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
    郑大华
    2011, (9):  5-12.  DOI:
    摘要 ( )   PDF(2008KB) ( )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觉醒的标志之一,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传入和影响。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是西方各国在从前近代的"王朝国家"走向近代的"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建立"民族国家"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或主要内容。受其影响,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也是辛亥革命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追求目标。但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则有着不同的主张,前者主张"排满",建立一个单一的汉民族国家,而后者主张"合满",建立一个包括满族在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此双方展开过激烈论战。其结果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了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同选择。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述评
    闫润鱼, 江玲宝
    2011, (9):  13-22.  DOI:
    摘要 ( )   PDF(2393KB) ( )  
    近十年来的辛亥革命研究,在清末新政、革命派、立宪派、南北议和及其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等最能反映辛亥革命实质内容的论题方面,都取得不菲成果。其中,论题不断扩大、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分析评价避免简单化等是其比较鲜明的学术特征。同时,研究中也有述多于析、学术略带碎片化倾向等不足。展望未来,诸如派别关系研究、地区研究、社会层面研究等将是今后学界关注的对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公民权利和贫富分化问题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基本理念
    阎孟伟
    2011, (9):  23-30.  DOI:
    摘要 ( )   PDF(1023KB) ( )  
    把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界定为"旨在人类解放的政治解放",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设定,更是现实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素,因而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就是从根本上维护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性和完善性。这也正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政治解放所具有的核心内容。贫富分化问题与市场机制的运作密切相关,而这个问题在我国的解决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和终极价值密切相关,体现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区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殊制度禀赋约束下规制困境与规制治理结构的重构
    张红凤, 宋敏
    2011, (9):  31-39.  DOI:
    摘要 ( )   PDF(971KB) ( )  
    政府规制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和制度安排,受到一国特定的制度禀赋约束。本文首先从经济、政治与法律、社会三个层面剖析了中国政府规制所面临的特殊制度禀赋约束,即"转轨期"的经济体制、尚待健全的政治与法律体制以及不发达的公民社会,然后探索了中国特殊制度禀赋约束下政府规制面临的困境,最后引入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视角,重构规制治理结构,以解决规制困境,提升规制绩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进路及实践坐标
    康渝生
    2011, (9):  40-46.  DOI:
    摘要 ( )   PDF(1471KB) ( )  
    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超越首先表现出一种哲学的特征,而不是实践的特征。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贡献,社会主义学说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论飞跃。也正是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形态又转化为现实的实践运动。因此,我们只有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诉诸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实践,才有可能在"实践的社会主义"意蕴中真正把握其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成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梳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我们可以从中清晰概括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理论进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理论来源
    刘乃勇
    2011, (9):  47-52.  DOI:
    摘要 ( )   PDF(933KB) ( )  
    马克思特别重视劳动二重性学说,认为这一学说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础",而这一学说能够产生,在思想史上有两个作为前提的关键的环节,一个是劳动产生价值的思想,一个是对劳动进行一般和特殊的区分。这两个关键环节也就是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理论来源。这两个关键的思想基础分别由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提出的,但是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由于哲学上的根本局限性,都没有从这些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前进。马克思吸收了这两种思想作为基础,并且在哲学上产生了根本性的超越,从而产生劳动二重性学说,这一学说既使得经济学发生根本变革,也蕴含着一种新的哲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前沿
    后危机时代金融顺周期效应的重新审视
    方芳, 刘鹏
    2011, (9):  53-59.  DOI:
    摘要 ( )   PDF(789KB) ( )  
    金融的顺周期性主要表现为金融变量和金融主体行为对经济周期波动的一种加强和放大作用,它加深了经济的衰退,延缓了经济的复苏;金融的顺周期性广泛存在于各国金融市场,但在不同金融主体、不同经济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差异性;金融的顺周期性,一方面源自于金融主体自身的行为,另一方面外部强化金融监管又进一步放大了波动的幅度,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来缓释金融顺周期效应,加强审慎性监管和市场的透明度,更好地为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力资本结构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焦斌龙
    2011, (9):  60-65.  DOI:
    摘要 ( )   PDF(594KB) ( )  
    人力资本是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在不同人群的分布影响了居民收入分布,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构成了居民不同的获取收入能力,不同制度决定了居民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和收入的获取。人力资本的分布结构效应、投资结构效应和制度结构效应共同构成了人力资本结构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结构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与世界
    非政府环保组织与联合国气候谈判
    唐虹
    2011, (9):  66-72.  DOI:
    摘要 ( )   PDF(1079KB) ( )  
    近些年来非政府环保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为全球环保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以著名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联盟——"气候行动联盟"为例,探讨非政府环保组织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发挥的作用,正式国际合作制度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时的缺陷以及非政府环保组织自身的独特优势为其提供了发展的空间,非政府环保组织的积极参与将推动联合国气候谈判更公开、透明、民主、公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作安全视角下的东北亚安全机制建构
    宫玉涛
    2011, (9):  73-78.  DOI:
    摘要 ( )   PDF(1041KB) ( )  
    东北亚地区是当今世界安全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构建有效的地区安全机制、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是各相关国家的共同诉求。在合作安全理念下构建东北亚安全机制具有需求性、可能性,是能够实现各国安全利益共赢的选择,但这也会面临不少阻力和障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国际危机管理模式分析
    主父笑飞
    2011, (9):  79-84.  DOI:
    摘要 ( )   PDF(1096KB) ( )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也是中国和平发展的主要压力来源。当前针对中国的许多国际危机背后都或隐或现地可见美国的推手。此外,美国从历史上一个蕞尔小国成长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曾经历了众多危机,其中不乏经验教训可循。因此,科学理解危机管理的内涵和深入辨识美国国际危机管理的模式特征,对于我们观察当前国际危机的本质、学习借鉴美国国际危机管理经验、规避大国间可能的战略冲突,从而顺利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教材·教改
    在“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石晶莹
    2011, (9):  85-90.  DOI:
    摘要 ( )   PDF(876KB) (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院校专业基础课程中的两门主干课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上的严重割裂分离状态,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对这两门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经济理论理解的准确度,可以增加政治经济学在学生心中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八次学科论坛”综述
    修耀华, 刘雪影
    2011, (9):  91-93.  DOI:
    摘要 ( )   PDF(317KB) ( )  
    2011年3月26-28日,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主办、贵州财经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八次学科论坛在贵州财经学院隆重召开。开幕式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教授主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靳辉明教授作主题发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等8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研究这一主题,在以下几个方面各抒己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力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评介
    周新城
    2011, (9):  94-96.  DOI:
    摘要 ( )   PDF(379KB) ( )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一个重大课题。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长达90年的历史时期里,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实现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同时充满艰辛探索的历史画卷。梅荣政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一书,运用丰富的史料,完整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不同时期革命和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的客观过程,从而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以来逐步实现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这是一本具有精湛学术水平的专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门课程的教学和科研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