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哲学教学与思潮辨析
    冲击·反思·转机——“当代大学生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访谈录
    田心铭, 万俊人, 郭宝平, 李冠英, 周蔚华
    1990, (4):  1-10.  DOI:
    摘要 ( )   PDF(2045KB) ( )  
    进入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思潮特别是其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一度成为大学生们议论的热点,形成了几个“冲击波”。霎时间,“自我设计”、“重估一切价值”等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并在不同程度上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当人们回顾与总结去年那场政治风波的教训时,自然会对那几次西方思潮“热”形成的原因、影响等进行反思。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给予引导,是高校理论教师的责任。为此,我们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田心铭、万俊人和郭宝平同志,就此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这次座谈引登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个人主义问题的思考
    夏伟东
    1990, (4):  11-16.  DOI:
    摘要 ( )   PDF(1343KB) ( )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作为近些年在中国时有急进表现的社会思潮之一,始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论争。人们在个人主义问题上显露出来的新的困惑,其大背景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这么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其核心是个人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问题。一什么是个人主义?这是人们首先困惑不解的问题。实际上,个人主义不仅在我们社会中引起歧义,就是在以“个人主义文化传统”自居的西方,也引起人们很大的争论。我们认为,认清个人主义的实质,确实不能简单化,而是应该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首先,应当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来认识个人主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理论讲坛上
    战后西方世界的发展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张式谷
    1990, (4):  17-22.  DOI:
    摘要 ( )   PDF(2630KB) ( )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它已为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所证明。然而,自本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却遇到了新的严峻挑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及其相对稳定和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士欢呼雀跃,得意忘形。他们一面大肆吹嘘资本主义表现出“愈来愈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已经改变了本性;一面竭力宣扬社会主义“失败论”,声称“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它的实践与信条将不再与人类的状况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战后发展中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失败的选择
    陶文达
    1990, (4):  23-25.  DOI:
    摘要 ( )   PDF(1447KB) ( )  
    一、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取得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接受了西方学者以现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为基础形成的传统经济理论,特别是以40年代形成的“经济增长论”为依据提出的政策建议,从而将增长与发展混为一谈,认为发展中国家只要从发达国家注入资本、引进技术,把经济增长速度搞上去,就能摆脱贫困、落后,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遵循这种发展战略的结果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的发展变化意味着什么
    薛伯英
    1990, (4):  26-28.  DOI:
    摘要 ( )   PDF(1002KB) ( )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自由竞争阶段的初期和中期主要是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在后期相当一部分企业迅速转化为公司企业(法人企业),即股份公司。自此,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法人企业成了资本主义各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要形式;进入垄断阶段后,主要是在股份公司中,又是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并存。促使资本主义私有制形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二: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双重作用及其发展总趋势
    高成兴
    1990, (4):  28-30.  DOI:
    摘要 ( )   PDF(574KB) (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制约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和主要动力,它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这个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它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具有明显的消极性与破坏性;另一方面,它又是推动资本主义向前运动和不断发展变化的主要动力。对这两个方面,都需要进行辩证的分析,不能仅看到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消极性与破坏性一面,集中表现在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趋势之间的矛盾,当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了破坏,生产与消费严重脱节时,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战后南北经济关系的实质与特点
    黄卫平
    1990, (4):  31-32.  DOI:
    摘要 ( )   PDF(352KB) ( )  
    南北经济关系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出现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已成了帝国主义的生命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多数原殖民地国家逐步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连同战前就已独立的经济欠发达国家,形成了目前一支发展中国家新兴力量。从整体上看,这些国家和地区基本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结构也逐步有所变化、改善,并且利用南南合作的力量以及在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不断扩大着自己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切表明,南北经济关系中虽然仍存有极不平等的剥削现象,但毕竟已不同于战前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严重依附,受到的超经济的掠夺和剥削也已减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本主义国家人权的历史和现实
    谷春德
    1990, (4):  33-34.  DOI:
    摘要 ( )   PDF(487KB) ( )  
    人权,同民主、自由一样是一个政治概念。近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是资产阶级学者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倡导的。他们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这就是所谓“天赋人权说”的主要含义和内容。“天赋人权说”带有极大的先验性、唯心性和形而上学性,但它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学说。它是反对神权、教权,批判封建等级特权和封建旧秩序的锐利思想武器,在反对封建和教会的统治中,曾发挥了相当大的历史进步作用。“天赋人权”作为革命的政治纲领的基本原则和革命的重要成果被规定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宣言及宪法之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欧外籍工人问题初探
    王裕宗
    1990, (4):  35-39,16.  DOI:
    摘要 ( )   PDF(2646KB)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的大量劳动力跨国流动为当代垄断资本提供了廉价劳动力,是垄断资本攫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本文试就西欧(主要是联邦德国)外籍工人问题作一些初步分析。进而,从一个侧面对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相对繁荣的成因作初步的剖析。外籍工人在西欧的聚集是垄断资本的需要世界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剥削廉价劳动力始终是其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增长和相对繁荣,是否放弃了这种资本主义早期剥削方式呢?回答是否定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情与国情教育
    历史发展的主脉与长城的象征意义——评《河殇》的长城观
    蔡乐苏
    1990, (4):  40-46.  DOI:
    摘要 ( )   PDF(1145KB) ( )  
    长城,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文化遗迹,古往今来多少人对它进行了种种描述和评论。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它不单纯是一座绵延万里的世界著名的古建筑,更为重要的是它本身就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某种精神。正确地认识长城,在今天也具有政治的、文化的和思想教育的意义。而《河殇》关于长城的评价中所包含的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非科学观点,则给人以错误的思想导向,其影响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对《河殇》的长城观进行认真的剖析和严肃的批评,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参考
    如何全面把握唯物论的理论体系
    陈志良
    1990, (4):  46-50.  DOI:
    摘要 ( )   PDF(1126KB) (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文科教材第三版的第一、二章讲的是物质论、意识论。它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论和世界观部分。其核心是揭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二章是20世纪哲学发展中争论最多的部分。结合现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讲好这二章,对于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基础作用。一、物质论、意识论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它立足于对世界(自然界、社会、思维)本质的唯物主义解释的基础之上。因此,物质论与意识论是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共运史研究
    伯恩施坦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选择吗?
    景治
    1990, (4):  51-55.  DOI:
    摘要 ( )   PDF(1081KB) ( )  
    在对第二国际的研讨中,有的同志提出了这样的见解:伯恩施坦主义不是修正主义;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对当时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所进行的一种探讨,是一种新选择,也可以说是一种“新思维”;今天看来,是合理的、有价值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发展。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值得商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19年的斯洛伐克共和国
    程玉海
    1990, (4):  56-57.  DOI:
    摘要 ( )   PDF(487KB) ( )  
    1919年6月16—30日,斯洛伐克地区曾存在过一个苏维埃共和国。它是继匈牙利、巴伐利亚之后,在中欧建立的第三个苏维埃共和国。与前两者相比,它的历史更为短暂,鲜为人知。本文试就它的历史过程及其所反映出的当时国际共运水平等方面谈点粗浅看法。捷克斯洛伐克是匈牙利的邻国,它的斯洛伐克部分毗临匈牙利北部边境。它在一次大战后的奥匈帝国解体过程中于1918年10月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改革实践与理论教学
    公平分配:理想·现实·途径——当前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研讨综述
    程小莹
    1990, (4):  58-62,30.  DOI:
    摘要 ( )   PDF(1139KB) ( )  
    公平分配,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然而,当旨在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居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之后,个人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却日益严重,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推进,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的稳定。缓解、纠正和防止收入分配不公,已成为实践中的紧迫任务和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理论界对具有高敏感度和复杂性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并不断提出新的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均主义仍然是当前收入分配中的主要倾向
    吴梦蛟
    1990, (4):  63-64.  DOI:
    摘要 ( )   PDF(677KB) ( )  
    前一时期,不少文章中谈到当前收入分配不公是工资分配中的主要问题。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人的收入略高,与大多数人的收入悬殊,但是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多数人的收入均等化现象却有增无减,平均主义反而更加突出了。笔者认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固然需要解决新出现的收入悬殊问题,而克服平均主义仍然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参考
    一个错误的引证——所谓马克思关于“价值普遍概念”提法的考察
    夏道平
    1990, (4):  65-68.  DOI:
    摘要 ( )   PDF(1104KB) ( )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在谈论价值问题时,很多人都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上的一段话:“‘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并把它作为对价值概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经典依据。但已有人指出,这段话其实并不是马克思本人的观点,而是他以批判的态度转述的别人的意思。对此,光明日报1987年1月5日、2月2日、5月18日曾分别载文展开过讨论。然而,这一问题并未引起应有的注意。在那之后,这种引用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有扩大蔓延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加强中国革命基本理论的教育
    张应生
    1990, (4):  69-70.  DOI:
    摘要 ( )   PDF(243KB) ( )  
    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正是为了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根本问题而开设的。中国革命史课所要阐明的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是怎样根据历史的必然走上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年解放战争”的提法不准确
    周军
    1990, (4):  71-72.  DOI:
    摘要 ( )   PDF(1051KB) ( )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广义上的解放战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历史阶段,共四年时间(即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这是没有疑义的。长期以来,有些党史和军史工作者在教学和研究中常常将解放战争称之为“三年解放战争”。这一提法显然是指狭义上的解放战争,时间划定为1946年6月至1949年6月或9月,即指解放战争进行了三年(或三年零三个月)。笔者认为,狭义解放战争的时间划定应从1946年6月底起至1950年6月止,也是四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介旅俄中国共产主义小组
    王真
    1990, (4):  72-73.  DOI:
    摘要 ( )   PDF(889KB) ( )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的共产主义小组,按照国内目前通行的说法共有8个,即上海、北京、湖南、湖北、广东、山东、日本和法国的小组。但根据苏联史学界披露的资料,应当还有旅俄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旅俄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于1918—1920年间,其成员主要是十月革命前后到俄国做工的中国工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俄共(布)的领导下,首先建立了中国工人联盟,进而在联盟中成立了党的组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来稿摘编
    中国革命史教学改革来稿摘登(四则)
    1990, (4):  74-75,68.  DOI:
    摘要 ( )   PDF(636KB) ( )  
    我们不断收到全国各地高校教师来稿,介绍他们在中国革命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经验、体会,提出他们对教学中加强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的看法和建议。来稿较多,但有些稿件的内容类同。这里选择摘登其中四篇,供读者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评
    《马列著作选读·政治经济学》评介
    卫兴华
    1990, (4):  76-79.  DOI:
    摘要 ( )   PDF(841KB) ( )  
    为适应新形势下干部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需要,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在京的部分经济学专家、学者,编选了《马列著作选读·政治经济学》一书。马列著作中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十分广博。为适应在职干部的学习,需要精选最主要的部分,而且要保持其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性。现在的选本全书共三十余万字,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政治经济学著作中最有代表性并且对我们的学习最必要的部分。也适当编选了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某些论述。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论,编选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有关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的论述,恩格斯《反杜林论》中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的论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者·作者·编者
    由《浅议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一文引起的讨论
    1990, (4):  79-81.  DOI:
    摘要 ( )   PDF(656KB) ( )  
    史振荣、张步仁二同志就本刊1989年第4期刊登的《浅议“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一文寄来商榷文章。我刊不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为使读者了解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观点、看法,我们连同《浅议》一文作者李景治、廖鹤同志的答复一并摘编发表。《浅议》主要论述两个问题:(1)针对有的同志认为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的论断主要是从当时革命形势提出的,今天已不存在这种形势,因而列宁提出的“前夜”论断已完全过时的看法,《浅议》阐明“前夜”论断的提出虽然同当时的革命形势发展有关,而更为主要的,是建立在对帝国主义的全面考察与分析之上的。“前夜”的最根本、最深层的含义,是表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开始,垄断资本主义下一个发展历史阶段必然是社会主义,不能把“前夜”狭隘地理解为革命在明天就要爆发。因此。只要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本质、矛盾、地位的基本观点没有失效,就不能说列宁的“前夜”论断过时。(2)针对有的同志认为列宁关于“前夜”的论断在当时也并不完全正确,即只对当时有革命形势的俄国有意义,而对其他西方国家不具有普遍意义的看法,《浅议》一文阐明,尽管列宁当时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估计过快、期望过高,但既然“前夜”论断主要是从对帝国主义本质分析中得出来的,那就不能否认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不能因为人们过去对“前夜”论断偏重于从革命形势方面的不全面理解,而淡忘了该论断的最根本的含义,更不能由此断定它在当时也并不完全正确。该文还认为,鉴于人们长期以来对革命的理解往往同暴力联系在一起,同十月革命的方式等同;鉴于人们易于从革命危机的角度理解“前夜”的含义,今天不用“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前夜”来表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也并非是不可以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