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关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洪大用
    2006, (12):  5-11.  DOI:
    摘要 ( )   PDF(587KB) ( )  
    本文认为所谓社会事业可以看作是为确保社会团结、维护社会安全、促进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可持续,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各种公益性支持与服务活动的总和。当前中国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事业发展,一要高度重视理念建设,二要大力推进法律制度建设,三要加速进行体制改革,四要改革社会事业组织运行机制,五要明确发展的重点领域,六要大力培养专门人才。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高度重视对社会事业发展进行科学评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
    黄泰岩, 王效平
    2006, (12):  12-17.  DOI:
    摘要 ( )   PDF(829KB) ( )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古老的企业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并有效的企业制度形式,家族企业能够做大、做强、做久。当然,中国家族企业与世界上已经做大做强的家族企业相比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弊端,就是企业的封闭性。因此,中国家族企业要做大做强,就需要制度开放,即从传统的家族企业向现代家族企业演进。中国家族企业的开放,包括股权开放、职位开放和财务开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马克思的解放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兼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阎孟伟
    2006, (12):  18-25.  DOI:
    摘要 ( )   PDF(1522KB) ( )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观念就是人的“解放”。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把人的“解放”过程区分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政治解放的内涵。政治解放是市民社会的革命,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政治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政治解放理论对于理解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体论研究特征及当代价值
    杨晓玲
    2006, (12):  26-32.  DOI:
    摘要 ( )   PDF(632KB) ( )  
    与西方经济学以实在主义哲学价值观为出发点,以科学主义方法和体系为表现形式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以唯物辩证法为表现形式。由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社会存在本体论的研究特点,本体论研究也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区别于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特征。从本体论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更有助于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问题
    围绕“凯恩斯革命”的最新争论
    方福前
    2006, (12):  33-38.  DOI:
    摘要 ( )   PDF(1793KB) ( )  
    “凯恩斯革命”是20世纪经济学中的重大事件。最近有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革命”是“捏造”的,是人为虚构的“神话”。由此引发了关于“凯恩斯革命”的新争论。这些争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现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国际安全与中国外交
    孟祥青, 潘晓颖
    2006, (12):  39-45.  DOI:
    摘要 ( )   PDF(1372KB) ( )  
    2006年国际安全形势呈现总体和平、稳定与缓和的局面,双边特别是多边安全对话十分活跃,地区安全机制的构建取得进展,但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局部战乱、动荡和紧张有所加剧。2006年是中国外交的丰收年,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布局趋于“均衡、有序、务实”,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成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外交:从现实主义到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路径——兼论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李宝俊, 王彬若
    2006, (12):  46-52.  DOI:
    摘要 ( )   PDF(1446KB) ( )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提出以来,引起了中国学界的广泛关注。纵观近年来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不难发现这一理论给小布什政府的外交实践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由美国的现实主义外交传统出发,阐述了美国外交从现实主义外交传统向进攻性现实主义外交演变的过程,并对进攻性现实主义逻辑的危险性做出了分析,同时指出了美国这一外交路径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评论
    现代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及其困境
    高鸿
    2006, (12):  53-59.  DOI:
    摘要 ( )   PDF(1694KB) ( )  
    现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认识论哲学向现代语言哲学的转向,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其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与社会历史背景。现代西方哲学中很多流派都从不同角度对主体间性问题作了探讨,但由于他们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并没有真正解决主体间性问题,主体间性问题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和交往实践中才能给予真正科学的解决和回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主义的价值诉求——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视角
    张旺
    2006, (12):  60-66.  DOI:
    摘要 ( )   PDF(1091KB) ( )  
    世界主义是一种具有悠久传统的哲学理念,它主张世界是一个单一的共同体,所有人皆为其中的平等成员。近年来随着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复兴,世界主义再次走向前台。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大变迁,一系列关乎人类命运问题的显现,以个人主义的价值前提和全球共同体的道德理想为基础,世界主义在人权的普遍性、全球范围的分配正义和世界主义民主等不同领域都表达了自己的道德诉求。然而,作为一种普遍性的价值目标,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难点解析
    论划界思维在邓小平理论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来金
    2006, (12):  67-72.  DOI:
    摘要 ( )   PDF(1108KB) ( )  
    本文认为划界思维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重要机制。划界思维使邓小平不仅清除了附加在马克思主义身上的种种误解,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而且在许多方面又创造性地解决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做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完美统一。本文阐述了邓小平在事关社会主义命运和发展前途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难题和现实难题面前,运用划界思维所作出的巨大理论创新及其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探讨”的探讨——兼与林岗先生商榷
    姜启渭
    2006, (12):  73-78.  DOI:
    摘要 ( )   PDF(1201KB) ( )  
    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单个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二是指包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量,多一个总量概念,后者关系市场经济的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现实意义更大。市场经济是又一含义的专用或主要范畴,如被用来说明第一含义社会劳动价值,会带来六个“混同”。《资本论》原著说明的两种含义社会劳动,是递进关系,侧重关系或并列关系,从未说是一个实现另一个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近年来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述评
    宇文利
    2006, (12):  79-85.  DOI:
    摘要 ( )   PDF(805KB) ( )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社会各界就中华民族精神教育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探讨。本文结合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的实际状况,对研究中所涉及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和定位、目的和意义、内容和对象、思路和原则、途径和方法以及中外民族精神教育比较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和评析,以期推动本研究的深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对于亚洲各国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云飞, 李旻泰, 岳明君
    2006, (12):  86-89.  DOI:
    摘要 ( )   PDF(688KB) ( )  
    为了探讨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探讨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中国相邻的亚洲各国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和韩国韩中思想文化研究所联合发起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对于亚洲各国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韩国、美国的三十多位专家和学者,围绕着会议主题进行了集中、深入的对话和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和合与和谐社会建设’暨《和合学》出版座谈会”纪要
    王磊, 曹皓
    2006, (12):  90-91.  DOI:
    摘要 ( )   PDF(608KB) ( )  
    2006年11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和合与和谐社会建设’暨《和合学》出版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出版社社长贺耀敏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张国祚,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中宣部社科规划办成果处处长王武龙,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教授牟钟鉴,中华书局编审王国轩,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李甦平,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军、张学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中江,人民出版社哲学室副主任方国根,黑龙江大学教授魏义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郑水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吴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彭永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张风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立文、安启念、向世陵、杨庆中、罗安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理论部主任李艳辉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