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香港回归十年政治发展述论
    齐鹏飞
    2007, (6):  5-13.  DOI:
    摘要 ( )   PDF(2460KB) ( )  
    香港回归十年,“一国两制”的“新香港”建设,尽管在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方面遭遇到“二十三条立法”被搁置和“双普选”的“时间表”、“路线图”意见分歧等问题的严重挑战,但在中央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求一国之大同,存两制之大异”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在“一国”与“两制”、“变”与“不变”的反复磨合中,不仅通过了能不能“继续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的初步考验,而且“香港明天更好”的愿景已经在现实化地呈现,“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在探索中逐步成型、成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前沿
    虚拟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有效工具
    何问陶, 王成进
    2007, (6):  14-19.  DOI:
    摘要 ( )   PDF(1545KB) ( )  
    追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生产力—生产关系”分析范式的准确表述应为“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本文认为,后者的逻辑更为严密,更能体现经济活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从这一分析范式入手,本文分析了虚拟经济的泛化导致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方面的主要变化:生产对物质资本的依赖程度降低;劳动者摆脱生产资本的控制成为可能;劳动者的收入来源扩大;人们的消费内容改变;劳动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从而改变了劳动对资本的绝对依附关系。这些变化使得以资本对劳动和人的统治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转变。而虚拟经济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凯恩斯和马克思对失业原因分析的比较
    方福前
    2007, (6):  20-27.  DOI:
    摘要 ( )   PDF(1256KB) ( )  
    凯恩斯和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失业问题的分析上有一些相同和类似之处。他们对失业原因分析的一个最大差别是,凯恩斯主要是从人的心理以及人的动机所决定的变量关系上去寻找失业的原因;而马克思的观点是,失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对资本主义生产施加的一种限制,失业只是一种相对人口过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评论
    从卢梭到马克思:政治哲学比较研究
    王东, 王晓红
    2007, (6):  28-35.  DOI:
    摘要 ( )   PDF(1627KB) ( )  
    马克思与卢梭的关系具有二重性:继承渊源关系和创新超越关系。从前者可以看出,卢梭的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是马克思现代世界新型政治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从后者可以看出,马克思根本性地改造和超越了卢梭的政治哲学:一方面,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学说的哲学基础——新唯物论、唯物史观;另一方面,马克思对政治哲学的两大核心理念——国家观和民主观,都赋予了新的理论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问题——读福山的《大分裂》
    陶文昭
    2007, (6):  36-40.  DOI:
    摘要 ( )   PDF(923KB) ( )  
    福山的《大分裂》着重从犯罪、家庭和信任等入手,展开了信息时代美国资本主义不和谐的各个方面。福山分析了左翼和右翼对大分裂原因的解释,认为大分裂根本上是技术进步造成的,个人主义思潮尤其是传统家庭的衰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福山认为大分裂是社会资本的流失,医治大分裂的良方在于增加社会资本。美国资本主义也能够增加社会资本。作为“历史的终结”的代言人,福山的基本立场是试图维护和修复资本主义。然而,当代资本主义潜伏和正在显露着巨大的危机。福山对信息时代大分裂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政伦理视野中的行政自由裁量权
    王学栋
    2007, (6):  41-47.  DOI:
    摘要 ( )   PDF(1374KB) ( )  
    行政自由裁量权作为行政伦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性裁量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本质为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伦理向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行政伦理问题的研究真正受到重视是基于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确认与考察;行政伦理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正当行使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规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欧洲化:研究背景、界定及其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
    吴志成, 王霞
    2007, (6):  48-55.  DOI:
    摘要 ( )   PDF(1473KB) ( )  
    欧洲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并已发展成为欧洲研究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议题。欧洲化研究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与学术研究背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一体化研究陷入困境以及欧洲一体化研究思路的转变构成了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阐述了欧洲化研究的状况及其发展阶段,在详尽评述欧洲化不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欧洲化的基本含义,探讨了欧洲化与欧洲一体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作机制、社会平衡发展与提高竞争力——以德国的经验为例
    唐虹
    2007, (6):  56-60.  DOI:
    摘要 ( )   PDF(677KB) ( )  
    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个国家都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努力,但在推动竞争力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更为重视一些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因素。本文作者认为社会平衡发展也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从欧洲国家德国的经验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对话与合作机制,不仅推动社会平衡发展、同时促进一个地区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八国集团与全球发展问题的治理
    乔卫兵
    2007, (6):  61-68.  DOI:
    摘要 ( )   PDF(1142KB) ( )  
    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全球性发展问题是七国/八国集团最早关注并特别重视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八国集团治理全球性发展问题的时代背景、基本原则、具体措施、治理本质及现实困境。目前,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八国集团,正尝试通过加强与二十国集团、发展中国家、NGOs、公共媒体和市民社会等国际行为体的对话与合作,来增强其治理全球性公共问题的合法性及功能,并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理全球性发展问题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述评
    新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曾枝盛
    2007, (6):  69-73.  DOI:
    摘要 ( )   PDF(1571KB) ( )  
    自苏东剧变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曾处于低谷,新世纪以来,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开始升温,各种马克思主义研究派别十分活跃,国际性马克思主义研讨会频繁举行,各种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和刊物不断增多,人们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的遗产以及国外学者纷纷来华进行学术交流等等。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升温,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讨论,并把马克思主义文化化等特点。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体水平尚未上升到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内服务经济研究现状述评
    刘晨晔, 宁阳
    2007, (6):  74-80.  DOI:
    摘要 ( )   PDF(1170KB) ( )  
    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经济产值占GDP比重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借鉴西方学者在服务经济研究方面的成果,对中国服务经济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与评述,必将对深化中国服务经济研究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新发展
    石书臣
    2007, (6):  81-86.  DOI:
    摘要 ( )   PDF(897KB) ( )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在内容方面主要表现在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导向、精神动力的激发、人格的塑造、思想和行为的规范调控等方面;在领域方面一般包括思想领域、智能领域、业务领域等方面。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在内容和领域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在内容方面由导向向主导、由激励向转化、由塑造向开发、由调控向协调等方面发展;在领域方面开始向网络、生活、心理、环境等领域延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国外马克思主义重大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孙玉霞
    2007, (6):  87-90.  DOI:
    摘要 ( )   PDF(578KB) ( )  
    2007年3月23-25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国外马克思主义重大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主要围绕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态、研究原则与方法、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杜婷
    2007, (6):  91-93.  DOI:
    摘要 ( )   PDF(382KB) ( )  
    2007年4月24—25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组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举办。与会领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有国务院学位办办公室副主任李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雷声、梁树发、张新,武汉大学教授顾海良、梅荣政、沈壮海、佘双好,复旦大学教授燕爽、顾钰民、高国希、肖巍,西南大学教授罗洪铁,中山大学教授钟明华,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宏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宋进,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张澍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俞良早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军备控制与国际安全研讨会”综述
    卞昊雯
    2007, (6):  94-94.  DOI:
    摘要 ( )   PDF(170KB) ( )  
    2007年5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军备控制与安全》杂志主办的“军备控制与国际安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与会的3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同时就未来中国军控研究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评介
    郭湛, 谭清华
    2007, (6):  95-96.  DOI:
    摘要 ( )   PDF(241KB) (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继续深入下去,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为众多学生及其他青年喜爱和接受,实现哲学对现实生活的引导作用,这是身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第一线的理论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由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我国开展得比较早,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材体系,以及明确的教学理念和目标等。但是由于一系列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认真考察、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