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术评论
    论哲学与科学和生活的关系
    陈先达
    2006, (3):  5-11.  DOI:
    摘要 ( )   PDF(708KB) ( )  
    哲学源于生活,但在其后的发展中越来越远离生活。哲学孕育了科学,但又为科学所拒斥。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立,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哲学、生活、科学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成为哲学发展中的一大关隘。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现实世界,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总结科学成就,正确处理哲学与科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试析我国对外“资金流动之谜”
    陈德兵, 韩燕
    2006, (3):  12-19.  DOI:
    摘要 ( )   PDF(1330KB) ( )  
    近年来,我国外部均衡出现了一些“资金流动之谜”,这既不能通过主流的经济学理论给予圆满的解释,又不能从其他发展中国家找到先例。本文通过资金流入对国内总储蓄和总投资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从金融中介的角度对资金流动之谜做出新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美日关系与东亚安全
    李景治
    2006, (3):  20-26.  DOI:
    摘要 ( )   PDF(1238KB) ( )  
    东亚存在中美日在结构性、利益性和历史观方面的三大矛盾,如得不到化解会恶化我国周边环境、影响东亚安全。美日要调整其对华战略,理解和支持中国和平“崛起”。中美日应建立常规性高层对话机制,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美应采取实际行动敦促日本改变二战历史问题上的错误言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亚货币合作的新发展及未来前景
    吴曼丽, 朱邦宁
    2006, (3):  27-34.  DOI:
    摘要 ( )   PDF(847KB) ( )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金融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给东亚地区提出了一个现实的紧迫课题: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东亚各国有必要加强本地区内的金融协调与合作,东亚区域货币面临着重新整合的必要与趋势。本文从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原因及其可行性,以此为基础提出要发展和推动东亚货币合作,应当走先建立亚洲货币基金,再实行汇率联动机制,最后过渡到东亚单一货币区的循序渐进之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问题
    对任务型组织的探讨
    李东
    2006, (3):  35-40.  DOI:
    摘要 ( )   PDF(932KB) ( )  
    常规组织是近代理性思维和大机器工业的产物,分工及“理性人”假设是这一组织的基本原则,专业化、权力等级、规章制度、非人格化、追求工具理性是它的基本特征,社会生活的相对稳定是它发挥作用的前提。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社会日益复杂和多样化,不确定性因素的大量增加向这种组织形态提出了挑战。临时性组织的产生是对这一挑战的回应,而其中的任务型组织则是对传统常规组织形态的突破。任务型组织从事的是“无结构的工作”,它在功能和目标指向上是回应性和服务性的,在结构和构成上是网络型的,在运行方式上是合作性的。任务型组织有效运转的关键在于以信任为基础的整合,信任、权威、价格构成了任务型组织完整的整合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民族主义的特征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潘广辉
    2006, (3):  41-47.  DOI:
    摘要 ( )   PDF(1330KB) ( )  
    当人类历史的脚步迈入20世纪最后十年时,扭曲的“民族要独立”和“民族要统一”的思潮与实践竟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共处与对峙的两种现象,影响冲击着现今的国际社会,也必将影响21世纪世界民族的发展。从本质上看,上述两种思潮都是对列宁民族关系理论的歪曲,我们应采取客观态度认真分析和有效解决当今世界范围的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和处理新世纪的民族关系现象和问题,对实现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与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教材·教改
    政治经济学教材可以不讲“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卫兴华
    2006, (3):  48-52.  DOI:
    摘要 ( )   PDF(1099KB) ( )  
    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教材中按照《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先论述“资本的总公式”和“总公式的矛盾”,然后才提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本文认为有必要对“资本总公式”和“总公式的矛盾”提出一些需要斟酌的问题,并指出,政治经济学的教材与教学中不讲“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不但不会削弱剩余价值理论,反而有利于消除疑点,更简明地阐述和把握剩余价值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日常生活与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
    黄继锋
    2006, (3):  53-58.  DOI:
    摘要 ( )   PDF(978KB) ( )  
    作为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重要一员,列斐伏尔既有同该思潮的其他代表人物共通的理论立场,又有其自己独到的理论视野。他一生都与“日常生活”打交道,给后人留下了三卷本的《日常生活批判》及一系列相关的著作和文章。他赋予“日常生活”以重要理论意义,通过对现代世界日常生活的批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深刻的异化本质,并提出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化革命”来结束异化,回归真正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论
    王树荫, 卢少求
    2006, (3):  59-63.  DOI:
    摘要 ( )   PDF(951KB) ( )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回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历程,明确研究对象、学科体系、队伍建设,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之策,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和谐”视域下的道德教育——兼论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
    王勤, 谢佳
    2006, (3):  64-68.  DOI:
    摘要 ( )   PDF(978KB) ( )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道德作为人类生活的内在价值尺度,既是人性的一种表达,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道德教育在创造和谐的伦理基础以及培育社会主体方面责无旁贷,而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将使其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述评
    闵杰
    2006, (3):  69-76.  DOI:
    摘要 ( )   PDF(1075KB)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异军突起,确立了作为一个学科在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更加繁荣,已经成为中国近代史领域里的一门显学。本文对1990—2004年学术界在人口、风俗习尚、日常生活、妇女、赈灾五个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给予了概要评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思潮评介
    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观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解读
    唐小松, 黄忠
    2006, (3):  77-81.  DOI:
    摘要 ( )   PDF(550KB) ( )  
    英国学派以理性主义为基底,综合了霍布斯主义、格劳秀斯主义和康德主义三种国际关系思想传统,创立了独特的国际社会观。作为一种极具包容性的国际关系理论,它立足于欧洲,并从欧洲的现实中找到了某些实证性事例,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解答了传统欧洲一体化理论所未能充分解释的两个问题,即欧洲一体化的内部特征及其国际定位问题。它认为,就特征而言,欧洲一体化进程实际上是欧盟国际社会与欧盟世界社会共同起作用的二元进程,欧洲一体化的实践很大程度上是在这两种社会之间寻求平衡;从国际定位来看,欧盟国际社会是处于欧洲国际社会与全球国际社会之间的一个特殊国际社会,这三种国际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演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备课札记
    马克思对黑格尔官僚政治的批判
    孔伟, 赵岩
    2006, (3):  82-86.  DOI:
    摘要 ( )   PDF(1097KB) ( )  
    黑格尔认为,国家用自治机关和官僚机构来调节市民社会间的各种矛盾,官僚政治的基础就是“国家”与“市民社会”、“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之间的分离。马克思揭露了现代国家官僚结构的实质,即国家的形式主义及其虚假性特点,同时,驳斥了黑格尔声称的官僚是公正无私的,因此是一个“普遍的”阶级的观点,从而得出了官僚机构的特点是形式主义、等级制度、神秘性、自身终结和国家终结的一致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19次会议”综述
    张铁刚, 钟珺弘
    2006, (3):  87-91.  DOI:
    摘要 ( )   PDF(531KB) ( )  
    2005年10月21-24日,由中央财经大学承办的“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19次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出版机构和新闻传媒等单位的12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30多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5年度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座谈会”综述
    耿化敏
    2006, (3):  92-96.  DOI:
    摘要 ( )   PDF(866KB) ( )  
    2006年1月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首倡并举办的“2005年度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近3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从学术史的角度,围绕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进展、热点、动态、问题、前景等进行了分析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出席了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主任杨凤城教授在会议致词中,说明了举办这次座谈会的设想、宗旨与目的: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希望借助高校的学术优势,通过举办年度性学术座谈会的形式,为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制度化的学术评估与交流的平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