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特征分析
    吴忠民
    2010, (3):  5-11.  DOI:
    摘要 ( )   PDF(1595KB) ( )  
    同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中国是在一种比较特殊的条件下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特殊的时代背景条件,使得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民生需求甚于政治诉求;官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个案问题容易演化成整体化的矛盾;诉求方式相对温和;解决社会矛盾的两难境地;社会矛盾的生长空间很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体行动的可能与实现:公民有序参与的视角——基于北京、青岛城市公共政策制定的实证分析
    魏娜, 张小进
    2010, (3):  12-18.  DOI:
    摘要 ( )   PDF(2583KB) ( )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过程,是政府与社会公众对公共问题进行集体选择的过程。基于对北京、青岛居民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参与情况的调查,认为公民有序参与是使公共政策制定达成集体行动一致的基础,但公民选择性参与的客观存在成为公民有序参与的重要制约因素。而通过发挥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引导作用,通过信任基础的培育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以及公民参与效能的强化,能够显著促进公民自主参与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集体行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前沿
    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及逻辑起点——基于唯物史观对于中国现代历史适用性的思考
    邱海平
    2010, (3):  19-24.  DOI:
    摘要 ( )   PDF(2480KB) ( )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不能仅仅停留于各个具体理论的争论与创新,更重要的是方法论的创新。中国政治经济学或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主要缺陷是简单照搬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范式",导致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及理论本身的矛盾。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在于:从近代以来世界体系的发展与中国自身社会结构的实际出发,从理论上重新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性质和特点及其与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的关系,重新构建一个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分析范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论科学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张新
    2010, (3):  25-31.  DOI:
    摘要 ( )   PDF(1151KB) ( )  
    科学发展的本质就是依据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我国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的科学选择。科学发展观所正确反映和科学揭示的社会主义基本规律主要有: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社会稳定和谐的规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也是科学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依据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选择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式和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评论
    马克思超越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过程史研究
    王代月
    2010, (3):  32-37.  DOI:
    摘要 ( )   PDF(1855KB) ( )  
    我国学界通常认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就实现了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超越。但实际上,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超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探索过程。它比我们所想像的要复杂。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有着深厚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背景。要超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不仅需要从哲学上破除黑格尔的神秘唯心主义,而且还需要深入到经济学领域清理他的市民社会理论地基。以《巴黎手稿》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两个转折点,马克思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才最终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实现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超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国家能力的构成: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统合分析
    黄清吉
    2010, (3):  38-44.  DOI:
    摘要 ( )   PDF(1544KB) ( )  
    国家是在与疆域内社会和国际体系中他国相互作用的复合关系中生存、发展的政治实体。本文在剖析国家与社会关系维度的国家能力构成和国际体系维度的国家能力构成的基础上,从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的互动逻辑中把握国家能力诸方面的内在关联,力图克服目前学界单从国内政治层次或国际政治层次探讨国家能力的片面倾向,初步提出了一个统合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关于国家能力系统的分析框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
    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王毅
    2010, (3):  45-54.  DOI:
    摘要 ( )   PDF(2952KB) ( )  
    在承袭了前20年研究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思潮史、思想家、学术史研究、引进社会史研究范式及学科建设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以2000年以后《近代史研究》与《历史研究》为主要考察对象,对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思想史研究进行了回顾,进而展望了今后思想史发展的基本趋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辩证视域论析
    郑忆石
    2010, (3):  55-61.  DOI:
    摘要 ( )   PDF(1844KB) (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异化与人的异化之源,归于科技理性泛滥和科技的非理性运用并进行严厉批判,将科学技术的工具功能与价值功能、本性与实践运用加以区分,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其对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表明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具有否定与肯定的辩证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际制度与国家软实力的增进
    杨光海
    2010, (3):  62-68.  DOI:
    摘要 ( )   PDF(1685KB) ( )  
    国际制度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构成要素,因此除了具有化解国际争端、促进国际合作和塑造国际秩序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增进参与国的软实力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增进国家行为的合法性;(2)提高国家的国际声誉;(3)是合法的政治控制工具。作为政治控制的工具,国际制度的含义对于实力地位不同的国家来说是不尽相同的。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同时也作为一个致力于通过和平发展谋求国家昌盛的重要角色,有必要更加积极地利用制度化手段来促进本国目标的实现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危机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李丹
    2010, (3):  69-75.  DOI:
    摘要 ( )   PDF(1429KB) ( )  
    全球危机的多发、频发、突发、重发给人类带来了广泛危害性、持续威胁性、巨大破坏性和深重灾难性,对此国家力量无力全面应对,国际组织、区域组织也能力有限。国际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特征和功能决定了它在全球危机治理中具有机制、服务、理念、专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能够在危机前预防、危机时决策、危机中救援及危机后重建等各个环节发挥独特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弥补国家、国际组织及区域集团等行为主体在危机治理中的缺陷、疏漏与不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述评
    2009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综述
    卫兴华, 张福军
    2010, (3):  76-85.  DOI:
    摘要 ( )   PDF(2998KB) ( )  
    经济学界从不同的角度总结新中国60周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成果;与中国改革与发展成就相联系,国内外学者在关注和讨论"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学界出现了所谓"国进民退"的争论;对于延续发展的国际金融危机问题,学界继续讨论危机产生的根源、教训与启示等;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问题,也进行了新的研究与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经济学界关于“李约瑟之谜”研究述评
    孙晔
    2010, (3):  86-91.  DOI:
    摘要 ( )   PDF(1590KB) ( )  
    本文从"李约瑟之谜"问题的提出及表述出发,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研究"李约瑟之谜"的成果进行了分类介绍及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李约瑟之谜"的一般解释,即李约瑟之谜产生的原因是多维度的,地理环境、文化模式、经济结构、政治制度这四个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其中地理环境又是其他三项形成的先导性因素,而独特的东方儒学文化、自给自足的租佃型的封建地主制、对外封闭对内一统的中央集权式的官僚层级制度三位一体,共同作用,构成了中国封建制社会长期维持的超稳定结构,极大地遏制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建立以及科学革命在中国的诞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2009年中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综述
    黄小晏, 颜冰
    2010, (3):  92-93.  DOI:
    摘要 ( )   PDF(450KB) ( )  
    2009年10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和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09年中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教育部、团中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南开大学等政府机关、公司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的160余名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教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兼管理哲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冯俊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中国管理哲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肖明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亚合作论坛2009:东亚地区主义的现状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韩爱勇
    2010, (3):  94-96.  DOI:
    摘要 ( )   PDF(498KB) ( )  
    东亚地区以其日趋深化的合作、富有朝气的经济连同地区内纷繁复杂的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东亚地区主义也随之成为重要的讨论对象。有鉴于此,2009年12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了“东亚合作论坛2009:东亚地区主义的现状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岳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陈健,OECD前副秘书长、日本前驻联合国大使谷口诚出席开幕式并做主题演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