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前沿问题
    科学的哲学反思:从辩护到审度的转换
    刘大椿, 张林先
    2010, (2):  5-12.  DOI:
    摘要 ( )   PDF(2157KB) ( )  
    当代对科学的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即捍卫科学的辩护,质疑科学的批判,以及省视科学的审度。为科学辩护与批判科学的倾向往往在激烈较量中趋向极端,这种畸形的局面终于导致向所谓审度立场的转换。审度为全面、深入地认识科学提供了一条恰当路径;尤其对那些易于在两极间摇摆、迫切需要真正树立科学精神的国人,这种清醒的科学反思是当下极为合适的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领应用经济学创新
    程恩富, 王朝科
    2010, (2):  13-17.  DOI:
    摘要 ( )   PDF(1161KB) ( )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和科学价值,不仅对社会经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深陷"学术殖民"的应用经济学创新具有引领导向价值。如何实现用现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引领应用经济学创新?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基本的思路是明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个包括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层次的科学体系,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的元理论,认清不同的应用经济学科的性质、对象和任务,梳理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元理论与应用经济学的耦合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接点,进而确立各应用经济学逻辑展开的路径,构建应用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关于经济复苏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的思考
    郭杰
    2010, (2):  18-26.  DOI:
    摘要 ( )   PDF(2917KB) ( )  
    以应对2007年开始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为目的,我国于2008年11月9日宣布将在2009、2010两年推出总额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以大规模政府投资为核心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与此配套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从2009年第3季度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本文根据2009年前三季度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已基本达到,当前财政政策执行的经济环境已发生根本改变。为此,我们对财政政策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经济复苏预期下财政政策调整问题的相关政策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郭飞
    2010, (2):  27-34.  DOI:
    摘要 ( )   PDF(2070KB)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体制实现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然而近些年来,我国体制转轨中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弊端逐渐显露,权力寻租、利润侵蚀工资、贫富悬殊等问题愈益突出。为构建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橄榄型个人收入分配新格局,我们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深化与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及相关领域的经济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法制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科学社会主义:机遇、挑战与对策
    秦宣
    2010, (2):  35-41.  DOI:
    摘要 ( )   PDF(1494KB) ( )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学科建设方面,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科学社会主义迎来了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机,也是一个发展最困难的时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努力加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的建设,培养信仰坚定、基础扎实、学风正派的研究队伍,加强国际交流,以便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国际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体化研究
    蔡永生
    2010, (2):  42-47.  DOI:
    摘要 ( )   PDF(1312KB)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60年发生指导作用的一个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是在整体性推进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评论
    解放生产力
    罗伯特·韦尔, 李秀玲
    2010, (2):  48-53.  DOI:
    摘要 ( )   PDF(2146KB) ( )  
    如何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更加科学的阐释和理解,是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来讲,由历史唯物主义可知,历史发展有一般规律,共产主义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更强大的生产力上。对此笔者持不同看法,认为,应重新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并需要有思路上的根本转变,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共产主义应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形态,都需要重新加以审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改造
    李文成
    2010, (2):  54-60.  DOI:
    摘要 ( )   PDF(1864KB) ( )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受到费尔巴哈影响的肯定阶段;同费尔巴哈决裂的否定阶段;继承费尔巴哈思想合理因素的否定之否定阶段。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改造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也可称为科学人本主义。科学人本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方面。坚持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在实践中要求我们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低碳经济:国际能源战略新路线
    李伟
    2010, (2):  61-67.  DOI:
    摘要 ( )   PDF(1557KB) ( )  
    近十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在能源战略上都经历了巨大转变,欧美发达国家最终选择了低碳经济的能源战略新路线并作为21世纪的发展路径,中国刚刚完成一轮国家能源战略的建构,又将要面临新的挑战。论文探讨了世界面临的能源前景和挑战,以及低碳经济战略的起源和发展状况,总结了其趋势和要点;论文还探讨了低碳经济战略的影响和中国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气候政治的中国困境——一种微观层次的梳理
    张磊
    2010, (2):  68-74.  DOI:
    摘要 ( )   PDF(1771KB) ( )  
    中国的世界政治经济影响力、温室气体排放需求决定了其在国际气候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在当前国际气候政治中面临着国际期待加大、既往策略失效、集团分化、"拖后腿"国家转型、非政府舆论、碳关税等诸多压力。中国应坚持强调人的发展权、人均历史累积排放权、贸易双方共担碳责任等短期国际立场,并着眼于构建国家低碳战略的长期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传统理论的局限与批判理论的主题——读霍克海默《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一文的思考
    黄小寒
    2010, (2):  75-80.  DOI:
    摘要 ( )   PDF(1416KB) ( )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是霍克海默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传统理论形成于17、18世纪。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又塑造了它的特性。传统理论起着建设、维护这种社会的作用。批判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它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批判理论试图扬弃传统理论,通过批判活动改造人类生存状况。它起着一种呼吁、催化社会变革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意识
    陈立思
    2010, (2):  81-87.  DOI:
    摘要 ( )   PDF(2778KB) ( )  
    本文通过回顾"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科研发展历程,参照比较教育学、比较文学、比较哲学和比较政治学的情况,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意识进行了思考,指出它的四个研究对象、三个特点、四个发展阶段和四种研究范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身份、差异与认同:当代多元文化主义的公民观
    庞金友
    2010, (2):  88-94.  DOI:
    摘要 ( )   PDF(2013KB) ( )  
    族群身份是当代多元文化主义的核心概念,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公民身份。针对自由主义的普遍公民观,多元文化主义提出差异公民观,在承认公民平等权利的基础上,强调族群差异的公共性,同时,主张族群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必要前提,国家认同是族群差异的精神基础。对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多元文化主义倡导积极国家观,认为国家应在保障少数权利方面有所作为。差异公民观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差异政治观,对当代多族群国家的族群政治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研讨会”纪要
    熊晓琳
    2010, (2):  95-96.  DOI:
    摘要 ( )   PDF(399KB) ( )  
    2009年11月18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教育部社科司徐维凡副司长、思政司刘贵芹副司长、社科司理论处陈茅处长和北京师范大学刘川生书记等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2009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编写出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以下简称《教案》),向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献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