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新中国60年“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形成与演变
    武力
    2009, (10):  5-11.  DOI:
    摘要 ( )   PDF(1300KB) ( )  
    由于国际环境和人均资源压力,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即实行了强大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22年达到了极端,政府几乎成为唯一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者,这种体制虽然保证了国家安全和建立起工业化的基础,但是也抑制了经济活力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政府逐渐将微观经济让渡给市场调节,将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权逐渐下放给企业和人民的过程。如何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其各司其职,同时避免"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不仅是过去和现在的重大问题,也是将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中国60年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与方针、政策研究
    杨凤城
    2009, (10):  12-20.  DOI:
    摘要 ( )   PDF(1499KB) ( )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经历了从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演进;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表现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和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日趋理性和成熟,文化建设方针和政策进入系统化和与时俱进的新时期———对此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加以概括和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中国60年“双十条经验”的唯物史观透析
    郑镇
    2009, (10):  21-27.  DOI:
    摘要 ( )   PDF(1440KB) ( )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认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十条经验,表明我们党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回归历史唯物主义。2008年,胡锦涛同志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十条经验,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对历史唯物主义创造性的运用与发展。新中国成立60年的经验证明,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国际战略演进及其经验总结
    门洪华
    2009, (10):  28-32.  DOI:
    摘要 ( )   PDF(801KB) ( )  
    本文梳理1949年至今中国国际战略的基本发展历程,剖析和总结中国国际战略的得失,总结中国国际战略演变的基本特点和经验,指出国家发展战略与国际战略的相辅相成是迫在眉睫的重大战略课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关系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选择
    陈玉刚
    2009, (10):  33-37.  DOI:
    摘要 ( )   PDF(843KB) ( )  
    当前国际关系在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三个层面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国际格局为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外交更为丰富的内涵。60年来,中国外交实现了从"一边倒"到独立自主、发挥全球影响力的巨大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际格局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所发生的深层变化也促成了中国外交的不断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国际互动与中国对外关系展开
    苏长和
    2009, (10):  38-41.  DOI:
    摘要 ( )   PDF(660KB) ( )  
    国内政治—国际政治的合作状态为中国对外关系展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作者区分了国内政治—国际政治互动的三种状态,即相互独立、相互依赖和一体化,并在这三种状态对照下概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之间出现越来越高水平的合作,促进了国内进步和对外关系的展开。作者还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在巩固、强化国内政治—国际政治合作的同时,需要逐步将中国处理内外政治的经验转化为国际社会议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模式的外交元素:独立自主的意义
    郭树勇
    2009, (10):  42-46.  DOI:
    摘要 ( )   PDF(894KB) ( )  
    当前关于"中国模式"内涵的讨论,不能忽视其中新中国外交的元素。由于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对外交问题的一贯立场,因此剖析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就成为洞悉新中国外交秘密的一把钥匙。独立自主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其对于新中国内政外交至少有6个方面的成就;符合中国国家认同建设的战略任务;适应中国民族精神培育的基础国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中国外交60年:成就、挑战与反思
    方长平
    2009, (10):  47-51.  DOI:
    摘要 ( )   PDF(633KB) ( )  
    本文首先总结了60年新中国外交取得的辉煌成就,具体体现在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合作事业,拓宽世界与中国人民的联系;然后对当前转型中的中国外交在一系列问题领域面临的两难困境进行了分析;论文最后对中国外交几个核心议题进行了反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从新的视角反思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续)
    赵家祥
    2009, (10):  52-59.  DOI:
    摘要 ( )   PDF(1802KB) (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的思想,即“共同胜利论”,不仅为他们的世界革命中心转移的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为他们关于东西方革命互动的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为东西方革命的互动也是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前提和最终目标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评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与当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
    张俊山
    2009, (10):  60-66.  DOI:
    摘要 ( )   PDF(907KB) ( )  
    本文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入手,说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构成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而资本主义经济则力求开辟新的空间突破这种限制,当新的空间被资本开发殆尽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全局性危机。文章回顾了20世纪资本主义通过资本输出、国家干预、经济金融化等几个阶段突破基本矛盾的限制,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通过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与世界战争、70年代滞胀和当前的金融危机一次次对资本主义发展构成新限制。文章认为当前危机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发展空间开发殆尽的结果。今后,资本主义只有找到新空间才能获得新一轮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问题
    生产视角下的企业理论——企业理论的另一种思维
    谢富胜, 李安
    2009, (10):  67-74.  DOI:
    摘要 ( )   PDF(1301KB) ( )  
    作为企业理论的另一种思维,生产视角下的企业理论与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变化过程一起发展。在当今经济学界,企业史学者的研究、以熊彼特创新理论为基础的企业理论以及网络化视角中的企业理论都是比较活跃的生产视角下的企业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资本主义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实际状况。但是,这些企业理论也存在着仅仅研究企业在一定社会结构下的某一些特征的片面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虚拟经济的核心范畴——虚拟价格
    马淮
    2009, (10):  75-81.  DOI:
    摘要 ( )   PDF(1087KB) ( )  
    虚拟经济的核心概念是虚拟价格。虚拟价格是预期收入资本化形成的价格,是货币资本独立化运动、利用金融工具再分配利润的手段。不论在虚拟价格的国内运动阶段还是国际运动阶段,虚拟价格总是要由实体经济领域形成的未来收益支撑。虚拟经济永远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独立运动,由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形成的虚拟价格泡沫必然破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评论
    探寻权利观念发生的历史踪迹
    张康之, 张乾友
    2009, (10):  82-90.  DOI:
    摘要 ( )   PDF(2259KB) ( )  
    严格说来,"权利"一词是在人类走向工业社会的进程中产生的,是一个现代性概念,或者说,近代社会的几乎全部制度安排都是在权利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在古代罗马和中世纪都曾出现过权利萌芽的迹象,人们也在这些时期的文献中发现了类似于权利的用词,但是,当时的社会是建基于身份制度之上的,所谓权利其实只是某种特权,即便是财产权也是依附于"家父权"的财产特权。权利是随着身份制度的瓦解而诞生的。在从"身份"走向"契约"的社会转型中,特权失去了存在的现实基础,并因而逐渐为权利所取代。权利观念的发生,既根源于工业化的要求又带来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后果,我们梳理权利观念的发生史,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政治后果的历史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备课札记
    对马克思几个重要方法论思想的探究
    李凯林
    2009, (10):  91-96.  DOI:
    摘要 ( )   PDF(1439KB) ( )  
    本文对马克思几个方法论思想进行全新理解:(1)从"人体解剖"理解"猴体解剖",该方法有科学性,也有先验的片面性,其纠正有赖"人体解剖"进入"自我批判"阶段时才可能;而"思想具体"的先验叙述结构是其理论表现形式。(2)对"市民社会"的理解有"实体说"与"关系说"之别,从马克思的社会关系视角能更好地把握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建设的本质。(3)"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实践重心是能否"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中国改革的成功是对这一命题的全面理解和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