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张宇
    2007, (11):  5-12.  DOI:
    摘要 ( )   PDF(967KB)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从实际出发,初步找到了一条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具体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考——论生态化生产方式
    黄顺基
    2007, (11):  13-21.  DOI:
    摘要 ( )   PDF(1443KB) ( )  
    本文从文明与物质生产方式相互联系的角度,考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的变迁;分析中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污染与资源匮乏的"瓶颈"效应;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措施:要大力建设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特别是要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发展一批生态产业研究实验基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
    杨志
    2007, (11):  22-31.  DOI:
    摘要 ( )   PDF(2374KB) ( )  
    各国经济增长与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之间的矛盾,当前已成为国际性重大问题之一。这一方面说明实践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另一方面说明从经济学理论上阐释循环经济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外关于循环经济的文章虽不少,但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主流经济学均基本不研究循环经济,非主流经济学虽对循环经济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对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进行梳理,同时阐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的结合,并为实践中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经济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
    梁树发
    2007, (11):  32-39.  DOI:
    摘要 ( )   PDF(1220KB) (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一个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它的意义在于,它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的追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认知、一个理论斗争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认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思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认识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原本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传统"三大学科"特别是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本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意义在基本原理体系中的体现、无产阶级实践的新鲜经验和最新理论成果在基本原理体系中的反映等,是体系建构中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评论
    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问题
    宋志明
    2007, (11):  40-43.  DOI:
    摘要 ( )   PDF(1071KB) ( )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关系问题涉及宇宙论、本体论、思想方法论、知行观、人生价值论各个方面,是一个基本的、最主要的问题。两一关系问题、知行关系问题、义利关系问题分别是思想方法论、知识论、人生价值论方面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人类最感困惑的难题,至今仍然不能说已找到完满的答案。然而,正是由于对这些问题永不止息的探问,才促使哲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化视野中的自我和谐
    周碧晴
    2007, (11):  44-49.  DOI:
    摘要 ( )   PDF(1314KB) ( )  
    自我和谐是人的心理、身体和人格三者和谐的统一,它具有时代性、相对性和层次性的特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自我和谐的至高境界。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蕴涵着关于自我和谐的种种解说和沉思,如儒家文化中正心诚意的修身观、道家文化中顺其自然的养生观、佛家文化中因缘果报的自律观等,都有特别的借鉴意义。在市场经济时代,自我和谐的调控作用反映在社会进步的诸多方面,其对文明建设的价值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和平发展道路与和谐世界理念
    蒲俜
    2007, (11):  50-54.  DOI:
    摘要 ( )   PDF(736KB) ( )  
    和平发展道路与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发展,通过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时代主题与世界秩序、大国复兴与国际责任等三方面的结合,和平发展道路与和谐世界理念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意愿和抱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孙学峰
    2007, (11):  55-60.  DOI:
    摘要 ( )   PDF(1259KB) ( )  
    2005年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和谐世界的理念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追求什么样理想的国际秩序?二是崛起的中国如何发挥作用将理想的国际秩序变为现实?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不但为中国未来的对外政策规划了战略方向,同时也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出了不少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方向和与中国崛起紧密相关的研究问题。前者包括安全观念变化、国际安全制度/规范、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安全关系、国家间互信合作等的研究;而后者则主要包括中国如何缓解崛起困境以及中国如何借助发展优势推动地区/全球的共同发展。要完成这些研究任务,从事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人员需要更加注重经验问题的研究,并且逐步加强与政策研究人员、政府决策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和谐世界的建设
    刘东国
    2007, (11):  61-65.  DOI:
    摘要 ( )   PDF(566KB) ( )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制约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有可能引发国际关系的紧张。我们要想实现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必须首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发展模式转型意味着一种新型文明方式的开始,它将为和谐世界的建设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和谐地区对于和谐世界构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杨丹志
    2007, (11):  66-69.  DOI:
    摘要 ( )   PDF(616KB) ( )  
    和谐世界是当前中国外交中的崭新命题,其理论体系的建构才刚刚起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和谐地区理念的提出及和谐地区构建的实践,对于丰富和谐世界的内涵,推进和谐世界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和平发展的文明: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
    张广生
    2007, (11):  70-73.  DOI:
    摘要 ( )   PDF(589KB) ( )  
    中国是个有悠久文明传统的大国,必须超越现代西方的有限经验,上升到开阔的文明史视野,中国的既有和未来发展道路才能得到深入的理解。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不仅表达了中国试图建构一种一贯的国家建设与对外政策哲学的理论自觉,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吸纳世界历史矛盾,开辟自主发展道路的文化自觉。理解贯穿中国内政和外交方略的内在逻辑,分析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是本文的任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马克思关于理论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其时代意义
    袁银传, 韩玲
    2007, (11):  74-79.  DOI:
    摘要 ( )   PDF(929KB) ( )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初级文本的提供者和理论教育活动的创始人,马克思对理论教育原则和方法的论述构成了其关于理论教育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理论必须彻底、理论掌握群众、理论联系实践、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立足于当今时代条件,我们既要坚持理论教育的根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又要注重理论教育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与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三个流派
    卓越, 张珉
    2007, (11):  80-87.  DOI:
    摘要 ( )   PDF(1412KB) ( )  
    新制度经济学批判新古典理论过于抽象,但自身也未能很好地解决制度研究的现实性、历史性和社会性问题。在新制度经济学陷入困境的同时,政治学领域兴起了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浪潮。本文从制度观,制度对行为的影响,制度变迁理论、历史、社会背景和文化在制度研究中的地位等方面,对政治学新制度主义三个流派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蓬勃发展可能为新制度经济学走出困境带来的启示及其对我国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
    吴学琴
    2007, (11):  88-90.  DOI:
    摘要 ( )   PDF(338KB) ( )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主办、新疆农业大学承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07年年会,于2007年8月19—2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党校、社会科学院和中央编译局、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当前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论坛第三次研讨会”综述
    谭顺, 魏伟
    2007, (11):  91-93.  DOI:
    摘要 ( )   PDF(382KB) ( )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对于综合地、整体性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社政出版中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主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论坛”第三次研讨会于2007年9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评介
    李玉峰
    2007, (11):  94-96.  DOI:
    摘要 ( )   PDF(486KB) ( )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描绘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的轨迹,探寻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路标”,是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偏见、误解和超越客观历史条件下的某些理论上的局限,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途径之一。由顾海良、张雷声教授所著、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最终成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