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复杂现代性与社会包容
    汪行福
    2014, 48 (8):  5-14.  DOI:
    摘要 ( )   PDF(6800KB) ( )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与变化有着巨大的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意义,但也夹杂着社会断裂、价值失序、社会不公平等严重问题,如何理解这一复杂和矛盾的现象,并给出合理诊断和务实的解决方案,是一项巨大的任务。本文试图提出“复杂现代性”概念予以分析。笔者的“复杂现代性”概念意在强调,现代性的规范价值,如个人自由、社会平等、政治民主、文化自觉等规范价值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现代性的社会历史条件,如全球化、技术变迁和不同社会制度竞争等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破解现代性难题既不能退回到前现代社会理想,也不能依赖于市场或国家之类的单一现代体制,相反,它需要某种与复杂现代性相符合的规范敏感性和事实敏感性意识。具体来说,基于市场异化和权力异化的韧性以及现代性的多元复杂格局,中国未来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包容为核心任务,承认家庭、国家和市场各自的制度功能,发挥中国文化的优势,建立以权利包容、功能包容和伦理包容为一体的中国式和谐社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前沿
    资本的生态逻辑
    张沁悦, 马艳, 刘诚洁
    2014, 48 (8):  15-22.  DOI:
    摘要 ( )   PDF(5685KB) ( )  
    本文试图阐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生态逻辑的悖论。资本逐利本性一方面有助于扩大生态外界,从而实现资本与生态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无约束的资本规模必将超越生态承载的边界,导致资本与生态恶性循环。解决该问题关键是要通过制度建设确立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生态系统价值观,以此约束资本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资本对生态边界的扩大作用,实现资本与生态的良性互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动过程与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生态逻辑
    严金强1, 蔡民强2
    2014, 48 (8):  23-29.  DOI:
    摘要 ( )   PDF(5007KB) ( )  
    劳动力是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通过劳动过程和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与生态环境相关联。本文从劳动过程和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正逆生态逻辑两条理论路径分析劳动的生态逻辑。通过引入污染物负价值概念,构建劳动过程和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物质和价值的生态闭环模型,从数量角度分析正生态逻辑和逆生态逻辑在生态闭环框架下的发生机制,并提出从制度创新和理念创新上规避逆生态逻辑,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生态逻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进步的生态逻辑
    王朝科1, 赵方2
    2014, 48 (8):  30-36.  DOI:
    摘要 ( )   PDF(4855KB) ( )  
    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技术进步具有二重性,即技术进步一方面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另一方面又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不可逆的、无法克服的生态危机。主流的或者说非生态的技术进步观将重点聚焦在技术效率上而将环境变量、生态变量排除在外,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技术进步同时伴随着生态环境破坏,在累积和放大机制的作用下最终造成生态危机。技术进步的生态逻辑就是在技术进步函数中嵌入一个生态函数或环境函数,也就是将技术进步生态目标内生化,从而建立一种通过技术进步解决生态危机的逻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制度与生态逻辑
    冒佩华, 王宝珠
    2014, 48 (8):  37-43.  DOI:
    摘要 ( )   PDF(4553KB) ( )  
    现有文献集中于探讨市场经济体制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市场制度的整体性功能。整体性的市场制度由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组成。正式制度体系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而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二者能够约束市场经济体制运作中主体的行为并使之符合生态逻辑。整体性的市场制度与生态逻辑并行不悖。因此,从整体性出发重构市场制度成为迫切需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
    与劳动三重关系探究
    张全胜
    2014, 48 (8):  44-50.  DOI:
    摘要 ( )   PDF(4808KB) ( )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与劳动之间存在三重关系:在理想状态下的人类社会,通过“生命活动”——劳动,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生成一种应然的社会正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命活动的异化(异化劳动),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呈现一种异化的关系,各种直接的社会关系被异化为各种物的关系,各种“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条件”统治、支配劳动者;在共产主义状态下,随着人的“生命活动”:劳动复归为一种自由、自觉的联合劳动,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结成直接联合体,与自然之间保持一种生态的平衡,不再与自身相异化、不再受到异化物的统治,共同支配各种社会条件和生产力。因而,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彰显为一种直接、整体、实然的社会正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与世界
    后危机时代中国南南合作的
    战略依托与选择
    孙伊然
    2014, 48 (8):  51-58.  DOI:
    摘要 ( )   PDF(5624KB) ( )  
    中国参与和推动南南合作的战略目标是为自身和发展中世界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出于基本理念、重大利益上的一致与契合,中国应当以新兴大国作为南南合作的关键性战略依托。中国南南合作的战略选择可以归纳为“一个核心,两个层面”:一个核心即以发展为导向,指引合作中的各项具体议题;两个层面即在拓展南方国家互利共赢合作的同时,通过与北方国家的互动,改变现行国际经济机制中不尽公正合理的规则,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就此而言,中国和新兴大国并非当前国际体系的颠覆者,而是致力于让全球化更加均衡、共赢的改革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安全的治理路径探析
    王孔祥
    2014, 48 (8):  59-66.  DOI:
    摘要 ( )   PDF(5683KB) ( )  
    网络安全威胁到从个人、企业、国家到国际社会等各个层面的行为体,具有国际性、复杂性、科技含量高和各国国内立法差异大等特点,属于新出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联合国的集体安全机制不能对之发挥作用。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办法类似于气候变化、金融危机、传染病防控等全球公域的治理机制。当前,国际社会难以在网络安全领域达成新的国际条约。实践和形势表明,软法也可以成为国际法的一种新型渊源;软法的大量存在,对于维持网络空间的秩序起着重要作用。求同存异是国际社会在网络安全的全球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的理性立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几个基本问题
    冯秀军, 王淼
    2014, 48 (8):  67-73.  DOI:
    摘要 ( )   PDF(4814KB)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深层次整合社会意识、维护社会秩序、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是其思想前提;确立内在信仰是其最终目标;不断扩大社会共同利益是其现实根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其制度保障,这四个方面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四大机制
    廖小平, 孙欢
    2014, 48 (8):  74-80.  DOI:
    摘要 ( )   PDF(4897KB)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价值观被确定之后,如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即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机制问题就凸现出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机制至少包括协商对话机制、接受认同机制、传播同化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中的仪式建构
    杨巧
    2014, 48 (8):  81-87.  DOI:
    摘要 ( )   PDF(4638KB) ( )  
    仪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价值观教育功能,能够创造价值观教育的契机,推动抽象的价值理念入脑、入心,促进人们道德行为的养成。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发挥仪式的教育作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仪式载体,应该推动核心价值观的符号化、象征化与象征符号的生活化,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仪式时空,建立与完善核心价值观教育仪式的体系与制度,开发与转化中国传统礼仪资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辩证法的断裂与历史必然性的重构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路
    夏莹
    2014, 48 (8):  88-96.  DOI:
    摘要 ( )   PDF(6081KB) ( )  
    本文着力于探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辩证法的理论重构。就其理论诞生的语境而言,辩证法包含两个基本内涵,即内在矛盾与同一性原则,它意指多样性的同一。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承担着论证革命合法性的理论任务,通过对形而上学同一性原则的批判来构筑新的历史必然性。辩证法成为了其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理论资源。首先,辩证法的内在矛盾性为打碎形而上学,凸显断裂与偶然性提供了可能的契机,从而保持了马克思思想中的彻底的革命性。其次,辩证法的同一性原则又保障了这种断裂和偶然性不会走向彻底的多元主义,从而坚持了某种新形式的历史必然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低地国家的国际关系研究评析
    杨娜
    2014, 48 (8):  97-104.  DOI:
    摘要 ( )   PDF(5372KB) ( )  
    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国际关系研究与政治学、公共管理、国际法等学科相结合,依托从事国际关系与欧洲研究的相关高校、独立科研机构与智库,采用经验与比较的研究方法,以欧洲一体化与欧洲治理为主要研究议题,进而扩展到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研究。低地国家的国际关系研究呈现出与学界主流接轨、国家规模限制研究视野、注重跨学科与跨国合作研究、研究成果对政府决策影响有限等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二国际主要理论家旧世界观
    改造的思想史分析与反思
    徐军
    2014, 48 (8):  105-112.  DOI:
    摘要 ( )   PDF(5407KB) ( )  
    旧世界观因素对第二国际理论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造成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误解”或“修正”的最重要思想因素,这是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长期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历程、新旧世界观的融合与出位以及世界观视野中的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评价等三个方面,就旧世界观因素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深远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