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1999年, 第3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1999-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中的两个里程碑
    杨耕
    1999, (10):  5-12,80.  DOI:
    摘要 ( )   PDF(1423KB) ( )  
    本文认为: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中的两个里程碑;毛泽东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探寻到一条“历史必由之路”,科学地解答了其中的难题,即如何处理外国现代技术与本国传统制度的关系,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本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中国工业化道路”;邓小平开拓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即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走向开放的世界;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整整一个历史阶段,即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到自觉、主动、创造性“回应”的时空境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关于“新中国哲学五十年”的一点思考
    李德顺
    1999, (10):  13-18,80.  DOI:
    摘要 ( )   PDF(887KB) ( )  
    本文认为,新中国五十年的历程总体上就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不懈探索、创造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都与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最高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面貌有着深刻的联系;要透过现实社会主义的经历和命运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及其发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经过了近几十年的“文本核对”和实践检验之后,我们要更加自觉、明确地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经验教训,探索、开拓其发展的新局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概况与评价
    杨凤城
    1999, (10):  19-25.  DOI:
    摘要 ( )   PDF(965KB) ( )  
    本文认为:国史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完整意识是在80 年代后期才确立并日渐加强的,到80 年代末,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已基本确立,进入90 年代,则迈入深化和拓展阶段;围绕国史的学科属性、历史分期、历史主线和重大历史问题,如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和争鸣;国史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还需要在学术规范话语、体系与写法、研究视野和方法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科索沃危机看美国的国际新秩序
    陈德民
    1999, (10):  26-31.  DOI:
    摘要 ( )   PDF(897KB) ( )  
    本文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建立它领导的世界秩序,科索沃危机是美国推行其领导世界秩序的又一试验场;通过科索沃危机可以看到,美国谋求世界领导权志在必得,并企图降低联合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将北约作为其发挥“世界警察”作用的主要工具;由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包括美国盟国的制约和美国实力下降等原因,美国领导世界的国际秩序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主权:21世纪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刘青建
    1999, (10):  32-37.  DOI:
    摘要 ( )   PDF(712KB) ( )  
    本文认为: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国家主权,尤其是对在世界竞争中处于劣势、国家主权敏感而脆弱的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科技革命对国家主权行使范围和空间的改变、经济相互依赖对国家经济自主权的制约、经济一体化导致的国家经济主权行使权的让渡,而且来自非国家行为主体如联合国、国际经济组织、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侵蚀,还来自发达国家以各种借口以及通过经济制裁对发展中国家内政的干涉、威胁和侵害;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必须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继续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加强南南合作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强维护国家主权的实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六章
    陈耀庭
    1999, (10):  38-42.  DOI:
    摘要 ( )   PDF(454KB) (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六章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本章的中心问题是阐明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和本质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形成为一个世界体系。在这个世界经济体系中,资本主义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阶段和地位,并区分为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以及由此规定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这两种经济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始终是这个世界经济体系运行的基本内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讲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七章
    李宝俊
    1999, (10):  43-46.  DOI:
    摘要 ( )   PDF(330KB) (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七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概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外交,包括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外交思想、外交原则、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就外交关系而言,它又包括了官方和民间、多边和双边关系。这一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认真讲授这一章,将有助于学生掌握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使之能够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分析国际问题,观察国际事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六章
    陈先奎
    1999, (10):  47-51.  DOI:
    摘要 ( )   PDF(509KB) ( )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与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本章涉及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认识问题,认真讲好这一章极为重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的农民分化
    李卓鹏
    1999, (10):  52-58.  DOI:
    摘要 ( )   PDF(755KB) ( )  
    本文认为:所谓农民分化主要是使固守在土地上的农民大量地转移到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农民分化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即农民劳动者个人的独立和自由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市场机制的全面启动,使农民从三个层次迅速分化,达到了今天近一半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经营的状况;我国农民分化具有离土不离乡、对整个社会冲击较小等特点;农民分化既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和农民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存在着对环境造成冲击、弱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村组织的功能等问题;目前,农民分化尚面临一些障碍,需要合理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缓解贫困政策的转变
    姜少敏
    1999, (10):  59-63.  DOI:
    摘要 ( )   PDF(650KB) ( )  
    本文认为:1980 年以前,我国主要是采取直接救济的办法缓解贫困,这种“输血”式扶贫没能增加贫困人口改变其境况的能力和机会;1986 年以后,我国又试图通过发展工业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但由于中西部地区的特殊性,这种“造血”式扶贫并不直接适用于这些地区;1995 年以来,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开始试行将脱贫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结合起来,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新的扶贫方式不仅帮助贫困地区人民实现了脱贫,而且在劳务输出过程中,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0年代交往理论研究述评
    郑召利
    1999, (10):  64-70.  DOI:
    摘要 ( )   PDF(1074KB) ( )  
    本文对90年代交往理论研究展开述评,认为交往理论的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是:交往和生产一起构成了社会实践活动中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两个基本方面,交往范畴在唯物史观体系中具有建基作用;从交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研究人的社会性,拓宽了交往问题的研究领域,从交往形态的历史演进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角度探讨人的发展,开辟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学说的新思路;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中,引进主体间性概念,能更好地说明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理解;交往实践观可谓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进一步阐发和延伸,它强调了交往实践在当代社会的突出地位;日常生活批判拓宽了异化研究的领域,是将交往理论研究引向深入的积极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洛克和罗尔斯自由观念评析
    孙显蔚
    1999, (10):  71-76.  DOI:
    摘要 ( )   PDF(654KB) ( )  
    本文认为:洛克和罗尔斯分别是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二者的区别是,在自由平等方面,洛克着重探讨的是原始的契约自由,而罗尔斯在强调自由优先的前提下,更注重平等的价值,在国家观念方面,洛克强调通过契约建立政府的合理性,而罗尔斯则通过契约论证正义原则的合理性;二者的共同之处则在于都从抽象的个人出发解决个人和社会关系问题;对洛克和罗尔斯自由观念的批评分析,当有助于我们探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平等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寻求独立、平等与发展》出版
    郑吉伟
    1999, (10):  77-79.  DOI:
    摘要 ( )   PDF(311KB)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面临着经济重建和发展的问题。为了把这些国家落后的经济纳入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44年提出了对落后国家进行经济和技术援助的所谓“第四点计划”。与此相适应,西方经济学家们按照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为发展中国家设计各种发展模式,从而产生了发展经济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