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要“范式”之比较
    杨楹, 王福民
    2004, (2):  5-11.  DOI:
    摘要 ( 1104 )   PDF(2040KB) ( 1764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三大主导性范式——传统"教科书"范式、"实践唯物主义"范式和"回到马克思"范式.这三大范式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谱系的内在脉络,各种范式之间虽然具有不可通约性,但具有理论互补性与超越性.这样,清理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谱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对“斯密教条”的批评及其现实意义
    张衔
    2004, (2):  12-19.  DOI:
    摘要 ( 1947 )   PDF(2381KB) ( 2005 )  
    "斯密教条"颠倒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对于这种颠倒,马克思曾给予了深刻的批评.边际革命以后,"斯密教条"被精致化为要素分配论,并成为流行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的功能性收入分配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决定于各生产要素在联合生产中基于生产的技术条件而对产出的实际贡献,因而,收入分配是一个与制度结构或制度安排无关的价格决定过程.第二,各要素在分配过程中取得的收入总和恒等于各要素在生产中对总产出的实际贡献的总和.因此,经济中不存在未分净的剩余.本文指出,该理论的基本内容不能成立,以美国制造业197-2001年为样本的实证检验同样证明该理论不能成立.因此,要素分配论并不是如近期一些文献所认为的那样,是市场经济的分配规律.马克思对"斯密教条"的批评仍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上升与国际分工方式的转变
    朱文晖
    2004, (2):  20-28.  DOI:
    摘要 ( 1424 )   PDF(2466KB) ( )  
    20世纪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已经日益崛起为一个广受瞩目的国际贸易大国,依托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庞大能量,这个大国经济正在通过与美国、日本、欧盟、亚洲"四小龙"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重构一个包含多个层次的国际分工网络和多重流向的国际经济循环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解读
    刘东建
    2004, (2):  29-34.  DOI:
    摘要 ( )   PDF(1201KB) ( )  
    本文认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是对传统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发展必须是全面的——从经济增长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必须是协调的——从重点突破到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从追求一时的繁荣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一次思维领域的革命,它的成功实践必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并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问题
    康德的“普遍历史观念”及其在当代的回应
    阎孟伟
    2004, (2):  35-41.  DOI:
    摘要 ( )   PDF(1726KB) ( )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复杂局面和演化态势,使康德的"普遍历史观念"重新受到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康德是把"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普遍的世界公民状态"和"永久和平"这一历史进步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战争的教训和商业精神的发展上.解决目前西方社会的困境,哈贝马斯认为,应把民族国家的社会福利国家职能转让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跨国经济的政治共同体;德里达主张用"即将到来的民主"这个观念来取代传统的"世界主义"观念.这充分显示康德普遍历史观念在当代的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评论
    全球文化变革与我国的文化政治策略
    郁建兴, 王诗宗
    2004, (2):  42-50.  DOI:
    摘要 ( )   PDF(1674KB) ( )  
    西方商业文化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非领土扩张化"是新一轮全球文化变革的主要内容,它造成了全球性与地方性之间的紧张关系.合理的全球文化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的"全球地方化"文化.我国必须尽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政治策略",积极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并实现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官僚制条件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关系
    张旭霞
    2004, (2):  51-55.  DOI:
    摘要 ( )   PDF(477KB) ( )  
    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衰落乃至丧失是现代政府面临的最大考验,在造成这种信任危机的众多原因中,官僚制是最根本的原因.官僚制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缺陷,来自理论和实践的批判希望能够实现对官僚制的扬弃,但是却始终不能超越官僚制.改善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有必要反思官僚制的弊端并寻求新的制度设计方案来取代官僚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朝鲜核危机:历史、现状与可能前景——兼谈当前的“韩国问题”
    时殷弘
    2004, (2):  56-58.  DOI:
    摘要 ( )   PDF(346KB) ( )  
    在过去的一年略多时间里,朝鲜半岛是伊拉克之外世界政治的又一个主要焦点.在这段时间里,举世严重关注的朝鲜核危机经历了整整两个发展阶段,而目前正处于它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内的“第二轮”,正如北京六方会谈可望在今后几个月的某个时间里举行其第二轮一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国际关系研究的经济学视角
    杨烨, 罗鹏部
    2004, (2):  59-65.  DOI:
    摘要 ( )   PDF(1045KB) ( )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趋势日趋加强,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冷战时期相比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以及国际关系学科发展中却存在一种重要的缺失——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和分析手段相对单一.本文旨在强调国际关系研究中同时具备政治学学科背景和经济学学科背景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经济学新发展研究
    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方福前
    2004, (2):  66-69.  DOI:
    摘要 ( )   PDF(756KB) ( )  
    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是丰富多彩的.20世纪产生的经济学说和流派之多超过了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的任何一个世纪.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四个特点:1.宏观经济思想与经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3.向古典经济学传统复归;.出现了融合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述评
    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研究述评
    唐洲雁, 王小梅
    2004, (2):  70-76.  DOI:
    摘要 ( )   PDF(1632KB) (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关于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研究,是随着邓小平理论本身的形成与发展而不断深化和逐步展开的.二十多年来,有关的文章多达几百篇,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总的来说,经过学术界的长期努力,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这里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进行一下简要的述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邓小平理论研究
    论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特点
    韩兆柱
    2004, (2):  77-81.  DOI:
    摘要 ( )   PDF(483KB) ( )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思想是其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1)目标的明确性,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道路的正确性,即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发展的协调性,即与经济发展协调一致;(4)方式的渐进性,即以渐进式改革推进中国政治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潮评介
    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无政府状态假设:不同流派的比较
    丁韶彬
    2004, (2):  82-88.  DOI:
    摘要 ( )   PDF(1130KB) ( )  
    无政府状态是当代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各思想学派理论论争的一个焦点.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把无政府状态视为先验而又不变的结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政治理论,考察国际关系的冲突性或合作性;英国学派和建构主义则以演进观考察"国际社会"秩序机制及其文化属性,特别是后者赋予无政府体系多种逻辑,因而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矛盾思想研究与当今我国社会若干重要矛盾分析
    任玉秋
    2004, (2):  89-93.  DOI:
    摘要 ( )   PDF(583KB) ( )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矛盾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理论贡献.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把握存在着历史局限性,特别是没有从生产力方面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对人民内部矛盾带来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以科学的社会主义矛盾理论为指导,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目标,从提高科技水平入手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第十次年会”综述
    蒋永穆, 胡永和
    2004, (2):  94-96.  DOI:
    摘要 ( )   PDF(660KB) ( )  
    2003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和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主办的“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第十次年会”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同济大学、河南大学等全国近40所高校的6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