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专稿
    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探源
    李捷
    2008, (6):  5-19.  DOI:
    摘要 ( )   PDF(2665KB) ( )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与推进、"大跃进"后对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形成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积极成果。这些积极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动力和智慧源泉。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从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开始的,是从恢复中共八大路线开始的,是从系统阐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开始的。这种在总结历史、开辟未来中形成的在恢复、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恢复、坚持的辩证关系,把正在形成和发展之中的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清晰地描绘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展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发展脉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不断地从毛泽东思想那里吸取理论创新的智慧和养料,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构成了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这些现象及其联系,反复地证明了一个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真理的基本原理,总要依托新的思想载体、新的实现方式,才能实现自身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永葆其当代价值,延续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已经进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不仅没有过时,反而由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到来,日益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社会学的重建
    郑杭生
    2008, (6):  20-20.  DOI:
    摘要 ( )   PDF(161KB) ( )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由此开启了伟大的改革开放进程。30年来,中国社会学也在恢复重建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发展。回顾过去的30年,社会学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两个春天、两个阶段,并面临着两个阶段的不同核心任务。第一个春天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开启的。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社会学“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这一“补课说”直接开启了中国社会学的恢复重建阶段。在这一阶段,一门有着独特视角和价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学科日趋成熟。第二个春天主要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启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历史轨迹和鲜明特色
    郑杭生
    2008, (6):  20-23.  DOI:
    摘要 ( )   PDF(635KB) ( )  
    “确认指导、立足现实、开发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是当代中国社会学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也是它的鲜明特色。这里“确认指导”说的是当代中国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立足现实”说的是它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关系,“开发传统”说的是它与中国学术传统的关系,“借鉴国外”说的是它与外国社会学的关系。当代中国社会学,在自己30年曲折的历程中,可以说是不断地、自觉不自觉地在处理着上述四种关系,并且正是在这种种处理中实现了、实现着自己的创新作用和显示出自己的中国特色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正、和谐、发展——追寻社会学的核心价值
    洪大用
    2008, (6):  24-26.  DOI:
    摘要 ( )   PDF(240KB) ( )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社会学的恢复重建也即将迎来它的30周年。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做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著名报告,指出:“我并不认为政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我们已经承认自然科学比外国落后了,现在也应该承认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就可比的方面说)比外国落后了”。这一“补课说”直接开启了中国社会学的恢复重建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型社会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陆益龙
    2008, (6):  27-29.  DOI:
    摘要 ( )   PDF(255KB) ( )  
    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重建后的社会学在转型社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社会学对转型社会的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也就是说,社会学关于转型社会的理论和对具体社会问题的认识,与现实社会中的事实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从而得以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与此同时,社会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有效地揭示和解释了转型社会的实质,以及社会转型的特征和趋势。社会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被社会认可和接受的程度在不断提高。取得这样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在于社会研究方法上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移植到重构——研究西方社会学的理论转向
    刘少杰
    2008, (6):  30-32.  DOI:
    摘要 ( )   PDF(297KB) ( )  
    关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是中国社会学重建以来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近30年来,中国社会学界翻译出版了大量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文献,发表了很多评介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学术成果。应当肯定,中国社会学界关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丰富研究,不仅为推进中国社会学吸收和借鉴国际学术前沿的优秀成果,改变被禁闭20多年的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落后状态做出了成效显著的努力,而且也为中国社会学面对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现实,以深入的理论前提研究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中国社会学重建之初,面对五光十色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人们确实有丰富多彩、目不暇接之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
    杨敏
    2008, (6):  33-35.  DOI:
    摘要 ( )   PDF(542KB) ( )  
    30年的持续转型变迁,经历了重建生活、再创历史,我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巨变。中国社会学有幸与这一历史性过程相遇,赢得了学科发展的“大时代”。在中国社会学的学科本土化和中国化的巨幅画卷中,社会学理论得以展现它的抱负和追求。回视30年的轨迹,中国社会学理论表现出一种基本态势———在时代的社会实践中穿行、与现代性的快速流变竞跑,通过现实生活激发的创新动力,使自己不断更新已往的成果。同时,几乎在中国社会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上,中国社会学理论都发挥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对中国社会学的重大领域、主要分支领域、应用研究或专题论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动预测分析与就业战略的选择
    曾湘泉, 卢亮
    2008, (6):  36-44.  DOI:
    摘要 ( )   PDF(2423KB) ( )  
    本文认为,在2020年以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总数将呈现高—低—高的阶段性变动,经济活动人口数量将逐步下降,不同年龄结构的劳动者供给数量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尽管如此,就业压力仍然很大。面对劳动力市场情况的变化,政府应该相应地调整就业政策:改善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关注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提高各项政策的整合程度,以及继续保持劳动力市场的弹性等,而这一切都要注意政府的规制力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间资本发展:历史制度传统和当前制度困境
    吴玉督
    2008, (6):  45-50.  DOI:
    摘要 ( )   PDF(681KB) ( )  
    中国民间资本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制度传统,它们在政治制度结构、工商业结构、经济基础、市场结构、社会秩序维护方式以及交往方式等六个方面迥异于西方国家。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民族资本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也遭遇到有缺陷的政治制度设计、分布广泛的国有资本、依然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居于主导的宗法式交往方式、不佳的法制环境以及日益尖锐的利益矛盾等诸多制度环境的制约。因此,国家必须通过改良制度环境来大力发展民间资本,以实现我国民间资本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论马克思自由平等观的变革
    李淑梅
    2008, (6):  51-57.  DOI:
    摘要 ( )   PDF(937KB) ( )  
    随着西方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思想家们开始关注经济关系和生产劳动,他们把人与人的关系理解为单纯的商品交换关系,在物质生产领域商品交换形式的基础上论证普遍的自由、平等,从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入手,论证个人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统一。德国哲学家们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以抽象的伦理道德实践的方式论证人人自由、平等,把政治国家作为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统一。马克思从现实个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出发,用物质生产关系说明交换关系和政治伦理关系,揭露了阶级利益的冲突,揭露了资本主义普遍自由、平等的虚假性。商品交换存在于受人类生存必然性制约的物质生产领域,属于必然王国,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人人平等享用自由时间的自由王国才能繁荣起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货币的理论框架及其命题扩展
    张福军
    2008, (6):  58-65.  DOI:
    摘要 ( )   PDF(1274KB) ( )  
    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对货币支付工具创新的需求,因而作为其交易基础的货币不断发生了虚拟化的演化。虚拟货币产生后,充当了网络虚拟物品小额支付的媒介,尽管还没有完全取得独立的货币形态地位,但拓展了货币理论相关命题的研究。虚拟货币的含义、虚拟货币的流通、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的关系、虚拟货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构成了虚拟货币研究的理论框架。虚拟货币对现实货币供给的冲击、虚拟货币对虚拟经济研究的拓展、虚拟货币的发行与兑换、虚拟货币的规范与监管构成了虚拟货币有待深入研究的命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问题
    现代社会视阈中的政治合法性问题分析
    冯英
    2008, (6):  66-71.  DOI:
    摘要 ( )   PDF(1073KB) ( )  
    现代社会里,民主政治为反思政治权力合法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本文分析了评价政治合法性之"合法"的经验主义、规范主义、功利主义三个标准,以此为分析框架,认为现代社会里,支持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资源可概括为政治权力的产生及运行规则合法性、价值体系合法性、政治公共产品供给合法性三个方面。任何一项合法性资源都不足以支撑现代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现代政府应高度重视合法性资源的整合,才会使其国家治理的水平更高,相应地,权力更合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价格改革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王振霞
    2008, (6):  72-78.  DOI:
    摘要 ( )   PDF(689KB) ( )  
    用行为经济学的方法探讨价格改革是价格理论研究由实物视角向人文关怀视角的转变,是纠正政府政策失效的根本途径,本文提出价格政策如果不考虑特殊微观制度环境下对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地方政府等微观主体具体行为反应的影响是不可能有效的,所以,行为经济分析方法是新阶段价格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应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和谐世界观”与“霸权稳定论”——一项比较分析
    李宝俊, 李志永
    2008, (6):  79-85.  DOI:
    摘要 ( )   PDF(2195KB) ( )  
    暴力与战争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为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人类提出了许多国际秩序构想,其中"霸权稳定论"在当今世界影响最为深远。"和谐世界观"在有关国际秩序的基本价值与基本观点两方面做出了完全不同于"霸权稳定论"的判断,因而具有现实性、科学性与进步性,并以此为遏制战争、维护和平和构建世界新秩序指出了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国际机制对同盟基础的冲击与培植
    张景全
    2008, (6):  86-91.  DOI:
    摘要 ( )   PDF(1333KB) ( )  
    随着经济及国际机制在国际关系中日益扩大的影响力,传统同盟理论所界定的同盟基础——面对共同威胁而产生的共同安全利益受到了冲击。来自经济及国际机制层次的威胁与焦虑对传统的同盟基础起到了冲击与培植并存的作用,这使同盟基础复杂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备课札记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
    吴倬
    2008, (6):  92-96.  DOI:
    摘要 ( )   PDF(511KB) ( )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众多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中都涉及价值观问题。因此,揭示价值观的本质与功能,尤其是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