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态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张崇阳1, 刘蔚然2
2015, 49 (8):
110-112.
DOI:
2015年4月11日至12日,以“新常态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为主题的“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在河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首都经济学家论坛主办,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首都经济学家论坛主席白暴力教授做了“马克思宏观经济数理模型的系统构建”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市场经济是需求约束型经济,社会总需求决定着社会经济运行,而核心是消费需求,因此要首先从劳动者工资收入出发建立社会总消费需求模型。同时,他基于消费与投资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构建社会投资需求模型、社会总需求模型和价格总水平上涨模型,阐述了消费需求对投资需求的传递效应以及投资需求的倍加效应,以此来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物价总水平问题。他指出,在马克思经济理论基础上,系统构建宏观经济数理模型能有效地指导我国的经济运行,为我国解决现实问题以及保障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建立科学的理论基础。
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一、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教授研究了新常态下的价值导向问题。针对当前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结构以及增长驱动力呈现出的深刻变化,他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倡导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价值导向。他认为,新常态下正确的价值导向主要涉及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领域,包括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导向、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导向和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导向。他强调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有效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才能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建设,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共中央党校王天义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阶段、新常态、新任务”,消费拉动力不足、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改革成果无法共享、矛盾不断积累的格局是新阶段遇到的现实问题。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化是以后的新常态,国家面临着换挡操作的新任务。因此,我们要把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化到追求经济质量上来。通过鼓励全民创新、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升级等措施,解决好我国的老龄化、城镇化、党风政风转变和国民素质提高等一系列难题,让30多年的积累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让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拉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钱津研究员就中国经济理论研究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作了大会发言。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理论研究的现状并不理想,既缺少创新理论的努力,又看不透现实经济形势。他号召经济学家必须担负起经济理论研究的责任,必须明确改革的实质是理论改革,要在新常态条件下创新经济理论,包括明确区分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对虚拟经济理论做出开拓性探讨、研究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以及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等问题。
二、加强中国经济理论建设,
推动经济理论创新
中央民族大学刘永佶教授明确指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国度性,并在国度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政治经济学”命题。他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现实经济矛盾的理论规定,具有明确的国度性。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实则是由美国资产阶级主导的,而苏联教科书又是“苏联模式”的理论表述。我国长期照抄照搬美国、苏联的经济学说,忽视了国度性以及我们自身的主体性,从而造成了经济学理论严重滞后于经济矛盾运动的残酷现实。中国劳动者的总体利益、中国现实经济矛盾迫切要求形成和发展中国的政治经济学。
河南大学许兴亚教授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若干重要范畴。他首先梳理了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并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马克思何时开始接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资本论》的书名及其副标题是什么,马克思何时开始分析资本和剩余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辨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效率”、“制度”、“所有制”和“产权”等概念的确切含义。许教授强调阅读经典文本、回归理论本源的重要性,值得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深思。
中国政法大学邰丽华教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迈克尔?瘙簚A?瘙簚莱博维奇“超越”《资本论》思想进行了评析。她梳理了莱博维奇关于《资本论》存在着理论与概念的片面性,以及产生这些片面性的根源,她针对莱博维奇提出建立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用需要的首要性理论取代生产力决定论,进而“超越”《资本论》的主张,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给予评析。邰丽华教授认为,莱博维奇坚持以整体性原则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尝试值得肯定,他强调工人与资本家之间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有助于澄清历史上与现今社会背景下对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歪曲与误读。但是,莱博维奇“超越”《资本论》的主张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他泛化剥削概念,导致马克思未来社会的理想缺少逻辑与现实的可行性,他用需要首要性理论代替生产力决定论,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传统等。
河南大学张昆仑教授对货币职能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他认为货币职能应该表达为:价格尺度、流通媒介、贮财手段和延付手段。从严格意义上说,世界货币属于货币类型,不属于货币的一种职能。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河海大学杜栋教授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现状,就如何制定本地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和评价制度作了报告。他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区域综合发展战略规划,科学的规划评价是引导、调控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他详细介绍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理论体系,即在规划实施前首先要有合理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在规划实施中通过对建设过程有效监控,最终达到理想的建设结果,从而形成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机理吻合的规划评价体系。他强调指出基于“规划评价”机制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不仅有助于规划运作体系的完善,而且有助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河南大学李恒教授则就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指出,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系统化程度低,资源在产业间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配置。同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缺乏根本性的制度保障,土地流转还未能助力农业生产经营脱离传统模式。在此基础上,他从两个角度对我国土地流转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首先是我国农村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无法调节劳动力和土地的平衡。其次是农民在体制外就业,劳动市场的二元分割导致就业波动由体制外调节。因此,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由家庭经营转变为企业经营,并且可采取家庭农场、贸工农一体化和大型农业企业的形式促进农业发展。
吴群研究员认为,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她指出我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存在法律定位不准确、市场主体定位不清晰、产权交易流程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当下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和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产权交易发展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是公益性服务机构,实现管理体制创新。同时,依托区域综合产权交易市场推动规范化发展,实现运行机制创新。她强调,政策支持与市场化、社会参与相结合是农村产权交易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
四、完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张旭教授认为,所有制问题是全部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目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其实质是所有制领域的深度博弈,我国当前的很多理论和现实问题都可以从所有制结构角度进行解释。同时,他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也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就是处理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立,能否在股份制中得到真正解决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绝不是“一股就灵”。另外,在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实现的关系上,张旭教授认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科学认识混合所有制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损害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可能性和危害,通过有效的规制措施使混合所有制经济真正地服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崔朝栋教授批判了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对立的观点。他认为,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精髓和实质就是按劳动要素分配,不能用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两个范畴,把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与私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严格区别开来,它们都属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或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或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主体地位是就整个社会而言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要代表全民利益,必须在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中贯彻按劳分配或按劳动要素分配原则,让劳动所得占据主体地位,让按劳分配或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高于按非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分配不公、分配秩序混乱、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等问题,周红利副教授指出,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但是收入分配不公威胁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经济持续增长的产权结构和社会结构,因此,我们不得不进行巨大的经济利益调整。
五、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云南大学周文教授针对新常态下我国居民消费模式和商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对意向经济进行了探究。他指出,意向经济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由于当今媒介革命带来的信息爆炸性扩张,大量的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稀释了有限的社会注意力资源,造成消费者无法得到精准、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他主张用“意向经济”取代“注意力经济”,围绕消费者意向实现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这不仅可以促进消费者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型,而且还有利于消费者共享信息、商品和服务,增进不同社会阶层良性互动。
河南大学郭兴方教授就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房价问题,利用Tiebout模型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出对房价的影响。他基于上海市17个区县的数据发现,财政支出对房价的推升作用存在显著的滞后性。从财政支出的正向影响作用上看,市区明显高于郊区。但是,从财政支出影响的长期性来看,郊区则明显强于市区。他指出,无论是市区还是郊区,房价的上涨都具有明显的惯性,而且市区房价的上涨趋势明显高于郊区。他认为,整个上海市房价特别是市区房价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上涨态势。为此,他建议上海市区利用其有限的土地资源大力开展廉租房建设,减缓部分刚性需求导致的房价上涨压力。与此同时,郊区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要搞好卫星城建设,加快市区人口向郊区的分流,以此来缓解总量需求对市区房价的上涨压力。
此外,与会学者还对“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研讨。周文教授认为,尽管中国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过程中,面临一些西方国家的质疑,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殖民主义有本质区别。这一战略布局促进了全球化的分工协作,不仅有利于解决全球的霸权治理结构,而且有助于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北京中医药大学万宗凤教授指出,我国目前还缺乏统领全球化的能力和经验,尽管“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在推进过程中成效显著,但是未来中国对亚投行的控制力和话语权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