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专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李君如
    2004, (3):  5-12.  DOI:
    摘要 ( )   PDF(1568KB) ( 1637 )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十三年里,我们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断反映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于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最近,不少同志在学习中提出: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这里,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与研究论坛
    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丰子义
    2004, (3):  14-20.  DOI:
    摘要 ( )   PDF(1034KB) ( )  
    全球化的出现,对人类生活和当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重新认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全球化及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此,必须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中一些存在分歧的问题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同时,要从今天全球化现实出发深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解,拓展研究视野,加强与国外全球化理论的比较研究,使马克思理论的内在精神真正趋向现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化与民族性——对全球化研究中一个焦点性问题的分析
    杨学功
    2004, (3):  21-27.  DOI:
    摘要 ( )   PDF(1606KB) ( )  
    全球化本身潜在地包含着单一化和同质化的危险,由此引起了民族主义的反弹,以致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民族性是一种远比全球性更具根源性的力量,脱离民族特殊性的全球同质化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作为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哲学是最能体现全球性与民族性张力的一种文化形态,从而成为文化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两种不同诉求之间争辩的焦点;同时,分析和评论了中国哲学界关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的争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性
    张其学
    2004, (3):  28-33.  DOI:
    摘要 ( )   PDF(1634KB) ( )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具有以下几点基本特征: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为宏观背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为主线、立足于“历史环境”的唯物史观分析、立足于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来分析东方社会。本文分析了这些特征并进一步阐释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当代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加强党内监督和防治腐败的重大战略举措——解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李景治
    2004, (3):  34-40.  DOI:
    摘要 ( )   PDF(1248KB) ( )  
    党内监督条例的发布是党中央狠抓党风廉政和惩治腐败工作、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党内监督理念的革新,监督思路的转变,监督力度的加强,监督制度的完善。值得关注的是:它明确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它实现了党内监督的制度化,建立健全了党内监督体制和监督运行机制;同时,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元结构”的中国股市如何涅槃
    徐茂魁
    2004, (3):  41-46.  DOI:
    摘要 ( )   PDF(1629KB) ( )  
    中国股市基本是一种“非均衡二元结构”的格局:一方主要是持股成本低、具有绝对控股权、但股份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另一方是持股成本高、处于依附地位、而股份可以流通的社会公众股。持股成本的落差使得两部分股东利益失衡;国有股“一股独大”使公司治理结构无法完善;国有股的“非流通”性导致中国股市投资行为扭曲。解决国有股流通与减持问题的关键,是坚持“市场发现价格”的新理念,通过向“散户”折价配售国有股对其进行补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评论
    现代西方哲学的四大理论转向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张再林
    2004, (3):  47-51.  DOI:
    摘要 ( )   PDF(1068KB) ( )  
    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转向与当代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之间正在出现一种引人注目的理论趋同:现代西方哲学的经验主义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精神都走向了科学的经验实证,现代西方哲学的中立主义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精神都体现了对取其中道原则的认同,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正义精神都是对哲学的社会学维度的肯定,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批判精神都把对语言与哲学之间关系的批判提到了议事日程。这种二者之间的理论趋同不仅验证了人类哲学的普遍规定性,而且也使在二者之间展开积极的对话成为可能;而这种对话最终必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创新和理论繁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问题
    美国对外经济制裁决策过程的经济学分析
    柳剑平, 刘威
    2004, (3):  52-57.  DOI:
    摘要 ( )   PDF(1088KB)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制裁一直是美国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经济制裁在成本增加的同时,其功效却在不断降低。本文认为,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决策过程的角度分析,利益集团对经济制裁决策过程的影响是近年来美国对外经济制裁功效不断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经济学新发展研究
    宏观行为经济学的兴起
    董志勇, 黄必红
    2004, (3):  58-65.  DOI:
    摘要 ( )   PDF(1162KB) ( )  
    本文比较了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和宏观行为经济学这三个学派对失业、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储蓄等重要宏观经济问题的不同诠释,通过这种比较使我们看到,新崛起的宏观行为经济学为经济学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它重新重视凯恩斯曾强调过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从互惠、公平、身份、货币幻觉、损失厌恶、羊群行为角度出发,对许多宏观问题做了更符合实际也更令人信服的诠释,使我们对经济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试论中国崛起时代的国际环境
    丁松泉
    2004, (3):  66-73.  DOI:
    摘要 ( )   PDF(937KB) ( )  
    本文认为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成为崛起中的新兴大国,中国崛起的整个过程大致在2030年前后完成。在这个崛起时代,将呈现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国际环境内容与主题。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应该吸取历史上新兴大国崛起过程中的历史教训,根据不同阶段的国际环境,制定相应的战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析利益集团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基本走向的影响
    陈小沁
    2004, (3):  74-79.  DOI:
    摘要 ( )   PDF(1139KB) ( )  
    任何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主要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属于俄罗斯国家内部的动因,它们产生于各种机构、社会组织和阶层,并影响到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主要指国家对外政策利益体系的形成及其战略宗旨的具体表现。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俄罗斯社会基本上形成了两大类“利益集团”,它们支持本质上完全不同的对外战略。由于俄罗斯至今仍未建立起能够制定统一的对外战略并保证对外政策贯彻实施的高效机制,导致了其在国际舞台上推行的实际路线方针在许多情况下具有双重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述评
    当代西方左翼全球化政治理论概述
    陈智勇
    2004, (3):  80-83.  DOI:
    摘要 ( )   PDF(564KB) ( )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以吉登斯、罗伯逊、哈贝马斯为代表的西方左翼思想家分别从各自的理论立场出发,对全球化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评析。他们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全球化概念,强调全球化是现代性未完成的事业,并对全球化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民族国家,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民族国家过时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美国道德教育协会第29届年会”述评
    戴钢书
    2004, (3):  84-87.  DOI:
    摘要 ( )   PDF(390KB) ( )  
    美国道德教育协会(Association for Moral Education)第29届年会于2003年7月17—20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在一个社会、政治、宗教争论世界里的道德教育”。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瑞士、波兰、日本、韩国、中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交论文117篇。参加会议的学者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各自的立场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下面我依据对117篇会议论文作的内容分析和统计分析,从一个横剖面对当前国际道德教育研究的基本态势作一述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哈佛大学‘毛泽东再认识’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
    刘辉
    2004, (3):  88-92.  DOI:
    摘要 ( )   PDF(1490KB) ( )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并表彰斯图尔特·施拉姆(Stuart R.Schram)教授在毛泽东研究中的杰出贡献,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于当地时间2003年12月5—7日,召开了题为“毛泽东再认识”(Mao:Ree valuated)的国际学术研讨会。12月5日下午,大会开幕式在哈佛大学校园中心区内的博雅思通厅(Boylston Hall)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中国、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的毛泽东及中国问题研究资深专家、哈佛大学师生、国内部分访问学者约30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入世两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综述
    王健, 郝春和
    2004, (3):  93-94.  DOI:
    摘要 ( )   PDF(230KB) ( )  
    由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和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共同召开的“入世两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于2004年1月4日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就下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运用WTO规则解决贸易争端代表们认为,加入WTO后,我们要充分运用WTO规则解决贸易争端,注意保护国内产业。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工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揭示“否定辩证法”的神秘“起源”——《“崩溃逻辑”的历史建构》评介
    王浩斌
    2004, (3):  95-96.  DOI:
    摘要 ( )   PDF(774KB) ( )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繁荣时期,现代性逐渐取代革命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共识性话题之一,其中尤以70年代以来在哈贝马斯和利奥塔之间发生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争论最引人注目。从表面上看,这场争论针锋相对,然而实质上不过是资产阶级阵营中的内部争吵而已——哈贝马斯与后现代思潮其实是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互为表里的双方面。于是,杰姆逊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旗手加入了这场讨论。杰姆逊反对后现代,认为现代性是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晚期资本主义”——“主义”话语再次彰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