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
    张雷声
    2007, (8):  5-12.  DOI:
    摘要 ( )   PDF(1404KB) ( )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能够反映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立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论,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与时代发展、新的实际的结合,它是实践之树的奇葩,是进行实践探索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实践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科学而完整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要素
    秦宣
    2007, (8):  13-19.  DOI:
    摘要 ( )   PDF(1075KB) ( )  
    在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当代化。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高度关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中国实际、我们所处时代的性质到底是什么这三大要素。只有同时准确把握好这三大要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与政策建议
    任淮秀, 钱谱丰
    2007, (8):  20-24.  DOI:
    摘要 ( )   PDF(1006KB) ( )  
    2007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在高位回落的趋势下,仍然呈现出高位运行、复杂易变的特征,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当前宏观调控的立足点应放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上;适度控制投资规模和投资增幅,但不可一味打压投资;注重调整投资结构,转变投资增长方式;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投资项目融资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问题
    历史视角的行为经济学
    周业安, 李新月
    2007, (8):  25-31.  DOI:
    摘要 ( )   PDF(1032KB) ( )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讨论了行为经济学的思想渊源和发展历程,认为现代行为经济学实际上根植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复活了被新古典经济学摒弃的经济学原有的传统。行为经济学从认知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中汲取营养,但和老行为经济学不同,现代行为经济学并不完全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而是把新古典经济学作为一个基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才使得自身获得了巨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转型、制度变迁与转型经济学研究范式及内容拓展
    保建云
    2007, (8):  32-39.  DOI:
    摘要 ( )   PDF(1246KB) ( )  
    本文认为,纯粹的计划制度与纯粹的市场制度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化的极端情况,经济转型具有一般性和更为丰富的内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只能解释转型社会的部分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具有局限性;转型经济学研究必须在对计划经济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进行比较与综合的基础上,突破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和传统计划经济理论的固有缺陷和约束,进行创新性扩展和重构,其研究范式和研究内容必须不断拓展;任何教条化既有理论观点的态度和做法,都不利于转型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评论
    马克思主义学术视野中的信仰概念
    刘建军
    2007, (8):  40-46.  DOI:
    摘要 ( )   PDF(1861KB) ( )  
    如何看待和使用信仰概念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认为,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系统中的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宜放弃这一概念的使用。信仰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方面的概念,更是一般哲学层面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概念,而是一个中性的学术概念。信仰概念可以用来指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的信奉和追求。信仰、信念、理想、理想信念是同一序列的概念,其中信仰是上位概念,应摆正四者的关系,使之各安其位,相互配合,共同反映人类这一复杂的精神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性与现实性: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双重维度及其统一
    胡刘
    2007, (8):  47-53.  DOI:
    摘要 ( )   PDF(2311KB) ( )  
    学术性与现实性及其关系问题几乎是长期困扰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瓶颈"。究其根源在于,人们一直未能有效校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个性,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与所谓"哲学"的关系。马克思的哲学观表明:马克思主义不仅以学术性与现实性为双重维度,而且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因此,只有根据马克思哲学观的内在规定展开马克思主义研究,才能真正拓展其在当代的理论魅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际多边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合法性的缺陷与补充
    刘贞晔
    2007, (8):  54-62.  DOI:
    摘要 ( )   PDF(1897KB) ( )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全球性问题与危机的日趋严重,国际多边组织尤其是联合国体系内的各种全球性机构在国际事务治理中的地位日趋凸显,随之其面临的合法性危机亦日趋严重。在此情况下,非政府组织对国际事务治理的参与,推动了国际多边组织透明度的增加,促进了国际多边组织对国际事务治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际多边组织合法性的缺陷与不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亚欧会议对东亚地区主义的影响
    卢晨阳
    2007, (8):  63-69.  DOI:
    摘要 ( )   PDF(1292KB) ( )  
    亚欧会议(ASEM)是亚欧43个国家间的具有浓厚论坛色彩的政府间对话协商机制。亚欧会议除推动亚欧两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之外,同时也作为重要外在因素,鼓励了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后殖民理论
    刘莉
    2007, (8):  70-76.  DOI:
    摘要 ( )   PDF(1398KB) ( )  
    后殖民理论家赛义德、霍米.芭芭和斯皮瓦克借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来批判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那么后殖民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什么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解读后殖民理论,一方面,解读出后殖民理论有何理论上的缺陷,另一方面,解读出后殖民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有何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述评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研究述评
    刘武根
    2007, (8):  77-83.  DOI:
    摘要 ( )   PDF(1321KB) ( )  
    现代性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重要热点和难点之一。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视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性思想。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这样几个问题展开的:第一,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有无和缘起的研究;第二,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向度及内容;第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第四,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当前,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需要,也是我国现代性建构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备课札记
    “egemonia”是“领导权”还是“霸权”——葛兰西政治理论的核心范畴
    田时纲
    2007, (8):  84-87.  DOI:
    摘要 ( )   PDF(1600KB) ( )  
    本文考察了葛兰西政治理论的核心范畴——"egemonia"的语义和政治意义。由此引申出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即领导权与无产阶级领导权、领导权与市民社会、领导权与认同、领导权与文化领导权、领导权与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
    邓翠华
    2007, (8):  88-93.  DOI:
    摘要 ( )   PDF(1032KB) ( )  
    目的与手段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两者的统一在当代中国获得了现实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应当坚持人是目的和手段有机统一的认识,具体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相对于物,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即使在为了人而创造物的环节,人仍然是目的;二是相对于人自身、他人和社会,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是实现自身目的的现实力量,但需将人作为手段与物作为手段区别开来。把握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对在现实的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07:和谐世界理论与中国新外交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戴维来, 廖俊宇
    2007, (8):  94-96.  DOI:
    摘要 ( )   PDF(370KB) ( )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对当前的国际局势、全球问题、人类命运和理想目标的基本判断与价值追求,它是中国国内政治发展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反映,代表了中国全球战略的最新发展。“和谐世界”理念也昭示了中国对外方针的宗旨,提升了当代中国外交、外贸和对外文化工作的总体格调,拓展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国际空间,充满着博爱情怀和理论智慧,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哲学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外交政策和实践的新理念,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成就和重大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