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
    论“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特色
    王真
    2001, (7):  5-12.  DOI:
    摘要 ( )   PDF(1612KB) ( )  
    “三个代表”用世界眼光贯穿21世纪党的建设大思路,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联系;把总结历史经验作为党建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对党的历史上已有的“三个代表”的深厚的思想资源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加工和提炼;用唯物史观深化党的先进性的传统内涵,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统一;用新的系统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密切了党建理论体系同唯物史观的联系,拓展了党建理论体系的研究领域,加强了党建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述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贡献
    王双梅
    2001, (7):  13-19.  DOI:
    摘要 ( )   PDF(1213KB) ( )  
    刘少奇在诸多方面对毛泽东思想做出重要贡献:遵义会议后不久他率先对白区工作进行思想总结,开了延安整风的先声;抗战时期他较早部署和初步系统地论述抗日游击战争,其中包括在平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理论;七大前后他对树立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做出重要贡献;新中国建立前后他从深度和广度上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做了系统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他具体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他还对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以及探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
    韩小明
    2001, (7):  20-26.  DOI:
    摘要 ( )   PDF(976KB) ( )  
    在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双重二元结构叠加”状态的阶段,国家应设定分别针对国内处于工业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三类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目标。扩大中等收入居民的比重,有利于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国有资本的运作是实现政府经济目标,尤其是产业政策目标的有力手段之一。分析实现产业政策目标的代价问题,应遵循成本收益分析框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的角色定位与强政府能力
    孙晓莉
    2001, (7):  27-32.  DOI:
    摘要 ( )   PDF(817KB) ( )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化成了后发国家的追求目标。决定各国现代化水平的因素很多,其中,政府能力对于各国的现代化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内生变量。而政府角色的正确定位对于提升一国的政府能力又至关重要。在当代中国,政府角色应定位于“有限高效”,通过政企分开和政社分开等途径,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提高政府效率,提升政府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评论
    哲学实践基础的发现与哲学的变革
    李淑梅
    2001, (7):  33-38.  DOI:
    摘要 ( )   PDF(1071KB) ( )  
    马克思以前的近代哲学是立足于“市民社会”来理解实践的,马克思则揭示了“实践”的革命的、“现实批判”活动的本质,将其作为哲学的现实基础,实现了哲学的根本变革,说明哲学的可靠性不在于设定“不可怀疑”的逻辑起点、理论前提,而在于合理地理解现实实践。实践是辩证法的原型,“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与否定性的辩证法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实践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交互作用的过程,由于这两种关系的相互中介,实践的发展表现为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辩证历史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前沿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比较
    张存刚
    2001, (7):  39-44.  DOI:
    摘要 ( )   PDF(784KB) ( )  
    从马克思与凯恩斯关于工资问题理论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工资的运动规律,而凯恩斯所提出的通过降低实际工资解决失业的主张,不仅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而且会进一步加剧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公。这种认识上的差别是由于马克思与凯恩斯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存在根本区别。尽管如此,凯恩斯为解决资本主义失业所提出的某些具体措施对于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仍有可资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用发展的观点理解列宁关于垄断的理论
    杨晓玲, 梁华
    2001, (7):  45-51.  DOI:
    摘要 ( )   PDF(627KB) ( )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产业组织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即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由规模垄断主导的市场结构向技术垄断的市场结构转变,以技术优势为主导、技术和规模的内在统一,是企业寻求市场控制、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方式。在技术垄断形态下,日益加剧的竞争充分证明了列宁关于垄断竞争关系论述的正确性。垄断与竞争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当代资本主义在存在停滞趋势的同时,也存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地缘经济因素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张旺
    2001, (7):  52-55.  DOI:
    摘要 ( )   PDF(620KB) ( )  
    冷战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因素地位和作用的上升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地缘政治也向地缘经济的方向转变。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地缘经济对当前国际关系的影响,即三大经济区的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区域经济集团间排他性与开放性并存以及推动世界格局的转型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邓小平理论研究
    邓小平经济与非经济矛盾关系思想探析
    黄家瑶
    2001, (7):  56-60.  DOI:
    摘要 ( )   PDF(687KB) ( )  
    邓小平关于经济与非经济矛盾关系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他对经济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经济与主体关系的研究和认识上。从政治高度认识发展经济的深刻意义是邓小平研究中国社会主义问题最重要的视角,也是认识其他经济与非经济矛盾关系的基本前提。作为解决经济社会诸矛盾重要原则的改革、发展、稳定辩证统一的思想和先富、后富、共富辩证运动的思想是邓小平经济哲学的中心内容。他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思想,既是对经济与文化双重变奏的辩证认识,也是娴熟地应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哲学方法的生动体现。他把主体素质的提升与国家前途命运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最终体现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难点解析
    坚持基本立足点 开拓外交新思路——关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几点思考
    刘青建
    2001, (7):  61-66.  DOI:
    摘要 ( )   PDF(879KB) ( )  
    进入新世纪,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战略中仍具有重要价值。它是中国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发展经济的平等合作者,是中国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托者。因此,中国在努力发展与各大国的“伙伴关系”时,仍应坚持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拓展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西方思潮评介
    工具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渗透——中后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一种社会批判
    张一兵
    2001, (7):  67-71.  DOI:
    摘要 ( )   PDF(1219KB) ( )  
    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批判了启蒙思想通过工具理性——知识对自然进行支配,使启蒙从解放走向奴役,进而工具理性会向社会历史领域扩展。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管理体制,就是工具理性在社会合理化进程中分别建构的以泰勒制为第一现实构件的工业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以及布尔乔亚市民社会基础上的法理型官僚系统的行政管理。工具理性不是简单地被从自然控制中推广到社会生活中来的,工具理性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面对的是可以被直接量化简约为同质性的自然物质,而20世纪资本主义新的社会存在却是由无数个性不同、能力相异和目的相悖的个人主体活动构成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越“人民主权”与“三权分立”之争——罗伯特·达尔的民主理论述评
    马德普
    2001, (7):  72-77.  DOI:
    摘要 ( )   PDF(1155KB) ( )  
    本文介绍了罗伯特·达尔对“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两种民主理论范式的批评,对西方多元民主的社会条件和现存缺陷的分析,以及为克服这些缺陷提出的一些办法和思路,讨论了达尔民主理论对我们的启示:1.民主必须以相应的社会条件为基础,民主的发展不能超越社会条件的发展;2.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不能以人民主权理论为基础,而应以自治和参与为原则;3.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应避免西方民主的缺陷,经济民主的发展应优先于政治民主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没有经济史的基础研究,就没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评《1953—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刘国光
    2001, (7):  78-78.  DOI:
    摘要 ( )   PDF(188KB) ( )  
    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中央档案馆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中国物价出版社克服重重困难,共计九卷,总字数近千万字的《1953-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终于全部出齐了。这是经济学界的一件大喜事,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经济学以经济史研究为基础,而经济史研究则以大量的经济史资料为基石,经济学创新需要基础研究做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科发展研讨会综述
    刘蔚然
    2001, (7):  79-79.  DOI:
    摘要 ( )   PDF(184KB) ( )  
    2001年4月16-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西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在重庆联合举办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科发展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两课”教师学位培训十五个基地为主,并热忱邀请全国其他有关教学单位以及专家学者共计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首先,教育部社政司思想理论教育处徐维凡处长介绍了社政司在”两课“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他说,“两课”建设要抓好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两课”学科建设四个方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2001, (7):  80-80.  DOI:
    摘要 ( )   PDF(309KB) ( )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Value and Culture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成立于2000年1月,同年11月被批准为教育部全国高校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下设价值理论研究室、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室、社会发展与文化管理研究室、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室。中心研究人员由校内外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1人,兼职研究人员8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