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资本论》逻辑:资本逻辑还是“物象化”?*
    郗戈
    2016, 50 (9):  5-12.  DOI:
    摘要 ( )   PDF(5636KB) ( )  

    应当以《资本论》三卷为中心,厘清《资本论》逻辑、资本逻辑与物象化三者之间的深层关系。《资本论》逻辑是对资本逻辑的“再现”。《资本论》第一卷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本质再现,而《资本论》三卷对资本逻辑进行了从本质到表象的总体再现。所谓资本逻辑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即价值增殖规律,其核心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的二重性矛盾。《资本论》的核心逻辑是对资本逻辑的再现,而不是拜物教批判或物象化批判。资本逻辑是《资本论》的“主”逻辑,而物象化是《资本论》的“副”逻辑。资本逻辑是根源,而物象化是资本逻辑的效应:正是在资本逻辑从本质到表象转化生成的基础上,才发生了从本质到“物象”的颠倒表现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整体性视阈下马克思资本理论的方法论研究*
    唐斌
    2016, 50 (9):  13-20.  DOI:
    摘要 ( )   PDF(5879KB) ( )  

    资本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理论,对于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在研究资本时充分运用了经济学方法、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方法,将马克思主义三大部分有机联系起来。在资本研究中,马克思既注重理论的分析,又不忘实践的研究,将经济学理论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进程紧密结合。可以说马克思对资本理论的研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方法论上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批判资本逻辑的四种路向——兼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
    杨志臣
    2016, 50 (9):  21-28.  DOI:
    摘要 ( )   PDF(5718KB) ( )  

    自黑格尔以降,为了批判和消解资本逻辑对人的抽象统治,人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积极应对,形成了批判的多种路向。其中,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悬停于自我意识,没有接触到现实世界本身,因而蕴含着浪漫路向;西方马克思主义主流的批判主要局限于思想理论内部,未能将批判置于实践之中,不得不被迫到审美领域寻找支撑力量,因而蕴含着审美路向;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拘执于资本逻辑内部,是彻底颠倒了的资本逻辑,因而蕴含着虚无路向;马克思的批判直接面向社会实践,开辟出了克服资本逻辑的现实路径,因而蕴含着实践路向。只有遵循马克思开辟的实践路向,才能在资本逻辑内部对其进行现实的批判,进而避免或减弱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沉重灾难,减轻资本抽象统治产生的严重后果,“跨越”资本逻辑的卡夫丁峡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共享经济的缘起、界定与影响*
    宋逸群,王玉海
    2016, 50 (9):  29-36.  DOI:
    摘要 ( )   PDF(5859KB) ( )  

    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被视为具有革命性影响的经济新趋势。共享经济的研究经历了案例盈利模式——商业运作模式——经济规律揭示三个阶段,逐步深入到共享经济的本质特性探究。所谓共享经济就是人们以共享为特征的经济活动组织方式。借助互联网技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共享资源是人们联系的平台,合作剩余是促成组织方式变革的动力。因此,它最深刻的变化就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组织关系方式的跃变,真正具有了马克思预言的“自由人联合体”特点。共享经济正在从个人、企业、产业和社会四个层面对当今社会经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蕴藏着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端倪,基于共享经济的新的社会生态网络正在形成之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样态*
    钟瑞添,肖富群
    2016, 50 (9):  37-44.  DOI:
    摘要 ( )   PDF(5627KB) ( )  

    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现代化的社会治理应该呈现如此样态:治理主体之间相互包容,开创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局面;尊重执政党与政府的领导与负责地位,构筑多元合作的治理格局;用完善的法制和公正的执法保障社会主体的正当权利;以有序的社会参与营造社会共同体。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样态,既具有现实的社会基础,又是一种应然的“善治”追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研究
    启蒙与“人的问题”——黑格尔的解释路径及其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影响*
    田毅松
    2016, 50 (9):  45-50.  DOI:
    摘要 ( )   PDF(4379KB) ( )  

    启蒙运动对黑格尔和马克思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政治哲学中体现在处理人和共同体的关系上。在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中,共同体优先于并影响着个体,然而,它不但没有蔑视个体,而是认为共同体应该是个体实现自由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早期一方面认为共同体(类)优先于个体,人的本质体现为其类本质,另一方面认为个体超越了共同体,人就是“现实的个体的人”,但他必须在真正的共同体即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黑格尔关于人的双重本质理论对马克思影响深刻并使其认为人的本质也具有双重属性——理性人和公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与世界
    全球互联网治理、公共产品与中国路径*
    杨峰
    2016, 50 (9):  51-58.  DOI:
    摘要 ( )   PDF(5864KB) ( )  

     具有疆域意义的国家主权与不受疆域限制的互联网空间存在一种坚韧持久的张力,构成了关于互联网关键资源、网络安全、知识产权、内容监管等全球互联网治理框架下国际关系的破坏性力量。以公共产品视野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冲突性的分析框架,可以检视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中的供给主体、实现机制、政策主张的强烈冲突。中国作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重要供给主体,更需要在矛盾冲突中探寻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中国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学前沿
    中国共产党政治代表观的嬗变及其评析*
    黄小钫
    2016, 50 (9):  59-66.  DOI:
    摘要 ( )   PDF(5826KB) ( )  

    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代表是现代政党的首要功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政党政治代表观,回答了“为什么”代表、“谁”代表、代表“谁”、“如何”代表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政治代表观在为理顺自身与国家、人民和其他党派团体之间的关系的同时,也面临着代表功能弱化、问责机制缺失等诸多挑战,因而需要进一步丰富政治代表观的内容,完善政党利益代表机制,充分发挥政党代表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共产党人民话语建构的原初语境与曲折发展*
    周建伟
    2016, 50 (9):  67-76.  DOI:
    摘要 ( )   PDF(6820KB) ( )  

    人民话语事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价值基础和正当性论证。人民话语建构的原初语境,是针对臣民话语、国民性改造话语和机械的阶级话语,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统合性、国际性等特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话语既呈现出总体上的发展,但也出现过偏离。坚持和推动人民话语的创新发展,应当从人民话语建构的原初语境汲取智慧资源,认真总结人民话语发展演进的历史经验,合理判断中国的现实和未来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莱博维奇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
    邰丽华
    2016, 50 (9):  77-83.  DOI:
    摘要 ( )   PDF(5043KB) ( )  

    莱博维奇认为,政治经济学包括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和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两个方面。资本的政治经济学以资本为主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过详尽探讨;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以雇佣劳动为主体,从具体层面而非抽象的角度界定雇佣劳动的内涵,突出人的需要与资本主义替代之间的关系,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莱博维奇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既有坚持与发展的内容,也有背离或庸俗化的成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刘伟,陈锡喜
    2016, 50 (9):  84-89.  DOI:
    摘要 ( )   PDF(4524KB) ( )  

    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必须强化问题意识,立足中国道路,突出中国视角,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其一,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与宣传教育的关系;其二,须力戒学术研究和宣传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诊断力和批判力,建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和宣传话语体系;其三,立足“中国问题”,在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中推进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自觉建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多元文化视阈下的大学信仰教育*
    王康
    2016, 50 (9):  90-95.  DOI:
    摘要 ( )   PDF(4432KB) ( )  

    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仰缺失的问题,其原因错综复杂——功利化的唯认知教育、转型社会的多元文化冲突等。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建构起一种主体式、参与式、创造式的学会选择、包容差异的信仰教育目标体系,着力于让大学生在生活中切身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之深层分析*
    石晶莹
    2016, 50 (9):  96-103.  DOI:
    摘要 ( )   PDF(5832KB) ( )  

    对理论经济学的两门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就是把两种范式经济理论的比较研究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在课堂讲授中充分运用和贯彻比较分析思维,来增加理论经济学的课堂魅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必要的、有意义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对“理论经济学”所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不仅是针对教学形式的改革,更应该是针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而且这种改革必须依托于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主体和实施主体是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主客观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打破这两方面制约才能完成教学方法改革之任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全球正义的功利主义分析路径——以彼得·辛格的理论为例*
    高景柱
    2016, 50 (9):  104-112.  DOI:
    摘要 ( )   PDF(5976KB) ( )  

    功利主义是全球正义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析路径,彼得·辛格的全球正义理论是其中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富裕国家对贫困国家所负有的“援助义务”是辛格的全球正义理论的内核。虽然辛格曾回应了其全球正义理论面临的某些诘难,但是它仍然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辛格的全球正义理论中的将“拯救落水儿童的义务”扩展为“援助世界穷人的义务”这一关键论证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对人们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他在回应其全球正义理论面临的批判时有时违背了其推崇的“利益的平等考虑原则”,同时,预设了一种不恰当的责任观,面临着功利主义通常所面临的某些批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