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专稿
    对工业化的追求与当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朱佳木
    2004, (7):  5-10.  DOI:
    摘要 ( )   PDF(1968KB) ( 1570 )  
    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即实现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是由新兴的资产阶级来推动的,也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健全而实现的。但在近代中国,由于封建势力和西方侵略势力的强大,以及本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实现工业化的任务落到了工人阶级的肩上。而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从诞生那天起,就把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当成了自己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自觉地为中华民族挑起了这副历史重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李君如
    2004, (7):  11-14.  DOI:
    摘要 ( 993 )   PDF(1002KB) ( 1588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实践和理论的主题。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我们坚持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温邓小平改革思想,坚定不移走改革之路
    李忠杰
    2004, (7):  14-18.  DOI:
    摘要 ( 995 )   PDF(1454KB) ( )  
    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历史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场转折和变革,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层面,是每一个过来人都能作出鲜明的对比的,也是每一个平常人都能从生活中感受到的。而所有这一切变化,都可以集中到一个词上——改革,也可以联系到一个人——邓小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赵家祥
    2004, (7):  18-19.  DOI:
    摘要 ( )   PDF(471KB) ( )  
    “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时,我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国走向何方”的问题尖锐地摆在党和人民面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针对当时党中央主要负责人提出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和党内严重的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倾向,旗帜鲜明地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从思想路线上指明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邓小平:引导中国走向世界
    杨耕
    2004, (7):  20-22.  DOI:
    摘要 ( )   PDF(574KB) ( )  
    人类交往发展的历史就是文明和进步的历史,它展现为原始群的扩大、部落的形成、图腾的综合以及区域性发展、世界的发现直至世界整体性发展。历史表明,只有善于交往和开放的民族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一个民族本身的结构和状态不仅取决于它的内部交往,而且取决于外部交往的广度和深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转折与人的解放
    韩庆祥
    2004, (7):  22-24.  DOI:
    摘要 ( )   PDF(501KB) ( )  
    在当代中国历史上,邓小平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重要人物。他带领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历史发生了有利于中国发展的根本性转折;这种转折使中国人获得了新的解放,使中国社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黄泰岩, 张宏伟
    2004, (7):  25-31.  DOI:
    摘要 ( )   PDF(2757KB) ( )  
    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及其优化配置,将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再仅仅依赖于本国已有的资源,而是可以通过利用国际资源,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国内资源有限供给的尖锐矛盾,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为中国缓解资源瓶颈,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可能和空间。我们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本国经济,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析农民工的廉价工资
    杨思远
    2004, (7):  32-36.  DOI:
    摘要 ( )   PDF(2539KB) ( )  
    农民工双重身份和经济地位,使得其劳动力带有半商品的性质。半商品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在于能从事不同产业的劳动,而其价值就是廉价工资。廉价工资只包含维持劳动力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不含赡养家属及教育培训费用。廉价工资是国有资本、私人资本和国际资本竞相雇用农民工的经济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新型党际关系的特点及其意义
    李宝俊, 彭新良
    2004, (7):  37-42.  DOI:
    摘要 ( )   PDF(2659KB) (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冷静地认识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党与党之间要建立新型的关系”,由此开创了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新型党际关系顺应了时代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吸取了历史经验和教训,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强调与一切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开放式交流关系。它使党际交往范围和交往领域空前扩大,为政党对外交往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外交空间和工作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经济学新发展研究
    西方增长理论经验研究的新发展
    刘凤良
    2004, (7):  43-49.  DOI:
    摘要 ( )   PDF(2711KB) ( )  
    本文从增长核算、趋同性假设检验和经济增长因素决定三个方面考察西方增长理论经验研究的演进,分析新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经验研究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主要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说明西方增长理论在经验研究领域面临的困境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研究
    新民主主义加速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解释
    薛汉伟, 王文章
    2004, (7):  50-55.  DOI:
    摘要 ( )   PDF(2750KB) ( )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有两次加速,这不能仅仅用领导人急于求成的心态来解释。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双轨制”,它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新民主主义加速过渡到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环节的赶超战略的实施对这一加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潮评介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
    秦亚青
    2004, (7):  56-63.  DOI:
    摘要 ( )   PDF(2907KB) ( )  
    本文探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也试图讨论它的未来走向。1919-1948年是国关理论初创与理想主义主导时期,源于对一战的深刻反思,理想主义谋求实现一个想象中的和平世界。从二战到1979年是现实主义的主导时期,以二战和冷战为背景,摩根索建立起现实主义理论框架,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贡献。1979-1992年是自由主义复兴时期,新自由制度主义成为理论化程度最高的自由主义流派,与新现实主义比肩而立。1992年至今,强调观念和认同的建构主义兴起,逐渐与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形成三足鼎立。今后,国关理论将更多地表现出进化思维、权利政治和多元理论的发展取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国家理论述评
    杨光斌
    2004, (7):  64-69.  DOI:
    摘要 ( )   PDF(2567KB) (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学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在最为传统的国家理论方面。从国家和社会关系出发,吉登斯提出了新的国家类型即传统主义国家、绝对主义国家和现代民族国家;新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诺思以国家目的悖论理论有力地解释了第一批现代化国家的得与失;而20世纪70-80年代很多国家的政治变迁则使亨廷顿等人总结出国家转型理论。本文结合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验证这些国家理论的解释力与限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
    论孙中山民权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建国思想的影响
    潘焕昭
    2004, (7):  70-76.  DOI:
    摘要 ( )   PDF(2630KB) ( )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思想曾发生过重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需要以中国过往的社会政治学说和思想文化遗产作为构建自己理论的基础和平台,而既有同情社会主义的倾向,又有系统的民主共和国构想的孙中山民权主义,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种反映在国家政权归属、政权构成形式的若干重要方面的影响,不是仅以政治策略就能解释和说明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述评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论评
    胡刘
    2004, (7):  77-84.  DOI:
    摘要 ( )   PDF(2789KB) ( )  
    近年来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成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学术前沿和热点,是由学界对“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的辨析引发的。究诘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可能性”使研究获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概念不清与文本误读成为研究继续前进的障碍。因此,回到“文本”澄清概念与实现文本阅读的“方法论自觉”,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前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教材·教改
    《资本论》教学改革探讨
    李建建, 黎元生
    2004, (7):  85-89.  DOI:
    摘要 ( )   PDF(1388KB) ( )  
    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的《资本论》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了《资本论》教学改革的总体经验,即按照“坚持一个原则”、“处理两个关系”、“实现三个结合”的要求,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同时推进教学方法、讲授方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的改革,讲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王効民
    2004, (7):  90-93.  DOI:
    摘要 ( )   PDF(916KB) ( )  
    一从宇宙演化和人类发生的角度看,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是广义自然界的特定历史阶段和组成部分。相对于人类而言,广义的自然界,即人生存的世界,具有无可置疑的时间先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研讨会暨萧前教授八十华诞纪念会”综述
    刘阳
    2004, (7):  94-96.  DOI:
    摘要 ( )   PDF(745KB) ( )  
    2004年5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协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研讨会暨萧前教授八十华诞纪念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