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联系教学实践研读十二届三中全会文献
    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胡钧
    1985, (1):  1-6.  DOI:
    摘要 ( )   PDF(812KB) ( )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文献。《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地总结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描绘出系统改革经济体制的蓝图。它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丰富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可以说这是一本中国版的政治经济学。把《决定》的精神贯彻到政治经济学教学和教材建设中去,将会使体系和内容呈现崭新的面貌。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里,我只是谈些初步的学习体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国家机关管理经济职能的再认识
    陶海粟
    1985, (1):  7-11.  DOI:
    摘要 ( )   PDF(692KB) ( )  
    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环节来改革经济体制;在计划指导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必然要求把改革国家机关管理经济的体制问题同时提上议事日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此作出了一系列原则性的规定,为这方面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基本途径;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周恩来选集》下卷
    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文献——学习《周恩来选集》下卷
    石仲泉
    1985, (1):  12-18.  DOI:
    摘要 ( )   PDF(2210KB) (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但是这个思想在建国初期老一辈革命家的论著中早已萌发了。同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一样,周恩来十分强调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按照中国的国情建设社会主义。1955年5月,他会见外宾时指出:我们的方向是社会主义,但如何实现,需要有正确的步骤和方法。1963年10月,他明确提出:我们需要摸索出一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周恩来选集》下卷反映了周恩来在摸索这条道路方面的伟大贡献,是研究我们党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历史文献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经济建设的几个方针性问题》的若干史实
    熊华源
    1985, (1):  19-22.  DOI:
    摘要 ( )   PDF(882KB) ( )  
    《周恩来选集》下卷中《经济建设的几个方针性问题》一文,是周恩来于1956年11月10日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一九五七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的节录。阐释毛泽东提出的“要重工业,又要人民”这个光辉的经济建设思想,是这篇文稿的主题。这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又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当时,周恩来特别强调“要重工业,又要人民”的思想,是有其重要的历史原因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系教学实践研读十二届三中全会文献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改革理论教学
    卢之超
    1985, (1):  21-24.  DOI:
    摘要 ( )   PDF(538KB) ( )  
    这个座谈会开得很及时,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确实应当提到日程上来了。前不久,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这个文件里提出的问题,一个是要加强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一个是改进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为什么要提加强?我理解是有针对性的。目前确实存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不被重视的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当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吴树青
    1985, (1):  24-26.  DOI:
    摘要 ( )   PDF(358KB) ( )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系统地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规划出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蓝图。在我党的历史上,这是第一个对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实事求是地作出全面论述的重要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决定》不仅科学地回答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提出的许多新问题,而且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理论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上形成的若干不适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纪念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
    必须从“左”的框框里走出来
    奚广庆
    1985, (1):  26-27.  DOI:
    摘要 ( )   PDF(256KB) ( )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课程,自粉碎“四人帮”,后开始建设至今,成绩是不小的,初步奠定了课程建设的基础。但是,我们看到,它是在“文化大革命”前的马列主义基础课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课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由于上马较快,来不及对其中的“左”的教条主义的东西加以系统彻底的清理,也来不及对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发展迅猛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概括,所以,它在许多方面,已落后于实践的发展,显得有些陈旧,必须进行改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系教学实践研读十二届三中全会文献
    根据现代化建设需要改革党史教学内容
    陈雪薇
    1985, (1):  27-28.  DOI:
    摘要 ( )   PDF(276KB) ( )  
    中共党史教学要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党史教学要在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地、有说服力地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陆续实行的一系列适合情况的重大政策的正确性,提高学生为实现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而奋斗的自觉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来稿摘编及其他
    政治理论教学具有培养智能的特殊的、巨大的作用
    殷庆威
    1985, (1):  28-30.  DOI:
    摘要 ( )   PDF(435KB) ( )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愈益清楚地证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经济的繁荣,并不单纯取决于领土的广狭、资源的贫富、人口的多寡,而是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培养、科学的发达、知识的普及,因此,智能在现代已成为财富最巨大的源泉。政治理论教学与智能培养有什么关系?这不能不涉及教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问题——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过去曾经有过把德育与智育割裂开来的观点。实际上,政治理论教学不仅与智能培养有关,而且关系密切,不容忽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理论教学要突出智能的开发
    赖驰群
    1985, (1):  30-32.  DOI:
    摘要 ( )   PDF(444KB) ( )  
    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已经充分向人们显示出科学技术知识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它对全社会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各类人才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也就相应地对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新一代的建设人才不仅要有扎实而雄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运筹全局、开拓未来的气魄和能力,他们要能挑起四化建设的各种重担,并在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胸有成竹,驾驭自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照培养智能的要求改进政治理论教学
    殷庆威
    1985, (1):  32-34.  DOI:
    摘要 ( )   PDF(481KB) ( )  
    政治理论教育要适应着重培养学生智能的要求,必须作多方面的改进或改革。在指导思想上要把传授知识、提高觉悟、发展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不仅要作知识的传授工作,而且要作把知识转化为觉悟和能力的转换器和催化剂的工作,使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在知识、觉悟、能力三方面都得到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来稿摘登
    要努力适应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研究的特殊要求
    丁晓强
    1985, (1):  34-35.  DOI:
    摘要 ( )   PDF(349KB) ( )  
    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共党史,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会主义时期党史最显著的特点是现实性。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还不长,一些矛盾尚未展开,一些认识尚未成熟,一些事件有待历史进一步发展才能看得清楚,因此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教学与研究的难度比较大。但是,研究现实历史,正是党史工作者首要的职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这种提法应当改变
    李培臣
    1985, (1):  35-35.  DOI:
    摘要 ( )   PDF(231KB) ( )  
    长期以来,不少同志在研究我们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时候,往往把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党所坚持的策略方针,概括为“反蒋抗日”。还有一些党史教材,甚至把“反蒋抗日”的提法说成是中央文件里的内容。我认为,“反蒋抗日”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把它说成是中央文件的内容更是错误的。首先,“反蒋抗日”的提法与党的历史文件的提法不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潮评论讲座
    从实用主义到逻辑实证主义再到逻辑实用主义
    郑杭生
    1985, (1):  36-40.  DOI:
    摘要 ( )   PDF(1418KB) ( )  
    在科学主义思潮中,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是两个流传广、影响大、相对来说历史长的流派。二者又争斗又结合的复杂关系,此消彼长的历史演变,以及之所以如此的原因,都值得加以分析和评论。一、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演变概述实用主义发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其奠基人和主要代表是皮耳士(1839—1914)、詹姆士(1842—1910),特别是杜威(1859—1952)。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以来,实用主义象征美国的思维方式占据美国资产阶级哲学的主导地位,将近半个世纪之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科学与哲学
    大数现象和概率统计方法
    刘大椿
    1985, (1):  39-43.  DOI:
    摘要 ( )   PDF(1519KB) ( )  
    统计方法古已有之,但统计方法进入哲学家的视野却是近百年的事情。机械观的衰落和数学渗入社会科学领域,既使统计方法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又使它获得了极其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大数现象和概率统计规律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广泛地存在着所谓大数现象。这类现象在其变化发展过程中具有几种不同的可能性,究竟哪一种可能成为现实,带有偶然性,故而又叫随机现象。但大数现象或随机现象决非无规律可循,它们遵循统计规律,具有概率性质。例如,按照现代物理理论,放射性衰变是一种随机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信息论看可能性和现实性
    鲁品越
    1985, (1):  43-47.  DOI:
    摘要 ( )   PDF(1439KB) ( )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必须与当代自然科学成就相结合,这种结合,不能仅仅把当代自然科学成就作为某条哲学原理的某个例证和注脚,形成哲学原理和自然科学成就各自独立、外在联系的格局。而应当把这些成就吸收到哲学原理自身之中,使哲学原理获得新的发展和新的表述形式。信息论的基本思想和概念,很可能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可能和现实范畴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
    褚君玉
    1985, (1):  46-50.  DOI:
    摘要 ( )   PDF(842KB) ( )  
    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会促进哲学的飞跃,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联系着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科学成果的研究和概括,唯物史观也是不可能创立的。首先,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的思维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部分
    试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双重作用
    许信胜
    1985, (1):  50-54.  DOI:
    摘要 ( )   PDF(1060KB) ( )  
    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个观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由竞争阶段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而到了垄断阶段则完全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种观点可以称之为“生产关系作用两阶段论”。随着战后一个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两阶段论”遇到了强烈的挑战,于是理论界开始重新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提出了“生产力自身增殖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问题探讨
    经济效益的概念和效益评价指标
    杨干忠
    1985, (1):  54-57.  DOI:
    摘要 ( )   PDF(971KB) ( )  
    经济效益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综观现已公开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以及近年来报刊上的有关文章对经济效益问题的论述和分析,我们认为,有些问题仍然需要在教学与研究中加以正确的解决。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即“经济效益”和“经济效果”是不是一个概念?这一问题在国内外的经济学者中都存在着争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课题
    土地革命战争历史的若干研究课题
    吴荣宣
    1985, (1):  58-62.  DOI:
    摘要 ( )   PDF(1090KB) ( )  
    研究土地革命战争历史的基本线索,就是研究这一时期在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作斗争并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按照这条基本线索,可以着重地研究以下课题:第一,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问题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贯串土地革命战争历史的一个中心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献史料
    保尔·拉法格的十八封信(二)
    方光明
    1985, (1):  62-68.  DOI:
    摘要 ( )   PDF(2047KB) ( )  
    我亲爱的盖得(1880年2月)……头两篇文章写得很好。你抨击法国国际的文章我看了很高兴,若提一下瓦尔兰、马隆和戴斯都参与的另一个派别,就更好了,对于这个历史特点,立论必须公允。第二篇文章我只觉得“集体主义”这个词该推敲一下,比利时人把它看成是“共产主义”的蹩脚的同义词。“共产主义”这词有一个历史来历,在本世纪初是由欧文和傅立叶为代表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评和教材评议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科学社会主义教材中若干提法和史料引用质疑(二则)
    余汉熙, 吴少荣, 陈成发
    1985, (1):  69-72.  DOI:
    摘要 ( )   PDF(1058KB) ( )  
    在教学中,我们参读了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发现其中有的提法和史料的使用有不够准确之处。现提出八条,就教于同行。一、关于巴黎公社颁布的第一个法令不少教材写道,公社颁布的第一个法令,就是废除资产阶级常备军,用人民武装来代替,并宣布国民自卫军是唯一的武装力量。这个传统提法的根据来自于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实践与理论教学
    马克思何时开始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读《〈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札记
    彭力
    1985, (1):  73-77.  DOI:
    摘要 ( )   PDF(1601KB) ( )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理论是马克思在写作1861—1863年手稿、特别是《剩余价值理论》这部手稿的过程中,在分析批判“斯密的教条”和吸收魁奈《经济表》的科学因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马克思在1863年7月6日给恩格斯的信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但是,我国学术界对此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评和教材评议
    “把毕生献给人类的解放”——读《列斯纳传》
    钟颖科
    1985, (1):  78-79.  DOI:
    摘要 ( )   PDF(749KB) ( )  
    弗里德里希·列斯纳(1825—1910)是十九世纪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马克思恩格斯的亲密战友和忠实助手。列斯纳以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整个生命。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列斯纳传》(伊·米·西涅尼科娃著),以比较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文字记叙了这位无产阶级伟大战士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英勇战斗的一生。从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列斯纳1825年2月27日出生于魏玛公国布兰肯海恩小镇的一个下级军官家庭。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十四岁那年,就被送到魏玛学裁缝手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编余断想——我们在一九八五年的打算和希望
    1985, (1):  80-81.  DOI:
    摘要 ( )   PDF(277KB) ( )  
    当我们着手准备这一期稿件的时候,全国人民正在认真研读、深入讨论、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改革实践,已成为神州大地最引人注目的新生事物。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不仅那些僵化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需要改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我们各条战线上那些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发挥的陈规陋习,都必须也必然要进行改革。马列主义理论教学中某些过时的内容和落后的方法当然也在改革之列。否则它怎么能服从和服务于当前最大的政治——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