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致远薪火传 ——我眼中的《教学与研究》
季正矩
2013, 47 (5):
109-110.
DOI:
记得20世纪80年代我上大学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时,老师给我们推荐的课外必读的一本重要期刊就是《教学与研究》。当时,我最喜欢看的是“研究述评”、“教学难点解析”等栏目。我从“研究述评”栏目中了解到了理论界有关重要问题的研究动态和主要不同观点及其根据,这对我的影响很大,感受到理论研究的乐趣,觉得研究一个问题不像中小学时那样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答案,关键是要言之有物、论之有据、以理服人。而“教学难点解析”栏目使我对一些重要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使自己困惑的一些问题有了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当然,由于自己专业知识面和学术训练很有限,一开始时觉得一些论文很高深、很难懂,但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和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思路,以及主要观点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被一些专家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理论功底深深折服,他们旁征博引、洋洋洒洒,这也迫使自己对一些觉得难懂的论文反复看,几遍下来,这些文章的选题谋篇、遣词造句、精彩论证对自己的思维训练和知识积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教学与研究》杂志是使我产生理论研究兴趣的不会说话的老师。
从大三开始,我决定考硕士研究生,当时全国硕士研究生招收人数少得可怜,竞争十分激烈,必须下苦功夫。由于当时没有像今天如此火爆的考研辅导班和琳琅满目的辅导材料,所以只能反复看不同版本的教材、专业研究杂志以及很少的理论专著,特别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教学与研究》杂志就成为我必不可少的阅读期刊,现在一些很有名气的专家学者的名字在当时曾经经常出现在杂志上,令自己心生羡慕,向往着自己将来也能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可以说,《教学与研究》杂志是使我考取硕士研究生的良师益友。
读研究生期间,《教学与研究》成为我的案头必备杂志,自己像初生牛犊一样,贪婪地汲取着《教学与研究》等一些高质量的理论杂志提供的理论养料,自己的理论眼界逐渐开阔起来,理论素养也慢慢有了提升。可以说,像我的研究生导师一样,《教学与研究》杂志是使我走向理论研究道路的重要领路人。
20世纪90年代初,我被分配到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从事理论研究与编辑工作,先在中共中央编译局《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编辑部,后到《国际共运史研究》杂志(后来改名为现今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编辑部工作。当时,我没有编辑经验,可以说是从头学起。巧合的是,和我就读同一所高中和大学而且研究生同一个专业的老乡高自龙先生当时在《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工作,高自龙先生长我两岁,待人亲切,对我十分关照。我当时单身,平常没事时特别是周末就往高自龙先生那里去讨教当编辑的经验,当然也包括蹭饭和侃大山,这样我就近距离地走进了《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看到了堆成小山似的文稿,看到了被不同颜色修改的文章。自然,慢慢也认识了编辑部的专家和同仁们,特别是许征帆教授,他做学问很严谨,对研究生要求严格,看上去很严肃,经常在杂志上拜读他写的一篇篇大作,觉得他可能不好接近。而实际上他很平易近人,有时也开个玩笑,经常看到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骑着一个半新的自行车到书店买书或者上下班。可以说,《教学与研究》杂志是我学习杂志编辑工作经验的最初的老师之一。
随着《教学与研究》杂志事业的发展壮大,编辑部规模不断扩大,杂志栏目不断丰富和完善,杂志增加了印张,改为月刊,杂志也先后经历了几任主编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但我个人与《教学与研究》杂志一直保持着联系。我也非常关注杂志的选题、栏目设置和办刊风格,一直把《教学与研究》作为学习的榜样,也曾经在《教学与研究》上发表过文章,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编辑部同志的敬业负责精神。杨耕教授、李景治教授、梁树发教授、齐鹏飞教授等,都是我十分敬重的知名专家。李文苓、刘蔚然等既是学有专攻的专家,又是具有丰富办刊经验的资深编辑,在一些学术会议上也经常遇到她们。参加工作20多年来,我的工作任务和职务也发生一些变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并先后担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的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社委会主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委会主任,为了推进研究工作和学术交流,研究所举办理论研讨会、杂志举办选题座谈会时,我们也经常邀请《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同仁一起相互切磋。我记得,为搞好杂志宣传和征订工作,《教学与研究》杂志和《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连续几年相互刊登对方简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上,我经常遇到李景治教授、梁树发教授,有机会就向他们请教一些问题。2012年1月,我还应邀参加了《教学与研究》杂志举办的选题座谈会,会上我真切地感受到编辑部同志们的虚心、开明、严谨、开拓和创新精神。
《教学与研究》杂志至今已经走过了60个春秋,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凝聚了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追求,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刊发了很多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章,培育了一批批的作者队伍,拥有了一代代的读者群。杂志之所以经久不衰、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杂志坚持一以贯之的办刊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办刊特色,在竞争激烈的期刊百花园中独树一帜。黑格尔说过,无差别的东西,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办杂志又何尝不是如此。杂志如果没有特色,千篇一律,就不会有持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教学与研究》杂志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直面现实,不回避矛盾和问题,理直气壮地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旗帜鲜明地批驳各种错误思潮。二是实现了读者、编者和作者的良性互动,培育和保持了比较固定的读者群体,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家作者队伍,保证了稿源的优质性和持续性。《教学与研究》杂志经常举办各种座谈会、发放读者和作者调查表,广泛征求意见和选题,集思广益,从谏如流。杂志编辑部的编辑们不辞辛苦,经常参加各种研讨会,及时发现和挖掘好选题、好稿子,经常约请一些知名专家撰稿。三是专家办刊,行家当编辑。学术杂志的编辑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编辑,单纯的文字加工和错别字校对是远远不够的,不了解和及时把握理论前沿和研究动态,游离于专业圈子外面,就不能进行学术对话,也不太可能准确辨别出来稿的优劣高下。《教学与研究》杂志历任主编都是理论界的著名专家,有很高的理论造诣和学术声望;杂志编辑部的每一位编辑都是术业有专攻、理论素养高、视野开阔的学者。四是杂志有名牌栏目和每期有招牌文章。《教学与研究》杂志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及时跟踪理论前沿,深入探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及时反映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广大教学研究人员提供平台、助力和参考资料。五是坚持良好的学风。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上的功利和浮躁之风不可避免地渗透和波及方方面面。《教学与研究》杂志坚持“双百”方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追求学术和学问,不断推动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节日的绚丽烟火总要熄灭,鲜艳的盛装总要脱去,华丽斑驳的油彩总要被洗尽,宏大的工程总要被风化掉,美妙的舞会总有曲终人散时,而人类智慧的星空却永远明亮,播种着人类的精神家园,信念之光照耀着人类不断前行的道路。承前启后,薪火相传,祝愿《教学与研究》杂志为传播真理之火,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