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专稿
    哲学究竟是什么学科
    邹诗鹏
    2006, (4):  5-11.  DOI:
    摘要 ( )   PDF(868KB) ( )  
    把哲学看成是纯理论学科,源于理论与应用二分的传统学科设定,在这一设定中,哲学几乎被简化为形而上学,这种简化忽视了形而上学的特定的应用功能,也忽视了哲学在传统知识学科的总体性地位。现代性条件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学科大联盟从学科体制上把哲学进一步“逼进”了人文学科和“冷门”学科。但就哲学的内涵及其面对现代性问题应当发挥的应有功能而言,哲学实际上应当成为具有广泛学科渗透与整合功能的综合性理论学科。本质地讲,哲学不应当只是被看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国家安全
    杨毅
    2006, (4):  12-17.  DOI:
    摘要 ( )   PDF(829KB) ( )  
    本世纪头15-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拥有可以利用的重要战略机遇,同时也要面对严峻的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的战略思维,进行巧妙战略谋划,就一定能够摆脱历史上崛起大国“挑战-失败”的怪圈,寻找出顺利摆脱“安全困境”的道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问题:中国国际战略的新课题
    蒲俜
    2006, (4):  18-24.  DOI:
    摘要 ( )   PDF(935KB) ( )  
    无论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还是着眼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将环境问题纳入中国国际战略的整体框架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参与环境问题国际合作的进程中,中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创造性地应对环境问题,作为中国国际战略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需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服务改革:一种伦理学的视角
    孙晓莉
    2006, (4):  25-29.  DOI:
    摘要 ( )   PDF(548KB) ( )  
    公共服务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旨归,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公共服务伦理作为研究人类社会公共服务正当性及其操作规范和方法论的价值哲学,对公共服务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具有导向、规范和终极价值关怀的意义。公共服务伦理的构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制度伦理、政策伦理和个体伦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现代阐释
    徐茂魁, 李宝翼
    2006, (4):  30-35.  DOI:
    摘要 ( )   PDF(1085KB) ( )  
    虚拟资本是指各种有价证券,包括信用证券和公共有价证券两种形态。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深刻揭示了金融资产所特有的虚拟性质,揭示了经济周期性与金融危机的根源,揭示了货币流通与利率变动的内在规律。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为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和宏观货币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度政治学研究
    全民公决的若干问题
    丁雷喜, 牛铭实
    2006, (4):  36-45.  DOI:
    摘要 ( )   PDF(980KB) ( )  
    一些投票人在面对若干二元问题时,如果他们对这些二元问题结果的偏好是不可分割的,那么即使在众多可能的结果中存在着一个孔多塞(Condorcet)胜者,多数决原则可能最终并不会选择这个孔多塞胜者;相反,社会选择的结果可能是孔多塞失败者,或者是被其他某些结果帕雷托占优。我们还评估了一系列针对全民公决中投票人偏好不可分割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对一个问题集合进行投票、贯序投票、以及投票交易等。贯序投票和投票交易可以防止最终选择孔多塞失败者和被其他所有可能的结果帕雷托占优出现。相对全民公决而言,立法机构更容易推动贯序投票和投票交易,因此全民公决虽然增加了民主决策中参与者的数量,但却降低了民主参与的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问题
    生态现代化理论评述
    郭熙保, 杨开泰
    2006, (4):  46-52.  DOI:
    摘要 ( )   PDF(898KB) ( )  
    20世纪末生态现代化理论出现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它反映了这些国家在社会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政策和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生态化转向。生态现代化正在渐渐成为一种社会科学的主导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强调企业、政府以及非政府团体和个人在面对环境问题时应该如何做出调整,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学者们在生态现代化的框架内,将国内环境保护和改善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生态现代化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研究述评
    闫润鱼
    2006, (4):  53-60.  DOI:
    摘要 ( )   PDF(2139KB) ( )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在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研究方面取得不菲成果。作为舶来品的中国自由主义具有怎样的思想和性格特征?哪些人可以被称为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他们的区别该作如何的类型划分?自由在自由主义者那里究竟是价值理性还是工具理性?造成自由主义在中国失败命运的原因有哪些?本文将研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概括为如上这些方面进行了简要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的研究取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再思考——“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学术研讨会”综述
    贾小叶
    2006, (4):  61-66.  DOI:
    摘要 ( )   PDF(787KB) ( )  
    为推动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问题研究的深入,2006年1月7-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学术研讨会。这也是国内学术界第一次就“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举行学术研讨会。来自史学、哲学、文学、民族与人类学界的4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做了多样性的解读,涉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诸多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系谱学辨析——论系谱学的复杂性维度
    李少军
    2006, (4):  67-72.  DOI:
    摘要 ( )   PDF(628KB) ( )  
    本文分析了系谱学从尼采到福柯的发展,揭示了其反对基础主义、反对本质主义、反对理性中心主义的特征,阐述了系谱学作为对起源(来源)的研究,将非理性的、偶然的、不确定的、非连续的和异质性等被传统科学排斥在外的东西,纳入自己的视野,从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方法。同时揭示了系谱学与复杂性科学的关系,认为系谱学和复杂性的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反对还原论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试论网络文明对当代青年思想意识成长的作用
    张瑜, 吴倬
    2006, (4):  73-79.  DOI:
    摘要 ( )   PDF(903KB) ( )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新世纪令人鼓舞的前景和趋势,网络文明对青年思想发展的影响成为当前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网络社会的崛起为背景,阐述了网络文明对当代青年思想成长的多方面影响和作用,分析了青年的主体意识、个性人格、思维方式、精神境界等方面在网络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教材·教改
    论考虑固定资本影响的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问题
    沈民鸣
    2006, (4):  80-84.  DOI:
    摘要 ( )   PDF(866KB) ( )  
    价值转形是劳动价值论中的核心问题。从鲍特凯维兹起,几乎所有研究价值转形问题的经济学家,在他们提出的各种价值转形模型中,都没有考虑固定资本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本文在不考虑资本周转速度影响的条件下,讨论考虑固定资本影响的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问题,提出一个可以反映固定资本影响的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模型。证明在考虑固定资本影响的条件下,价值决定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式与价值形式的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完全相同,在价值转形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不变。最后通过一个例题说明价值转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度假设、分析工具与政治经济学体系创新
    张建君
    2006, (4):  85-91.  DOI:
    摘要 ( )   PDF(695KB) ( )  
    政治经济学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上以教科书更新为代表的四次体系创新证明,制度合理性假设是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体系创新的前提和理论灵魂,分析工具的规范化发展和演进是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体系创新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教科书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的核心是制度假设与分析工具的创新和演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难点解析
    唯物史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陈路, 李红专
    2006, (4):  92-96.  DOI:
    摘要 ( )   PDF(510KB)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对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系统性、主体性和规律性的深入认识,是在新形势下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