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1998年, 第3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1998-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培养一代“四有”新人
    李文海
    1998, (9):  5-6.  DOI:
    摘要 ( )   PDF(177KB) ( )  
    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的形势下,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的出版发行,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和极有意义的事情,它必将对进一步推动大家学习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纲 深入进行高等教育改革
    石亚军
    1998, (9):  7-10.  DOI:
    摘要 ( )   PDF(356KB) ( )  
    行动以思想为指导,思想以理论为基础。邓小平教育理论,是指导当前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时代的哲学意旨:实践、真理与价值
    张曙光
    1998, (9):  11-15.  DOI:
    摘要 ( )   PDF(592KB) ( )  
    本文认为,人的认识内在地关联于人的生存状况,认识论是以人的生存论作为其本体论承诺的,而实践正是人的生存的自我确证和形式。对真理标准问题的研究从认识论走向价值论:人所得到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产生于一定的主客体关系中,并且只能在这种关系中被确认为真理;真理不仅应当理解为对外部对象的性质及规律亦即“物的尺度”的反映,而且应当理解为对人类自身的需要及能力亦即“人的尺度”的反映。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而实践标准又要人给予认识和评判,这就构成实践检验的解释论循环。对“科学与人文”和“人道与天道”等社会文化问题的解决,展示了实践标准和实践概念化研究的当代旨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企业的产业整合与政策设计
    张锐
    1998, (9):  16-21,64.  DOI:
    摘要 ( )   PDF(742KB) ( )  
    本文认为:国有资本的分散状况将国有企业推入窘迫的境地;造成国有产权割裂和资产呆滞的主要原因是财税政策、金融政策、行业管理政策、外资政策等与国有企业改革不配套;如果我国不加紧进行企业产权重组以实现产业整合,跨国公司就将整合中国的产业;我国要进行产业整合,除了要积极稳妥地发展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外,还特别需要调整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兼并行为的若干具体政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一个理论模式
    孙正聿
    1998, (9):  22-26,64.  DOI:
    摘要 ( )   PDF(1573KB) ( )  
    本文认为:应把“表象”与“思想”作为描述认识矛盾运动的核心范畴,因为这对范畴表征着“感性”和“理性”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现实化,合理地表述了认识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有助于构建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新范式;“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包括思想“把握”表象即“感性具体”、思想“蒸发”表象即“理性抽象”、思想“重组”表象即“理性具体”三个阶段;以“表象”和“思想”的矛盾运动解释认识过程,有助于超越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片面性,达到对感性与理性、表象与思想、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关系的实践论理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经济的历史分析(续)
    黄顺基
    1998, (9):  27-30.  DOI:
    摘要 ( )   PDF(519KB) ( )  
    知识经济的基本问题在工业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转让与使用为其主要活动的,如何全面地、科学地理解这一新型的经济形态,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
    李翔海
    1998, (9):  31-36,64.  DOI:
    摘要 ( )   PDF(1002KB) ( )  
    本文对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作了比较探析,认为:前者试图通过显发仁心与仁性的现代意义及建构以主客对置为基本特质的现代认识论,为人类确立足以安身立命的价值之源,后者从反本质主义和反基础主义出发,强调不存在永恒的精神家园,人只能永远流浪而四海为家;这些差异的形成既有时代性原因,又有民族性背景,即西方文化的理论逻辑是从自由到虚无,中国哲学则是通过内在超越的路向充分肯定现实人生世界的终极意义;后现代主义在弃置镜式哲学时寻求人与世界和谐的理论意向与现代新儒学“天人合一”的理论归趋具有某种契合,二者对现代性负面效应的批判也保持了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二者的相似性并不足以表明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中国哲学仍然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必须真正完成价值系统的现代转换,另一方面又要充分体现中国哲学优良的民族特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中俄、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几点认识
    房乐宪
    1998, (9):  37-41.  DOI:
    摘要 ( )   PDF(562KB) ( )  
    本文认为:中俄、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是当前国际政治新特点和中俄、中美共同战略利益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着眼于21世纪的长远战略伙伴关系;两对战略伙伴关系体现了当前大国关系向机制化、相对稳定方向发展的特点和新型国家间关系的基本特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这两对关系都是当前中国全方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俄关系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少,中美关系存在的问题较复杂,故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可能会大于中美战略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东盟”的形成及其影响
    吴艳君
    1998, (9):  42-44.  DOI:
    摘要 ( )   PDF(363KB) ( )  
    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在其成立宣言曼谷宣言中,即明确确定了“统一东南亚”的战略构想。冷战结束后,该地区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使这一战略构想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鞍钢宪法: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一环
    戴茂林
    1998, (9):  45-49.  DOI:
    摘要 ( )   PDF(1057KB) ( )  
    本文认为:鞍钢宪法产生于“大跃进”的特殊年代,中心思想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它是毛泽东力求跳出苏联企业管理模式,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企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历史局限性;鞍钢宪法与《工业七十条(草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对我国的工业企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应当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制度经济学与正统经济学的关系
    雷达, 胡曙光
    1998, (9):  50-54.  DOI:
    摘要 ( )   PDF(597KB) ( )  
    本文认为:被正统经济学视为“异端”的制度经济学作为正统经济学在制度分析中的一个应用,源于正统经济学,曾经反叛正统经济学,最后又回归于正统经济学,形成了从制度的不确定性角度来分析经济问题的研究范式;制度经济学与正统经济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二者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制度经济学对正统经济学的批判上,即对正统经济学的长期与短期的含义提出异议、反对正统经济学的模型分析方法、对正统经济学的非现实性的假设前提及一些概念进行了修正、反对正统经济学的自由放任政策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上的错位与正位
    刘秀华
    1998, (9):  55-56.  DOI:
    摘要 ( )   PDF(123KB) ( )  
    研究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态势,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辩证分析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周恩来在经济工作中坚持的实事求是思想
    张玉昆
    1998, (9):  57-59.  DOI:
    摘要 ( )   PDF(345KB) ( )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提出并为中国共产党所历来坚持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繁忙的内政外交工作中,始终把抓经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周期的积极作用探析
    戴凤礼
    1998, (9):  60-61.  DOI:
    摘要 ( )   PDF(132KB) ( )  
    在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中,长期以来有一种代表性的观点,即认为经济周期波动是消极的,对经济运行是有害的,主张采取各种政策和手段来避免和消除这种周期性的波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素报酬与社会公正》评介
    张伟
    1998, (9):  62-63.  DOI:
    摘要 ( )   PDF(305KB) ( )  
    收入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公正,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甚至关系到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生存和发展。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我国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说明这种变化,是我国经济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