化战略的目标,分析了《世界全球化中的欧洲文化议程》等文本中包含的欧盟文化治理行动计划,阐述欧盟文化政策特点、文化执行机构以及欧盟文化战略框架对内和对外的作用;《东盟的文化战略与中国的政策选择》则选取了区域文化治理方兴未艾的发展中区域代表东盟作为研究案例,介绍了东盟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基本路径和经验,分析了英国脱欧以来东盟文化战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程与《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蓝图2025》对接的建议。这三篇文章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聚焦区域文化治理,作一定的学术探索,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文化治理与世界文化秩序*
    郭树勇
    2016, 50 (11):  62-70.  DOI:
    摘要 ( )   PDF(7096KB) ( )  
    “伊斯兰国”的兴起及其对于欧洲秩序的持续冲击,表面是安全治理和“文明的冲突”,实质是文化治理上出现了问题:冷战结束后出现了长期被压的世界性文化力量的大释放,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不平衡发展达到了新的转折点,这一现象可称之为“全球性文化治理迟滞”。造成这种文化治理迟滞现象的因素是欧美文化的霸权企图和文化全球化进程。改变全球文化治理上的不利局面,建构更加合理的世界文化秩序,国际社会一方面探索了“全球伦理模式”、“文明冲突模式”和“文明对话模式”等模式;另一方面,还可以功能性地从区域文化治理的角度下功夫。过去的区域文化治理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即发挥核心国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区域文化政策符合实际,域内经济社会支持强大,域外文化压力足够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盟文化战略视角下欧盟文化政策研究*
    戴启秀
    2016, 50 (11):  71-79.  DOI:
    摘要 ( )   PDF(6689KB) ( )  
    欧盟公布的《世界全球化中的欧洲文化议程》(2007)文件制定的三大目标可理解为欧盟文化战略构成的三个层面:对内实现区域内的“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原则;文化与经济相结合,走文化资源驱动型发展道路,提升欧洲就业和经济增长率;将文化的作用看作国际关系中的软实力竞争。围绕这三大战略性目标,本文在解读《世界全球化中的欧洲文化议程》(2007)、《促进文化和创意产业作为欧盟增长和就业的推动力》(2012)、《文化在欧盟对外关系中的作用》(2014)等文本的基础上,从欧盟一级立法中梳理这三大目标在历次《欧盟法》修订中递进关系。并以此为法律依据、分析围绕这三大目标出台的政策性文件及落实这三大目标的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阐述欧盟文化政策特点、文化执行机构以及由三大目标层面构成的欧盟文化战略框架对内和对外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盟的文化战略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周士新
    2016, 50 (11):  80-87.  DOI:
    摘要 ( )   PDF(5744KB) ( )  
    东盟的文化战略是在逐渐演化中形成的,体现了东盟近年来建设综合性共同体的战略抱负。东盟通过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建立了一整套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共同体建设道路,在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各领域制定了相当具体的项目规划,并采取了可评估的实践活动,迎合了东盟及其成员国在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地区一体化的现实需要,提升了东盟在世界文化版图和舞台上的地位。当前,东盟的文化战略落实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挑战,东盟文化共同体建设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还具有相当大的限度。作为东盟的近邻,中国与东盟在建设文化互联互通、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机遇和挑战共存,基础和困境俱在,仍需要创新思维、综合规划、统筹行动,进一步夯实和增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在文化合作方面的粘合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于北京高校“慕课”研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向探究*
    冯培1,黄勇2
    2016, 50 (11):  88-96.  DOI:
    摘要 ( )   PDF(6928KB) ( )  
    本文通过对北京十所高校大学生群体进行的当下“慕课”学习现状的抽样数据分析与相关比对研究,提出了基于北京高校“慕课”发展研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维度的指向问题,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实效性和时代性。即:洞悉个性定制分众化时代诱发学生萌动的需求指向,深化教育的针对性;明晰信息爆棚多元化时代触发学生脉动的问题指向,内化教育的感受性;辨析智能场景分享化时代激发学生心动的价值指向,优化教育的呈现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佩里·安德森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启示*
    李高荣
    2016, 50 (11):  97-104.  DOI:
    摘要 ( )   PDF(6013KB) ( )  
    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佩里·安德森用自己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具体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基本特征——批判与自我批判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尽管在此过程中因受到欧陆结构主义的影响而带有功能主义的缺陷,而且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国外马克思主义“重理论,轻实践”的玄学气息,但他与E.P.汤普森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关系的争论,他对教条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警惕,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主题和理论突破点的探讨,因其独特的理论立场而在众多国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英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中独树一帜,对当今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构建中国话语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本全球生产空间结构中城市空间地理的演变——地理学派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批判理论解析*
    刘莉
    2016, 50 (11):  105-112.  DOI:
    摘要 ( )   PDF(5942KB) ( )  
    地理学派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如哈维、索亚、萨森等人着眼于全球生产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地理之间的联动机制,探讨了全球生产空间重组、全球地理空间竞争、全球劳动力市场分化引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市空间结构、空间地貌和空间地形的变化;批判了全球资本主义时期经济空间的细分化、生产网络的扩散化、生活空间多“肌理”化带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这些思想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也为分析中国社会的城市空间变化提供了分析维度和理论资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