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1999年, 第33卷, 第8期
    刊出日期:1999-08-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建国5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李平
    1999, (8):  5-10,80.  DOI:
    摘要 ( )   PDF(904KB) ( )  
    本文认为:“一五”时期形成的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基本符合我国当时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1958年开始的工业“大跃进”,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刚刚形成的产业之间的生产协作关系被打乱,经济运行难以为继;1961年,我国开始对产业结构进行第一次调整,重工业的发展势头暂时受到了抑制;1979年我国的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是在较为明确的产业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计划机制仍在这次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89年,我国对产业结构进行第三次重大调整,调整的手段由传统的计划配置资源转向充分利用税收、金融等杠杆,引导资源的重新配置与流动;今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方向应是,协调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技术均衡关系,合理选择在未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主导产业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产业,建立互相依托、互相支持的产业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
    洪大用
    1999, (8):  11-17,80.  DOI:
    摘要 ( )   PDF(1452KB) ( )  
    本文认为,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特征。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为: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进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问题不仅表现为人(社会)与自然的矛盾,而且越来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在环境问题中的分量加重;城市环境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并在局部有所缓解;农村环境问题失控,呈日益蔓延和加重的趋势;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公众环境意识水平低下;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交叉、重叠,解决的难度日益加大。这些特征的存在与当代中国社会特定的转型过程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度转型与区际经济非均衡增长
    阎衍
    1999, (8):  18-24.  DOI:
    摘要 ( )   PDF(1005KB) ( )  
    本文认为:中国制度转型的总体特征表现为渐进性制度变迁,其在区域空间上表现为制度变迁的区域渐进和梯度推进形态;渐进性制度变迁所决定的制度转型的区域渐进和梯度推进方式决定了中国制度转型进程、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区际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引致了中国制度转型时期的区际经济非均衡增长;要完整地解释制度转型时期的区际经济增长差异,必须考察制度转型时期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内生性及其制度资源在地区分布上的非均衡性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引入制度因素,建立新的分析框架来研究中国转型时期的区际经济非均衡增长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的需要结构及其历史发展
    李淑梅
    1999, (8):  25-31,80.  DOI:
    摘要 ( )   PDF(658KB) ( )  
    本文认为:人的需要结构包括物质需要、社会交往秩序需要和人生意义需要等诸多层级;需要结构是历史地变化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物质需要、社会秩序需要受到自然界限的限定,精神需要的补偿空间广阔;市场经济通过需要及其满足方式的间接化、普通化、社会化,使物质需要及其产品匮乏的问题得到解决,秩序需要法制化、民主化,但物化社会关系的负效应有可能诱使物欲膨胀,意义需要萎缩;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应形成需要结构各层面之间必要的张力关系,达到需要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章
    邱海平
    1999, (8):  32-36.  DOI:
    摘要 ( )   PDF(372KB) (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章是“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这一章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流通问题的基本理论。流通过程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流通是最富有特色的经济过程。如果说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有什么区别的话,有无以货币流通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就是最典型的标志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流通的理论,对于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动规律,是极为重要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
    汪云生
    1999, (8):  37-41.  DOI:
    摘要 ( )   PDF(679KB) ( )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本章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全过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可以说,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是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精髓,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讲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章
    刘丽云
    1999, (8):  42-46.  DOI:
    摘要 ( )   PDF(307KB) (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章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是本世纪具有世界范围影响的重大事件,它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这一章主要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并对苏联东欧剧变原因进行剖析。本章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既了解社会主义国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情况,又能够对现实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化一步,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理论评析
    罗天虹
    1999, (8):  47-53,80.  DOI:
    摘要 ( )   PDF(1006KB) ( )  
    哥本哈根学派是批判的安全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它针对80年代以来安全议程的扩大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新的安全理论。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理论认为: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具有特殊的“修辞逻辑”和“主体间”特性,但安全只是一个有限的目标,非安全化才是更高的目标;该派把“部门”作为研究不同类型威胁与不同方面安全的透镜,划分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与环境五大“安全部门”;它还通过“安全复合体”理论揭示了地区动因对地区安全结构模式的作用。该派吸收综合了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和平研究等多种理论方法,其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欧洲特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唐宝林
    1999, (8):  54-61.  DOI:
    摘要 ( )   PDF(1753KB) ( )  
    本文认为,陈独秀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而且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新文化运动呼喊民主与科学,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一批青年领袖和文化精英,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组织条件;陈独秀自始至终以各种方式参与并领导了五四运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研究述评
    贾保华
    1999, (8):  62-66.  DOI:
    摘要 ( )   PDF(561KB) ( )  
    1997年7月始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已两年了,然而,它的影响范围和意义实际上远远超出了亚洲的和金融的领域,暴露出了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危机。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宣告了亚洲经济“奇迹”的终结,因此,人们对于这一危机的理论探讨就不能不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深远的意义。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策,国外专家学者论述颇多,为了便于说明,我把他们提出的理论观点分为三个主要派别:微观学派、中观学派、宏观学派。所谓微观学派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具体的经济或金融问题,它一般不涉及社会政治制度的缺陷;相比之下,中观学派和宏观学派的分析角度要广阔得多,因为它们分别指出了亚洲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体制的缺陷。本文主要对这三个派别的基本观点及其缺陷作一述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年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解读
    焦坤, 邓福庆
    1999, (8):  67-70.  DOI:
    摘要 ( )   PDF(842KB) ( )  
    1842年10月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显示了他对共产主义的最初接触。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持两种态度:一是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对当时欧洲工人运动给予极大关注,肯定共产主义是涉及现实的重大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理解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李葆珍
    1999, (8):  71-73.  DOI:
    摘要 ( )   PDF(345KB) ( )  
    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并借助于这种社会形式进行的。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必然要求改变原有的经济体制,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社会空间。如果说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内部构成上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那么,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是从生产力的组织形式上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讲授“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石振保
    1999, (8):  74-75.  DOI:
    摘要 ( )   PDF(273KB) ( )  
    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中,讲清“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极为重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1921~1997)》再版序言
    蒋学模
    1999, (8):  76-77.  DOI:
    摘要 ( )   PDF(219KB) ( )  
    1999年6月26日,山西经济出版社在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1921~1997)出版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该书是系统地研究党的经济思想史的重大科研成果,并对蒋学模同志撰写的再版序言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序言对该书的学术价值、文献资料价值所做的评价中肯、客观,对该书的写作特点及党的经济思想史的编写体例的评价也有很独到的见解。为此,本刊特将序言刊出,以飨读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第八届年会纪要
    杨志
    1999, (8):  78-79.  DOI:
    摘要 ( )   PDF(269KB) ( )  
    1999年4月,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第八届年会先后在南京大学、扬州大学召开。此次会议主要围绕《资本论》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讨论。与会者认为,《资本论》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生存、成长、发展和灭亡所需需要的条件体系的学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