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为发动华北广大群众的抗日救国运动而斗争
    刘少奇
    1985, (4):  1-6.  DOI:
    摘要 ( )   PDF(788KB) ( )  
    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同意,本刊特发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在1937年写的《为发动华北广大群众的抗日救国运动而斗争》一文,供读者学习和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创华北抗战的新局面——刘少奇《为发动华北广大群众的抗日救国运动而斗争》写作前后
    马济彬, 周志兴
    1985, (4):  7-10.  DOI:
    摘要 ( )   PDF(991KB) ( )  
    刘少奇同志的《为发动华北广大群众的抗日救国运动而斗争》一文,写于抗日战争刚刚爆发三个月之后。1937年11月,以“KV”的笔名发表于《奋斗》杂志创刊号。这篇文章,精辟地分析了抗战以来的形势,明确地阐述了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对华北地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打开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起了重大的指导作用。这篇文章,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王淇
    1985, (4):  11-16.  DOI:
    摘要 ( )   PDF(1123KB) ( )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进行的一次全民族抗战,是近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对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作一探讨,是有意义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和当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迅猛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国共合作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我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抗日的政治团结和民主改革;一是抗日的军事联盟和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纪念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
    论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崇高地位
    马绍孟, 奚广庆
    1985, (4):  16-22.  DOI:
    摘要 ( )   PDF(1341KB) ( )  
    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是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马克思独自一人的创造。恩格斯以其广阔的胸怀,伟大的实践,渊博的知识,精深的造诣,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正如列宁所说:“把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的名字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是很正当的。”在当代,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为反对马克思主义编造了一个所谓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的谎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他从毕生所献身的事业中获得永生
    许征帆
    1985, (4):  23-28.  DOI:
    摘要 ( )   PDF(1962KB) ( )  
    恩格斯离开我们快九十个春秋了。在这个纪念日到来之前,我翻阅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一类著作,发现其中对恩格斯生命的最后日子、恩格斯病故后国际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他的哀思与评价,讲得偏少,感到有作点补充的必要。这篇文章,侧重于为教师提供点教学参考的史料,并以此怀念这位伟大的导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部分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联系、区别及转化
    欧阳康
    1985, (4):  29-32.  DOI:
    摘要 ( )   PDF(492KB) ( )  
    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过去我们习惯于以哲学为轴心,直接地在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的命题下加以阐述。笔者以为,这一视角对于我们把握三者之间的联系是有益的,但却难以帮助我们把握其间的区别。而且,由于哲学仅是世界观的一种具体形式,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而世界观与方法论在哲学身上的统一,也仅是二者联系及转化的多种形式之一。因此,哲学之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这种特殊情况,应该也只能在对世界观与方法论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全面分析中得到说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部分
    论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相互关系
    恽希良
    1985, (4):  33-38.  DOI:
    摘要 ( )   PDF(714KB) ( )  
    任何时候人都要吃、喝、穿、住。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人们必须去谋取满足需要的物质资料,谋求一定的物质利益。生活需要是引起人们谋求经济利益的自然基础,但不是经济利益本身,也不能决定利益的性质和各种经济利益的相互关系。经济利益的性质,各种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谋得的多寡,是由谋取利益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一个重要条件。不过,一般地说,生产力水平不能直接决定各种经济利益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部分
    瞿秋白对中国民主革命理论的开拓性贡献——纪念中国革命的先驱瞿秋白烈士就义五十周年
    刘炼
    1985, (4):  39-45.  DOI:
    摘要 ( )   PDF(1795KB) ( )  
    今年6月18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纪念日。半个世纪以来,人民始终不渝地怀念他,研究他的思想和所走过的道路。他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从事紧张革命活动的同时,撰写了五百多万字的论著和译著,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理论,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兴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丰硕的理论遗产和文学遗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备课札记
    抗日相持阶段浅谈
    何东
    1985, (4):  44-47.  DOI:
    摘要 ( )   PDF(1595KB) ( )  
    1948年4月,毛泽东在阜平城南庄和聂荣臻谈话,谈了他对解放战争的想法,他说,抗日战争打日本是要持久的,解放战争打蒋介石不能拖得太久,解放得越快越好,这样对我们有利。对比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四年,战争只用了三年多时间,经历了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两个阶段;而抗日战争八年,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光是相持阶段就长达六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评与教材评议
    再议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成保良
    1985, (4):  48-52.  DOI:
    摘要 ( )   PDF(942KB) ( )  
    我国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和辞典中关于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原因的论述,大多采取以下的说法: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但它与级差地租的形成毫无关系,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许多教材在论述中都引用了列宁在阐述马克思地租理论时提出的“双重的垄断”的论述。列宁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们所看到的实际上是双重的垄断。一种是土地经营(资本主义的)的垄断。这种垄断是由于土地的有限而产生的,因此是任何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部分
    对共产国际七大评价问题的几点看法
    雷振扬
    1985, (4):  53-56.  DOI:
    摘要 ( )   PDF(947KB) ( )  
    1935年7—8月间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国际共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行的一些国际共运史教材在介绍这次大会的成就和意义之后,都认为大会“有错误”、“有许多不妥之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问题探讨
    矛盾与差异的关系和“差异就是矛盾”的命题
    郭树清
    1985, (4):  57-59.  DOI:
    摘要 ( )   PDF(458KB) ( )  
    本文探讨的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涉及到对同一、差异、矛盾等范畴的理解,因而也涉及到矛盾学说,以及整个辩证思维理论。问题的核心在于对差异和矛盾这两个范畴本身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系统地研究和阐发了这些辩证法范畴。在黑格尔看来,所谓差异,首先是指不同事物的区别、不一致和多样性。在这种关系中,不同事物是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因此这种差异是直接差异或外在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兼评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命题
    岳弘
    1985, (4):  59-61.  DOI:
    摘要 ( )   PDF(511KB) ( )  
    在一次哲学考试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要求首先回答对或错,然后说明理由)对这个命题,有的人判“对”,其理由是,这个命题承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绝对静止不变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有的人判“错”,其理由是,这个命题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否认了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所具有的质的稳定性。究竟哪一种判断才是正确的呢本文试就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讨论一下对这个命题的理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教科书关于真理的两个定义和列宁提出的关于真理的两个问题
    吴容
    1985, (4):  61-65.  DOI:
    摘要 ( )   PDF(1276KB) ( )  
    本文认为,列宁提出并论述的关于真理的两个问题是,“有没有客观真理”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而不曾提出也不曾回答“什么是真理”。哲学教科书中的真理定义是重复旧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并且是对列宁的曲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理都是有用的吗?
    毛平
    1985, (4):  65-67.  DOI:
    摘要 ( )   PDF(630KB) ( )  
    实用主义所谓“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的主张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严厉批判。但在一些哲学教科书中却肯定了这样的观点:“真理是有用的,但并非一切有用的都是真理。”诚然,有用的绝非都是真理,但是真理都是有用的么?我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劳功二重性的两重把握
    曾亚强
    1985, (4):  67-70.  DOI:
    摘要 ( )   PDF(763KB) ( )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马克思在谈到劳动的=重性时说:“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动不存在潜在形态
    贺长元
    1985, (4):  69-70.  DOI:
    摘要 ( )   PDF(518KB) ( )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引述了马克思的话,“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并从中引伸出劳动具有潜在形态的结论,把潜在形态劳动定义为“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本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潮评论讲座
    从日常语言哲学到哲学逻辑
    郑杭生
    1985, (4):  71-77.  DOI:
    摘要 ( )   PDF(1806KB) ( )  
    西方语言哲学与科学主义思潮的关系比较复杂。它的两大分支——人工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与科学主义的关系不尽相同。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人工语言学派,是科学主义思潮在本世纪的典型表现,而以牛津学派为主要代表的日常语言学派并不直接归属于科学主义,有时甚至反对科学主义。近二十年来,这两大分支出现了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倾向,“哲学逻辑”便是这种渗透和融合的表现和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动态
    应用哲学讨论会综述
    翁寒松
    1985, (4):  78-80.  DOI:
    摘要 ( )   PDF(485KB) ( )  
    世界性新技术革命潮流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步深入,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如何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把哲学理论切实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促进“四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哲学自身,已成为哲学理论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