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1999年, 第33卷, 第9期
    刊出日期:1999-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高质量地全面实施“两课”课程新方案
    顾海良
    1999, (9):  5-9.  DOI:
    摘要 ( )   PDF(961KB) ( )  
    “两课”课新方案是在1998年4月经党中央讨论通过后开始实施的。一年来,按照中央的决定和教育部党组的部署,“两课”课程新方案的实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今年秋季,要全面实施“两课”课程新方案。现在,怎样高质量地全面实施“两课”课程新方案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十年来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思考
    高德步
    1999, (9):  10-15.  DOI:
    摘要 ( )   PDF(775KB) ( )  
    本文认为:新中国成立50年来的经济制度变迁,是一场连续进行的经济革命,要理解这场革命,必须通过中国两千五百多年封建经济历史和近代以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历史来理解;两千五百多年前,在向交换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制度的报酬递增效应,中国“锁定”于封建经济状态,而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所带来的市场经济因素增长作为一种外生性的制度变迁,与中国本土的传统制度形成冲突,所以不能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新中国的建立彻底打破了这种“锁定”状态,从根本上消除了封建传统经济体制的基础,并通过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彻底清除了无法成长的外生性市场因素,建立了一个“非市场”的经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市场经济才得以重新孕育或再生;中国的经济体制变迁,离不开中国历史所确定的轨道,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十年来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演变
    黄道霞
    1999, (9):  16-22.  DOI:
    摘要 ( )   PDF(1334KB) ( )  
    本文认为,50年来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演变和确立经历了十分曲折的复杂过程:毛泽东时期从互助组到初级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从人民公社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初步探索;邓小平时期开始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联产承包”、“包产到户”,反映了邓小平在中国农业生产关系上的创新;江泽民时期以法的形式确保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农业生产关系;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是中国目前农业生产关系的最好形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现状论评
    王南湜
    1999, (9):  23-30.  DOI:
    摘要 ( )   PDF(622KB) ( )  
    经过20年的努力,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相当重要的进展。在本文中,我将围绕以下八个问题对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做一点个人印象式的评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俄(苏)体制转型方式与国家控制能力
    关海庭
    1999, (9):  31-36.  DOI:
    摘要 ( )   PDF(739KB) ( )  
    本文认为,中俄(苏)两个大国在由集权向分权、计划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国家控制能力主要表现为财政能力、维持社会公正能力和国民政治文化的整合能力。俄罗斯采用“激进”转型方式,骤然打断了原有的经济联系,导致生产急剧下降和国家财政能力的弱化;同时,贫富急剧分化、社会统一价值观丧失和国民之间政治文化的尖锐对立,加剧了社会冲突,导致国家控制能力全面下降。中国采用“渐进”转型方式,正确地选择了体制转型的起点、时机和具体方式,使国家的控制能力得以保持和提高,并且为转型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对这两种转型方式与国家控制能力关系的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更深刻地理解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扩大居民需求:启动内需的可行途径
    黄家骅
    1999, (9):  37-40.  DOI:
    摘要 ( )   PDF(292KB) ( )  
    1998年以来,由于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危害和国内特大洪涝灾害的破坏,我国经济面临国内市场萧条、需求不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等严重问题。为此,中央政府采取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使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升,经济运行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但是,由于经济转型时期存在许多严峻复杂的深层次问题,国内市场仍然不景气,扩大内需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众说纷纭“内需”,往往是从政府或企业的角度出发,并没有立足于居民这个市场主体——仅仅从政府或企业方面对市场采取外在性的“启动”手段,把居民当作被动的调控或刺激对象,在此基础上所采取的政策或措施就必然是间接的、低效的。因此,本文着眼于居民这个首要的微观主体,考察其其市场需求的构成及动态变化趋向,力求为扩大内需探寻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章
    陈耀庭
    1999, (9):  41-45.  DOI:
    摘要 ( )   PDF(516KB) (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着重对有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作了分析和阐述。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讲授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问题,不仅对于从理论、现实和历史的结合上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规律性及其历史趋势,而且对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特征,科学地回答出现的新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
    何虎生
    1999, (9):  46-49.  DOI:
    摘要 ( )   PDF(340KB) ( )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这一章是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探索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规定各阶级在新中国的地位的概括和总结。这一章的特点是时间跨度大,理论概念多,又由于涉及新中国的国体问题,现实性较强,是理论性和现实性较难把握的一章。本文拟就本章的教学思路、基本点、难点,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讲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六章
    刘丽云
    1999, (9):  50-54.  DOI:
    摘要 ( )   PDF(402KB) ( )  
    这一章的题目是“转型中的东欧中亚经济与政治”。主要介绍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以来,这些国家由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和遇到的问题,旨在使学生了解东欧中亚国家在转型中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它们在冷战后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前景,从而不仅对这类国家的现状有所掌握,对冷战后世界各种力量关系有更全面的把握,而且可以从这些国家转型过程的探索和失误中有所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
    宿景祥
    1999, (9):  55-60.  DOI:
    摘要 ( )   PDF(1200KB) ( )  
    本文认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并非新现象,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之所以明显加快,一是因为冷战的结束,二是因为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对劳动取得了新的优势;全球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向全世界蔓延,使整个世界范围“资本主义化”的新进程;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国际化”和“民族化”之间的矛盾,其主要表现是西方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的“中心”同“外围”的矛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研究在九十年代的新发展
    王宁
    1999, (9):  61-67.  DOI:
    摘要 ( )   PDF(860KB) ( )  
    在当代西方文化理论界和文学批评界,“文化研究”是继国际性的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讨论之后的又一个引人瞩目的理论前沿课题。本文认为:文化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从一开始的文学研究的衍生物发展为对传统的经典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有着强有力挑战的理论批评话语;9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逐步上升到理论话语的主导地位,并且越来越具有当代的现实性和包容性,它和人们文化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文化研究的新发展在北美、欧洲以及后殖民地国家有不同形态,它对东西方文化论争和文化对话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解读与创造的生活世界背景
    贺来
    1999, (9):  68-73.  DOI:
    摘要 ( )   PDF(922KB) ( )  
    本文认为:任何一种哲学文本都有其生活世界背景,哲学文本与人们的现实生存不是彼此隔绝的两元关系,前者总是以后者为发生的背景和舞台,后者也总是承载和内蕴着相应的哲学观念与原则,因此,必须在二者的相互关联与互动中解读和消化哲学本文;任何一种创造性的哲学理论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独特的哲学立场,二是独特的问题意识,三是独特的思维方式,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对生活世界背景的澄明;阐明哲学文本的解读和哲学理论的创造与生活世界背景之间的深层关联,意在强调,正是中国人当下的生存方式与生活世界的变革要求,构成了哲学范式变革的深层根据,因此,把哲学的命运与人的生存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为中国人生存方式的变革和生活世界的提升提供强大的“思想力”,应成为哲学工作者最基本的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建设暑期研讨会纪要
    王学敏
    1999, (9):  74-78.  DOI:
    摘要 ( )   PDF(695KB) ( )  
    1999年7月24~26日,经教育部社政司批准,《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在昆明举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建设暑期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的70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骨干教师出席了此次研讨会。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靳诺同志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王霁教授、杨耕教授、杨瑞龙教授分别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编写思路及特点作了阐述和说明。会议还围绕着如何进一步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建设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的经济过渡》出版
    袁文平
    1999, (9):  79-80.  DOI:
    摘要 ( )   PDF(203KB) ( )  
    继《体制选择分析——从制度绩效角度理解的改革》之后,经济学博士后李义平同志又推出了他的新着《中国的经济过渡》(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如果说体制选择分析探讨的是中国人民何以在制度绩效的作用下,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如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顺利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析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则是这本专着的任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