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专稿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兼析认识与实践中的几种偏误
    张雷声
    2006, (10):  5-11.  DOI:
    摘要 ( )   PDF(1197KB) ( )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对二者关系的认识和实践存在着一些偏误,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形成看作仅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所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的学科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五个二级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一一相对应,等等。分析这些偏误,在于进一步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间的关系,既要使课程建设区分于学科建设,也要把课程建设融入学科建设,更要把课程建设提到学科建设的高度,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城市化加速时期国有土地集约使用:理论与实践——兼论国有土地立体空间开发与利用
    王华春, 唐任伍, 杨丙见
    2006, (10):  12-18.  DOI:
    摘要 ( )   PDF(1197KB) ( )  
    国有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具有深刻的内涵,在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增长时期,需要对国有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认真研究。在国有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程度尚待提高的背景下,中央及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集约利用包括国有土地资源在内的一切有限资源。促进国有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应该充分利用国有土地资源,突出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的使用,充分挖掘城市用地潜力尤其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与制度设计思考
    陈朋
    2006, (10):  19-25.  DOI:
    摘要 ( )   PDF(1005KB) ( )  
    农村社会的发展是我国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关系着农民社会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外供给是造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的重要原因。通过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区和第三种力量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合力作用,是有效摆脱我国当今农村公共产品困境的必然和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制度的价值追求与现代社会的生存信念
    刘天才
    2006, (10):  26-30.  DOI:
    摘要 ( )   PDF(1198KB) ( )  
    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缺少整体性的价值理性共识,它表现为社会成员基于对该社会制度安排的合法性积极认同基础上的自觉、自律的行为风范的表现,因此其构成文明、公正、健康的现代政治国家的核心治理理念,同时也是现代公民社会健全发育之最重要的内在结构性因素之一。市场经济“理性经济人”之偏狭的“工具理性”预设,决定了其很难形成“社会—文化人”的公共价值体验与情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立,客观上使有关“公共事业”的使命、责任等问题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意味着必须重塑以“群体互惠与意义共享”为价值目标的自愿的“公民社会共同体”的生存信念,并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制度价值理念的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一种审视:对学科分支领域的快速扫描(中)
    王逸舟
    2006, (10):  31-38.  DOI:
    摘要 ( )   PDF(1681KB) ( )  
    本文从具体的研究领域和问题入手,对最近十余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发展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透视。大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现实主义理论、国际制度学说、建构主义流派、国际战略探讨、全球化问题追踪、国际政治经济学、联合国研究、民族主义、地区主义、女权主义等主流或热门理论,小到政治文化分析、生态政治学、国际关系伦理学、英国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等边缘或支流学派,乃至主权研究、安全研究、国家利益研究、方法论研究、“中国特色”研究等核心问题,可以说这些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探讨的主要内容,均受到作者的关注和点评。论文既简明提示了所获进步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更扼要检讨了现有问题的各个方面和下步发展的方向,着重强调了这一学科在当今中国的“任重道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俄罗斯能源战略演进的历史脉络
    陈小沁
    2006, (10):  39-44.  DOI:
    摘要 ( )   PDF(1163KB) ( )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日益凸显,世界各主要国家加紧了制定和完善本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工作。俄罗斯作为正在崛起的世界级的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其能源战略的调整必然会影响到全球能源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因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制定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尽管俄罗斯联邦面临的是与原苏联截然不同的地缘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环境,但原苏联时期的国家能源政策依然构成了现今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某些客观物质基础。在对苏联时期、叶利钦时期、普京时期的能源战略进行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认知俄罗斯(苏联)能源战略模式的演进方式和阶段性特点,将不仅有助于我们以客观的、历史的眼光展开对现实能源问题的深入探讨,同时也可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制定与调整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问题
    论权力及权力控制
    田凯
    2006, (10):  45-51.  DOI:
    摘要 ( )   PDF(1229KB) ( )  
    中外学人对权力有着千差万别的理解,概括起来,权力是指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影响力。权力具有强制性、单向性、相互依赖性、工具性、自我扩张性和侵犯性等基本特征。权力控制的必要性在于权力的自我异化倾向与权力主体的私人属性相结合,导致权力难以控制;权力运作过程中的两重性矛盾,导致权力易于失控;权力失控走向腐败对社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权力本身的有限性、权力行使的相对性、权力运行的可控性使权力控制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德里达:幽灵与意识形态
    贺翠香
    2006, (10):  52-57.  DOI:
    摘要 ( )   PDF(1618KB) ( )  
    德里达的“幽灵说”与其意识形态理论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联。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都忽视了这部分内容。德里达通过描述幽灵的生产及其运作,通过“幽灵说”的逻辑,揭示出意识形态具有“幽灵性”和“宗教性”两大不可化约的特征,由此指出意识形态是不可界定和解构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实现如同一般信仰一样具有自主性和自动性;意识形态同时还包含着意识形态批判的内容,即意识形态在建构的同时蕴涵着批判、解构自身的维度。德里达的幽灵说及其意识形态理论实际上发动了一场以幽灵的“游荡学”对抗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革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述评
    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动态
    卫兴华, 刘斌
    2006, (10):  58-65.  DOI:
    摘要 ( )   PDF(1044KB) ( )  
    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国际经济理论和现实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探索,涉及面广泛。这里就几个重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和讨论内容加以梳理综述。具体内容包括: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变动和汇率制度改革、外商直接投资(FDI)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研究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应对全球化:当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新趋向
    庞金友
    2006, (10):  66-72.  DOI:
    摘要 ( )   PDF(1691KB) ( )  
    传统民族国家框架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日益面临全球化的挑战。一方面是民族国家的某些职能与角色正备受冲击,另一方面则是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等社会行为体的地位与作用日显其重,但基于对民族国家内在的适应性和不可替代性、公民社会脆弱的独立性及对国家的依赖性的考虑,西方学者大多肯定全球化进程中国家的地位与作用,承认全球化在打破国家与社会的传统边界和力量均衡的同时,也使两者合作与冲突的机会相应增加。在他们看来,欲求两者间和谐与健康的关系模式,必须在国家和公民社会这两个支点上同时着力,进行双向的、多维的良性建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
    近五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述评
    李细珠
    2006, (10):  73-81.  DOI:
    摘要 ( )   PDF(1579KB) ( )  
    近五年来的晚清政治史研究有一个从革命史转向改革史、从事件史回归制度史研究的趋向,学界在对实证研究方法的重视、研究视角与研究路径的转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研究方面成果较为突出。本文对近五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最新进展略做述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传统社会性别理念的近代转换
    吴效马
    2006, (10):  82-88.  DOI:
    摘要 ( )   PDF(2189KB) ( )  
    清末民初致力于传统文化近代转换的新型知识者,以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和男女平等理念为理论基础,从性别秩序理念的重构、女性社会价值的重估、女子才德关系的重释、女性角色形象的重塑四个层面,对中国古代宗法农业社会中以男权主义、家族主义、伦理主义为价值准则的传统社会性别理念进行了除旧布新的重释与改造。这一传统社会性别理念近代转换的工程,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备课札记
    认识对象论
    刘秀萍
    2006, (10):  89-94.  DOI:
    摘要 ( )   PDF(793KB) ( )  
    在由认识主体、认识中介和认识对象组成的认识结构系统中,目前认识论研究中对认识对象的探讨显得非常滞后。然而,随着当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纳入实践活动和认识视野中的对象更加繁杂多样、变化多端,亟待从理论层次上予以抽象、分类和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提供了解决认识对象论的前提和思路,本文以此为根据分析了认识对象的类型,概述了认识对象的特征和功能,初步勾勒出认识对象论研究的框架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评介
    韦行
    2006, (10):  95-96.  DOI:
    摘要 ( )   PDF(364KB) ( )  
    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既需要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又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提供有利条件。近几年来,我国出版了一批从中国实际出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经济学著作。这些著作既不搞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又不照搬照套西方经济学的范式,具有理论和学术价值。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陈征教授的《<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就属于这方面的著作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