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1997年, 第3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1997-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关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政治理论教育的几个问题
    本刊特约评论员
    1997, (7):  5-7.  DOI:
    摘要 ( 941 )   PDF(229KB) ( 1454 )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当今世界的大变动,严峻的国际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我国的大变革和大发展,都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实践经验都证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实践论》《矛盾论》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陈卫平
    1997, (7):  8-13.  DOI:
    摘要 ( 1533 )   PDF(1477KB) ( 1863 )  
    本文立足于毛泽东的经典着作《实践论》和《矛盾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认为不仅要考察传统文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而且要从近代中国中西哲学合流的历史进程来分析这两者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历史背景;应注重分析中国的农民文化传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通过对农民文化传统的两重性的阐释来全面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在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实现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应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研究,借以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只是对西方哲学的概括和提升,而且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概括和提升,由此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形成同样是有贡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论》《矛盾论》与中西哲学融合
    薛广洲
    1997, (7):  14-19.  DOI:
    摘要 ( 1074 )   PDF(1190KB) ( )  
    本文从中西哲学比较与融合的角度研究了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所阐发的哲学思想,认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是中西哲学与文化的合力影响的结果,毛泽东哲学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西哲学与文化相交汇的产物;《实践论》中关于融会中西哲学的尝试,主要是毛泽东对中国哲学史上知行关系问题争论的批判性改造和科学总结;《矛盾论》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也批判地改造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辩证法的合理因素,同时又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融合了中西哲学的基本精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市场与政府的组合关系
    黄泰岩
    1997, (7):  20-24.  DOI:
    摘要 ( )   PDF(530KB) ( )  
    本文认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经济体制问题,对市场与政府组合关系的选择,也就是对经济体制的选择与设计。影响市场与政府组合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效果和社会人文因素等。在对我国市场与政府组合关系的具体设计中,既应包括任何国家、任何性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都应具有的一般组合关系,也应包括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殊组合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区域经济必须完善区域市场
    马建设
    1997, (7):  25-28.  DOI:
    摘要 ( )   PDF(389KB) ( )  
    本文认为:完善区域市场是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重点之一;区域市场具有经济性、区域性、综合性和互补性等特征,它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区域开放、地方市场发育良好、经济体制较完善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完善的区域市场能够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活跃区域内外的经济竞争与合作,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进程;区域市场又存在着某些功能缺陷,即区域市场缺陷和区域市场失灵,要弥补这些缺陷,就必须发挥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获利机制与规则,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区域经济运行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学派”评介
    曾枝盛
    1997, (7):  29-33.  DOI:
    摘要 ( )   PDF(2111KB) ( )  
    本文认为,法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学派”是继阿尔都塞学派之后崛起的激进的左翼马克思主义派别。该学派提倡运用批评的或批判的方法研究马克思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集体现象”、“总体现象”,马克思主义应当是“批判的、开放的和发展的”.该学派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才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但却存在着某种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偏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
    顾海良
    1997, (7):  34-39.  DOI:
    摘要 ( )   PDF(1905KB) ( )  
    本文认为,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2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西方学术界“轻蔑缄默”的局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始最初的“复兴”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始在欧美广泛传播,出现了力图“沟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取向,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受到了来自西方“正统”经济学的更为频繁的非难和攻击;从6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学者加强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关系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入再度“复兴”阶段,这次“复兴”,除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之外,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不发达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思想形成史这两个新的理论研究领域;8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出现新的取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50年代公私合营由经营方式转变为改造方式的原因
    武力
    1997, (7):  40-43.  DOI:
    摘要 ( )   PDF(623KB) ( )  
    本文认为,50年代我国工业企业的公私合营,之所以由经营方式转变为改造方式,固然有私营企业当时面临种种困难而难于发展的客观原因,如企业内部存在着较尖锐的劳资矛盾,企业外部的生存环境严峻,原料、资金短缺,开工不足等等,但主要原因是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利于政府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与党当时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存在矛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关系的再思考
    吴楚克
    1997, (7):  44-48.  DOI:
    摘要 ( )   PDF(939KB) ( )  
    本文认为,苏联民族分离和苏联解体是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两种表现,不能说是民族分离导致苏联解体。苏联出现民族分离并不是各族人民的意愿,而是少数民族分离主义者和“民主派”搞分裂的结果。苏联在国家体制和法律上实行联邦制和民族自决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出现两种相反的发展趋势,但究竟会出现哪种趋势,则取决于它所处的社会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西方交易费用定义评析
    刘元春
    1997, (7):  49-54.  DOI:
    摘要 ( )   PDF(907KB) ( )  
    本文认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可以从三个层次展开批判性评析:局限于市场价格机制的交易费用定义时交易费用属于成本范畴的阐述是模糊的,没有对其具体构成和形成机制进行解释,从而混淆了交易费用与信息费用在内涵上的差异,并使科斯定理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扩展到所有市场经济组织的交易费用定义把研究重点放在比较制度分析上,虽然克服了科斯的交易费用定义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但也存在着定义缺乏可操作性、无法分析企业动态的创新绩效等问题;扩展到整个人类制度的交易费用定义虽然优于以往的各种定义,但在处理制度绩效时仍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逻辑矛盾,其行为理论也导致许多政治范畴在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中被忽视,无法准确地描述制度变迁过程的发生机制和作用机制,从而很容易陷入历史功能主义的困境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认识波格丹诺夫对列宁哲学思想的批评
    安启念
    1997, (7):  55-58.  DOI:
    摘要 ( )   PDF(1178KB) ( )  
    波格丹诺夫写于1910年的对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书的长篇评论《科学与信仰》,在沉寂81年之后,于1991年底在前苏联被重新发表。该文是对《唯批》的最重要的评论文字。它深刻触及了马克思主义与马赫主义的哲学分歧,在许多问题上针对列宁的批判深入阐述了经验批判主义的基本观点,对于我们认识马赫主义的本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唯批》一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培养工作座谈会纪要
    武京闽
    1997, (7):  59-60.  DOI:
    摘要 ( )   PDF(183KB) (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培养工作座谈会于4月10~11日在清华大学召开,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国家教委社科司和思政司的有关领导,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的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座谈会由国家教委社科司司长奚广庆同志主持。会议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的培养方案、教学方式、招生生源和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钟声, 陈进
    1997, (7):  61-63.  DOI:
    摘要 ( )   PDF(573KB) ( )  
    (一)中国社会出现了“新富阶层”和待救济的“新贫困阶层”。新富阶层的收入和财富远远高于社会一般成员,他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人组成:1.私营企业主;2.一些个体工商户;3.影视界及文艺界的富豪;4.国有、集体企业的承包者;5.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6.一些特殊职业者,如个体开业律师、推销员、时装模特、出租车司机等;7.经济领域的炒买炒卖者,这些人主要炒股票炒期货、炒房地产、炒债券、炒批文、炒贷款等;8.非法致富者,主要有走私、贩毒、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者有金融财务部门的贪污、盗窃、诈骗等犯罪人员,还有那些利用职务之便索取巨额贿赂的政府工作人员。待救济的新贫困阶层主要是指企业改革中的冗员、失业人员、退休人员等,他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