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教学与研究论坛
    毛泽东主席邀请学者讨论逻辑学问题感言
    冯俊
    2007, (5):  5-7.  DOI:
    摘要 ( )   PDF(671KB) ( )  
    我觉得1957年上半年在哲学界有两件大事,一件事是1957年1月22-2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反对日丹诺夫对哲学史的定义即把哲学史看作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史,提出了重新评价唯心主义的问题。哲学界的许多名人都参加了那次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石峻、杨宪邦、王方名、孙长江、杨正典等人都参加了会议并做了大会发言,会后,人大哲学系还专门组织了传达这次会议的座谈会,大家又围绕这次会议的主题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前不久,北京大学哲学系专门召开了纪念这次会议五十周年的座谈会,我也在会上发言了,谈了我的感想,在这里不重复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追忆中南海逻辑学问题座谈会
    黄顺基
    2007, (5):  8-10.  DOI:
    摘要 ( )   PDF(539KB) ( )  
    50年前,王方名同志和我以求实的笔名,在《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对当时逻辑学问题讨论中占统治地位的观点的质疑,毛泽东主席看到后,于1957年4月11日邀请了学术界老前辈冯友兰、金岳霖、贺麟、周谷城、郑昕、费孝通和我们两人座谈,这在中国逻辑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今天纪念这件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继往开来,自主创新——“纪念毛泽东主席邀请学者讨论逻辑学问题五十周年座谈会”综述
    欧阳志远
    2007, (5):  11-15.  DOI:
    摘要 ( )   PDF(705KB) ( )  
    1957年4月,毛泽东主席阅读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王方名和黄顺基在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关于形式逻辑和逻辑形式逻辑内容和体系问题的质疑后,于4月11日邀请二位学者以及周谷城、金岳霖、冯友兰、郑昕、贺麟、费孝通、胡绳等著名学者到中南海讨论逻辑学问题,讨论时间长达6个多小时。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学术活动五十周年,2007年4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了纪念毛泽东主席邀请学者讨论逻辑学问题五十周年座谈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地震局等各方面专家学者20余人出席了会议,并从不同视角就发扬自主创新精神的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前沿问题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谢富胜
    2007, (5):  16-23.  DOI:
    摘要 ( )   PDF(1096KB) ( )  
    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方式即占主导地位的劳动过程,通过控制雇佣劳动实现生产效率是劳动过程中的核心,技术进步与控制形式的动态运动使劳动过程不断演变,同时也导致了资本主义积累体系的阶段性演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特征——兼评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
    朱奎
    2007, (5):  24-28.  DOI:
    摘要 ( )   PDF(644KB) ( )  
    范式概念的引入无疑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清晰界定,表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善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和劳动价值论这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硬核”的背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的内生货币理论解析
    王璐
    2007, (5):  29-35.  DOI:
    摘要 ( )   PDF(972KB) ( )  
    在经济学说史上,货币问题的各种争论大多来自于经济学一贯强调实物经济的两分法传统。主流经济学由于外生货币供给假设只能将货币作为“面纱”加入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中,由此导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剑桥资本争论”的逻辑批判。1936年《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凯恩斯试图打破两分法而与新古典实物分析方法的决裂,但由于缺少价值与分配理论的基础依然无法确立起“生产的货币经济理论”。相反,马克思经济学正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在将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相结合中展示出一个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或市场经济关系为分析基础的内生货币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工资和失业理论的现代经济学理解
    郭继强
    2007, (5):  36-43.  DOI:
    摘要 ( )   PDF(1188KB) ( )  
    马克思的工资和失业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趋向于工资的最低限度(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同时,工人的失业问题也如影随形。作为对经济运行的一种规律性描述,类似景象也显现于许多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向下倾斜劳动供给曲线的工资和就业决定模型,在现代经济学的表现形式下诠释了这种景象,进而将马克思的有关精辟见解在现代经济学语境下用于改进这种景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制度建设与社会公正
    李迎生
    2007, (5):  44-50.  DOI:
    摘要 ( )   PDF(900KB) ( )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社会公正理念的核心追求和突出强调。基于制度是保障社会公正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本文就保障社会公正的相关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建设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讨论。前者主要讨论了转移支付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税收调节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的建设,后者主要讨论了民主参与机制、诉求反应机制、整合协调机制、评估调整机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列宁论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唯物辩证法
    易杰雄
    2007, (5):  51-55.  DOI:
    摘要 ( )   PDF(946KB) ( )  
    在列宁看来,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新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这种唯物主义既是实践的又是辩证的同时也是历史的,即他所指的“现代唯物主义”。这种发展观认为,社会是人类以自然界为依托组成的人的社会。它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进行。同时指出,发展观是否科学,关键看承认不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承认不承认事物的运动、发展不仅有量变,而且有渐进过程的中断、飞跃、质变;科学发展观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类社会,同时适用于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思维。列宁关于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于1914—1915年间在瑞士伯尔尼期间集中时间和精力研究哲学所留下的八个笔记本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纵横谈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顾钰民
    2007, (5):  56-60.  DOI:
    摘要 ( )   PDF(446KB) ( )  
    注重教学方法研究是高质量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内在要求。在全面把握新方案各门课程内容和加强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要下功夫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学术水平提高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机结合,使新方案的实施能够得到教学方法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几个问题
    朱志敏
    2007, (5):  61-66.  DOI:
    摘要 ( )   PDF(1027KB) ( )  
    以“讲历史逻辑”为大学历史教育的理念,既可以区别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为做好二者的衔接确定依据,也可以使之避免与“讲理论逻辑”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重复。以历史细节论证历史逻辑,是增进该课程教学实效的较好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析美印关系及其对华影响
    卫灵
    2007, (5):  67-72.  DOI:
    摘要 ( )   PDF(1204KB) ( )  
    近年来美印关系不断升温。在美国看来,与印度合作对于维护美国在亚洲地区的所谓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印度则希望借重印美关系,加速其经济、军事力量的全面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以便实现迈向亚洲大国、乃至世界大国的目标,同时也增添与中国打交道时的筹码。然而,尽管美印合作不断加强,但是美国主导世界的全球战略和印度追求世界性大国的目标却使双方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印美关系说到底是一种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和利用的关系,由此导致双方合作效应的有限性。分析美印关系以及中国崛起对两国的影响可以看出,无论是印度还是美国,目前都不会为了美印关系而影响和削弱与中国关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6年世界恐怖活动状况述评
    张家栋
    2007, (5):  73-81.  DOI:
    摘要 ( )   PDF(1183KB) ( )  
    2006年是有可靠统计数据以来恐怖事件最多、恐怖伤亡最严重的一年。在地缘上,从中东、南亚到东南亚的弧形地带是世界恐怖活动的主要地区;在手段上,爆炸和袭击是恐怖活动的主要形式,但爆炸的比例有所下降,袭击的比例有所上升;在目标上,警察、平民和政府是2006年恐怖活动的首选。同时,世界恐怖主义在思想动机上的全球化与恐怖分子来源和恐怖活动的国内化、本土化交织在一起,使得国际反恐怖阵营面临更加严重的困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制度分析的层次问题与国际制度研究
    田野
    2007, (5):  82-87.  DOI:
    摘要 ( )   PDF(1093KB) ( )  
    经济学和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大都将某一层次的制度作为自己的分析对象,而把更高层次的制度作为给定的外生变量。从关于国际制度层次划分的代表性观点来看,构成性制度相对于限制性制度而言是更高层次的制度,普遍性制度相对于特殊性制度而言是更高层次的制度。这种将国际制度区分为不同层次的视角,有助于我们认识国际制度研究中新自由制度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的理论争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备课札记
    和谐品质:德性本质的当代解读
    蔺海鲲, 王国银
    2007, (5):  88-92.  DOI:
    摘要 ( )   PDF(753KB) ( )  
    和谐作为德性的本质何以可能?首先,和谐的关系向度是和谐德性可以成立的前提;其次,和谐的内在性是和谐德性得以成立的关键;再次,和谐的系统性也是和谐德性成立的理论依据之一;最后,和谐的动态特征是和谐德性得以成立的标志。当然,和谐的可行能力特征也是它成为德性本质的基础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民国思想史论》评析
    俞祖华
    2007, (5):  93-96.  DOI:
    摘要 ( )   PDF(1487KB) ( )  
    民国思想史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阶段。这一时段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一现的思想活跃的景象,人们常把民初的五四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提并论,因为两者均恰逢社会巨变、观念转折的时代,并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如果从思潮的纷繁复杂、变化迅速及思想解放等方面来考察,民初的思想界可能还要领先一些。民国时期的思想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就思想的西学视野与现代背景而言,前代的先贤大儒无法望其项背;从思想的国学根底和旧学修养来看,后世学子又可望而不可及,“学贯中西”或许只是属于民国的思想家群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