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专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战胜一切困难和抵御任何风险的强大法宝
    程天权
    2003, (7):  5-9.  DOI:
    摘要 ( )   PDF(886KB) ( )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要求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课”教学指导
    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 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刘贵芹
    2003, (7):  10-14.  DOI:
    摘要 ( )   PDF(985KB) ( )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一历史性决策对教育战线特别是高校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当代行政职能理论和实践变迁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启示
    高慧军
    2003, (7):  15-19.  DOI:
    摘要 ( )   PDF(1193KB) ( )  
    当今世界正处于行政改革时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的行政实践,已形成了诸多关于行政职能的理论,积累了较丰富的改革经验,在当前我国行政改革的关键时刻,科学地借鉴它们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对西方行政职能理论的研究出发,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法治化程度、国民意识几个因素比较它们与中外行政职能的关系和对行政职能的影响,提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应正确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评论
    网络伦理的若干视点
    刘大椿, 张星昭
    2003, (7):  20-26.  DOI:
    摘要 ( )   PDF(2815KB) ( )  
    网络技术是网络伦理产生的基础;依托网络空间的虚拟实在,其交往特征是想象;对现实中网络伦理问题的现象和本质层面的分析,是网络伦理建构的依据;从元伦理的角度看,网络伦理建构的前提应是责任伦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问题
    从完全合同理论到不完全合同理论
    杨其静
    2003, (7):  27-33.  DOI:
    摘要 ( )   PDF(2813KB) ( )  
    与研究非人格化的价格机制的主流新古典经济学不同,合同理论试图揭示理性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然而,与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合同理论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分支或学派,并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总的趋势来说,随着研究的深入,合同理论研究的热点正在从完全合同理论转移到对合同不完全性的关注。本文对这一转变过程作了简要的介绍,并重点介绍了不完全合同理论及其发展等前沿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材·教学·教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修订版的体系结构和理论构思
    卫兴华
    2003, (7):  34-39.  DOI:
    摘要 ( )   PDF(1620KB) ( )  
    由卫兴华和林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教育部推荐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1月出版以来,至2003年初已印行12次,总印数为53.9万册,并获得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历史地位和理论创新上阐明毛泽东思想——修订《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基本思路
    庄福龄
    2003, (7):  40-43.  DOI:
    摘要 ( )   PDF(654KB) ( )  
    《毛泽东思想概论》(人大版)是适应全国普通高校“两课”课程新方案于1999年1月出版的。这次修订是根据教育部社政司2002年12月提出的《“两课”贯彻十六大精神教学指导》的精神和2003年2月提出的“两课”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我们四年来从教学实践和有关方面汇集的经验与意见,在全面审读、修改、增删和调整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及其特色
    李景治
    2003, (7):  44-48.  DOI:
    摘要 ( )   PDF(1077KB) (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新教材(人大版)已经问世。与原来教材相比,这部教材新在什么地方,有何特色?不仅使用过原来人大版教材的“两课”教师和广大同学密切关注,而且专家、同行和相关读者也十分关心。本文拟就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及其特色,以及使用这部教材进行教学和学习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研究
    胡乔木晚年对社会主义问题的再认识
    李良志, 鲁书月
    2003, (7):  49-54.  DOI:
    摘要 ( )   PDF(2046KB) ( )  
    胡乔木晚年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的课题倾注全力,认真研究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观点和新见解。他主张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要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要正确处理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列经典著作中有关社会主义的论述的关系;要建设好社会主义,必须使全党把工作中心彻底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必须坚持一切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必须善于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等。这些思想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美国从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什么--一场全球强权国家对地区强权国家战争引发的思考
    雷达, 谢静
    2003, (7):  55-60.  DOI:
    摘要 ( )   PDF(2902KB) ( )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战后重建和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这场名为“反恐”、“民主”的战争实际上是一场全球强权国家对地区强权国家的强权争夺战。作为全球强权国家,美国试图通过战争实现其潜在的经济利益。但是,这一目的能否达到,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达到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当前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诸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伊拉克的重建和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恢复需要通过国际间相互协调合作达到,美国的单边主义将使它在实现其潜在利益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潮评介
    对马克思主义三个要害问题的回答--“西方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的启示
    陈学明
    2003, (7):  61-64.  DOI:
    摘要 ( )   PDF(926KB) ( )  
    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国际理论学术界就不难发现,当今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被那些西方政要们、右翼思想家们越来越边缘化,另一方面却日益被人们引入话语的中心。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体系?我们应当如何面对马克思主义?这三个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要害问题正是人们经常议论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评介
    曾枝盛
    2003, (7):  65-70.  DOI:
    摘要 ( )   PDF(2367KB) ( )  
    “后马克思主义”的称谓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些著述之中,是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而出现的概念。后马克思主义所反映的是当今西方一些赞同“后现代主义”的学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态度:极左(实则右翼)的后现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否定的态度;中间的后现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批评和辩护相间的态度;而左翼的后现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虽有批评,但辩护方面相对较多。本文对上述几派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观点分别作了扼要的介绍并作了一些初步的评论,从中勾勒了后马克思主义的大略框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述评
    社会生产力问题研究述评
    刘君栩
    2003, (7):  71-76.  DOI:
    摘要 ( )   PDF(2086KB) ( )  
    以往研究生产力的两种基本思路是:早期的实体性研究和现代的分析性研究。两者尽管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但都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性。由于这些研究不是从经济哲学的高度进行的,缺乏具体的历史感,因而难以对其进行科学的论证。本文在考察以往社会生产力研究现状的同时,提出要把生产力和资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资本的角度审视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生产力的高度认识资本存在的历史合理性,从而开拓一种研究生产力的综合性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编写座谈会纪要
    孔伟
    2003, (7):  77-77.  DOI:
    摘要 ( )   PDF(302KB) ( )  
    2003年6月26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召开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该书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编写座谈会。到会的有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有关同志,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起草工作的有关专家以及高校相关学科的专家吴树青、陈先达、张静如、李忠杰、陈东琪、杨耕等,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总编辑周蔚华以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的记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53年来经济管理经验学术研讨会”综述
    黄志钢
    2003, (7):  78-80.  DOI:
    摘要 ( )   PDF(785KB) ( )  
    2003年4月21-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和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共同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3年来经济管理经验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计划经济的认识和反思这一中心问题展开,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首先做了主题报告,随后与会学者围绕大会主题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见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