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教学与研究论坛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生产和生产方式概念
    周嘉昕
    2009, (11):  5-11.  DOI:
    摘要 ( )   PDF(1984KB) ( )  
    生产和生产方式概念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生产不是一个抽象的出发点,而是一个包含现实社会关系在内的具体概念。生产构成基础,是在现代世界兴起中才凸显出来并为思想史所反映。从生产出发也就是从一定的生产方式出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把捉具体的社会历史情境,并颠倒以往一切意识形态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的当代审视
    张亮, 刘力永
    2009, (11):  12-16.  DOI:
    摘要 ( )   PDF(1452KB) ( )  
    "社会形态"和"经济的社会形态"是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中两个不同的范畴。在它们的基础上,马克思分别发展出了三大社会形态学说和四种经济的社会形态学说。当前的研究必须反思教科书体系五形态说的思想钳制,正确认识两种社会形态学说的理论关系,防止非社会形态倾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范畴
    胡大平
    2009, (11):  17-22.  DOI:
    摘要 ( )   PDF(1222KB) ( )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意识形态既属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又同时不属于这两者,更准确地说,它是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联系的中介。作为一种历史地形成的思维图式,意识形态不再是思维本身,而是构成调节思维与存在之间关系的一种具有惰性的"实体"。由于意识形态蕴含在符号和语言之中,因此,结构主义以及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把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永恒存在的前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阶级范畴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物”概念
    王浩斌
    2009, (11):  23-27.  DOI:
    摘要 ( )   PDF(1271KB) ( )  
    历史唯物主义的物不是指自然的存在物,而是指社会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中,马克思是从具体的生产关系出发来认识人的活动。阶级关系是最根本的生产关系,其矛盾和斗争又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便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内涵,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内涵所在。因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范畴和阶级分析可以在唯物史观那里找到自己的方法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竞争30年
    周业安, 宋紫峰
    2009, (11):  28-36.  DOI:
    摘要 ( )   PDF(1761KB) ( )  
    本文比较系统地讨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竞争的性质及其后果,并总结了现有的相关研究文献的主要成果。本文认为这种地方政府竞争的确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比如经济波动、地方保护以及公共品供给的扭曲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亟待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
    张新
    2009, (11):  37-41.  DOI:
    摘要 ( )   PDF(771KB) ( )  
    "马克思主义学"就是专门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学问,其特点是:研究对象的总体性,研究方法的整体性和研究问题的综合性。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研究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观的深入研究,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研究;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理基础的建立,因此是一个亟待开展研究的新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面临重建的全球化世界
    丘马科夫(А. Н. Чумаков), 赵岩
    2009, (11):  42-49.  DOI:
    摘要 ( )   PDF(1557KB) ( )  
    当前正在产生广泛影响的全球金融危机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分析此次危机的根源,寻找解决危机的出路,必须依据科学和哲学,建立全球学,认真分析当今时代的主要矛盾,依靠各主权国家的力量,合理改变国际关系,用全新的系统和机制来管理世界,共同重建全球化世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金融危机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叶卫平
    2009, (11):  50-55.  DOI:
    摘要 ( )   PDF(1244KB) ( )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特别是国际金融旧秩序的产物。因为国际金融旧秩序不仅是国际金融市场监管机制缺失的主要原因,也是美国金融危机迅速国际化而国际社会应对手段不足的主要原因。旧的国际分工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侵害,是国际金融旧秩序的重要条件;日趋扩大的发展差距和贫富鸿沟,是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国际政治旧秩序不仅是国际金融、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重要条件,也是国际金融危机引起大规模战争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投资保护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以CFIUS改革为案例
    翟东升, 夏青
    2009, (11):  56-62.  DOI:
    摘要 ( )   PDF(1215KB) ( )  
    本文借助双层博弈框架分析了美国投资保护主义的体系根源和国内表现。在体系层面,美国的"世界警察"角色和"世界银行家"角色之间存在矛盾,从而导致在其国内出现不同利益集团、政府部门和思想流派围绕开放—保护问题的激烈争论。本文以CFIUS历次改革为案例研究美国投资保护主义的发酵机制。本文主张将CFIUS的改革和审查方式纳入到中美双方的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中来,并在此过程中借助美国财政部的利益和影响,限制军方和国会的影响。中国也应组建类似的跨部委的外资委员会以保护相应的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后凯恩斯主义的资本主义金融化理论述评
    崔学东
    2009, (11):  63-68.  DOI:
    摘要 ( )   PDF(1083KB) ( )  
    对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化的研究促进了后凯恩斯主义分配和增长理论的融合与发展。通过沟通微观定价和宏观效应、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短期和长期均衡分析,后凯恩斯主义考察了金融化对分配和总需求的效应,尤其是对利润率、投资率、产能利用率三个衡量实体经济运行状况的均衡值的影响,揭示了金融支配积累体制的多元性和不稳定的动态演化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意大利的国际关系研究述评
    吴志成, 秦嫣, 杨娜
    2009, (11):  69-79.  DOI:
    摘要 ( )   PDF(2445KB) ( )  
    在由美英主导话语权的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意大利的国际关系研究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代表性佳作,学科发展水平与其现实国力很不相称,总体上处于次要、从属甚至边缘的地位。本文在考察意大利国际关系研究传统与学科建立的基础上,阐析了意大利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倾向、主要议题、显著特点以及影响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生活世界”话语回溯与规定
    周琪
    2009, (11):  80-84.  DOI:
    摘要 ( )   PDF(1755KB) ( )  
    相关学科的"生活世界"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理论和术语不能直接呈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生活世界理论的发生、旨归等进行梳理,另一方面将其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之下对其内涵进行规定,从而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刘娜
    2009, (11):  85-88.  DOI:
    摘要 ( )   PDF(733KB) ( )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终极人文关怀。当前青年大学生所表现出的信仰新特征意味着纯理论与逻辑相结合的信仰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其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需要,对青年大学生非理性情感因素的关注使得信仰教育生活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合理引导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营造信仰教育情境、推进社会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帮助青年大学生选择、形成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材·教学·教改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卢黎歌
    2009, (11):  89-92.  DOI:
    摘要 ( )   PDF(537KB) ( )  
    本文从含义、功能、特点和要求四个方面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了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与说服力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问题提出的必要性,阐明了体系转化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针对问题与传授理论相结合、灵活发挥与遵循教材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课堂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辅助活动相结合等原则,以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问题,即吃透教材、确定所针对的问题、设计个性化教案、精选教学案例、合理使用多媒体、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度高的教学辅助环节、倡导师生心灵互动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耿化敏, 汪云生
    2009, (11):  93-96.  DOI:
    摘要 ( )   PDF(1792KB) ( )  
    作为新一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产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开设既有利于纠正旧课程体系忽视历史教育的弊端,又给新课程建设提出新问题。从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来看,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已经达到了国家设定的主要目标,而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是如何把握理论课程属性与历史课程内容的关系、如何调适课堂教学的有限性与学生主体需求多样性的矛盾。实现"历史理论化"与"理论历史化"的交互循环,开展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应是课程教学探索的基本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